刺魟

刺魟
stingray
刺魟是黄貂鱼的俗称,又称魔鬼鱼,属于鳐鱼的一种,而鳐鱼和鲨鱼有很近的亲缘关系,都是软骨鱼类,因为具有强壮而扁平的身体,有时它们被称作扁鲨。
一些尾上有长尖刺的扁体软骨鱼类的统称。有时均归入魟科(Dasyatidae),但常分属于两科︰魟科和裸尾魟

科(Urolophidae)。体盘状,尾长尖而柔韧,多数种的尾部有一或多个锯齿形毒刺。魟科种类栖于各大洋和南美某些河流,尾细长,鞭状,体型大小各异。萨宾河魟(Dasyatis sabina)形小,产于北大西洋西部,成体宽约25公分(10吋);但据报导澳洲的短尾魟(D. brevicaudata)可宽达2公尺(7呎)左右,长可达4公尺(13呎)。裸尾魟科种类较小,最大的长约75公分(29吋);尾较短,尾鳍发达,产于太平洋及大西洋西部。
刺魟均底栖,常常部分躯体埋于浅滩。分布于暖温带和热带水域,有时数量很丰富。以蠕虫、软体动物及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有时严重破坏经济贝类养殖场。被踩踏时,即甩动尾鞭,大型种类的力量甚大,足以使尾刺钉入木船。毒刺伤人可致剧痛,如果伤在腹部,可致死亡。某些其他魟类也具有尾刺,如某些蝠鱝和鱝。鱝科(Myliobatidae)有几个属产于暖温沿海水域,尾鞭细长,与其他魟类不同,头部突出于体盘之外。鱝科中值得提出的种类有鹞鱝(Aetobatus narinari),是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大型种,其尾刺可致深创。加利福尼亚鱝(Myliobatis californicus)为太平洋种,以毁坏旧金山湾贝类养殖而闻名。燕魟科(Gymnuridae)与牛鼻鱝科(Rhinopteridae)均分布于热带及暖温带沿岸浅海区,体宽可达2公尺左右。可能还存在一个由深水种刺魟组成的科,1981年于南非沿岸发现的六鳃魟(Hexatrygon bickelli)为其代表,该种适应深海生活,命名人为之另立新科及新亚目。
刺魟长着一根长长的尾巴,尾巴是顶端藏有毒腺的脊骨,非常锋利,上面有两排毒刺。平时它多静卧在泥沙里,一旦人在岸边赤脚踩着它,它就会抡起长鞭似的尾巴一扫,毒液立刻顺着刺尖进入人体,轻者伤口疼痛并伴有心慌,重者可能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