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英莲

人物介绍原籍姑苏,甄英莲(谐音真应怜),为甄士隐独女,眉心中有一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记。三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被家奴霍启(祸起)看护不当而被拐子拐走,养大后先是被卖给公子冯渊(逢冤),后来呆霸王薛蟠打死了冯渊,把香菱强买去做小妾。
香菱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她生得袅娜纤巧,做人行事又温柔安静,薛蟠的正房夏金桂极为嫉妒她,就一直虐待香菱。香菱备受夏金桂的折磨,不仅名字被改为秋菱(求怜),还险遭谋害。曾寄住在大观园中;后来,拜黛玉为师学诗。
咏月——香菱自叹(一)精华却掩万般难,了悟嫦娥奔广寒。一片冰心无去处,半生缘分有缺残。绿窗旧醉双闻笛,红帐新寒再倚栏。博得香菱应自问,缘何月圆梦难圆!(二)咏月——香菱自叹 (七律) 云天雾海路途难,寒却衿裘胜广寒。一片冰心何去处,半生情愫有缺残。绿窗旧迹初闻笛,红帐新凉再倚栏。我自应怜应自问,人间天上梦难圆?(三)望月——香菱自叹 (七律,再和) 云天雾海路途难,寒却周身胜广寒。一片冰心何去处,半生缘分本来残。绿窗旧梦初痕密,红帐新人又倚栏。我自应怜应自叹,人间天上不团圆!望月——香菱自叹 (七律,再和) 云山雾海路艰难,寒彻周身胜广寒。一片冰心无去处,半生缘分本来残。红尘旧梦难寻觅,绿袖新词可倚栏?我自应怜应自叹,月圆贱妾尚难圆!
刘心武解读甄英莲早在香菱未被拐时已有一僧一道见甄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里作甚?舍我罢,舍我罢!”已点出香菱“平生遇际实堪伤”第七回周瑞家的在送宫花时见金钏儿和香菱在晒日阳儿,也向金钏儿说:“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蓉大奶奶即秦可卿,刘心武认为拿香菱和秦可卿相比是暗指两人现在的出身并不是真出身,而且要比现在出身高。
甄英莲之判词癞头跣脚的僧人给甄士隐暗示香菱命运的判词:
娇生惯养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香菱的正式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第一句是说,“香菱”原来就是“英莲”;英莲三岁时被拐子拐走,养到十几岁卖给薛蟠,给这个花花太岁作了侍妾。后来薛蟠娶了个搅家不贤的泼妇夏金桂,又贪又嫉,又狠又毒,香菱受尽他们的凌辱虐待,含恨而死。关于香菱的结局,这首判词说得很明确。高鄂的续书写夏金桂死后,香菱被扶正,当了正夫人,是显然不符曹雪芹的意图的。
如果说甄家的小荣枯映衬着贾家的大荣枯,那么香菱的命运也是对大观园群芳命运的一个暗示。谁能想象得到娇生惯养的甄家的掌上明珠,会成为一个让人作践的奴才呢?谁能容忍那么聪明俊秀的姑娘,配给一个只会作“哼哼韵儿”的蠢材呢?有人说过这是“玉碗金盆贮以狗矢(屎)” (二知道人:《<红楼梦>说梦》),实在令人惋惜。英莲就是“应怜”,从作者宿命的观点看来,这是不可解的,命运是无情的。
首句“根并荷花一茎香”写的是莲根荷花同长在一根茎上,一样芳香。荷花也称莲花,这里暗示香菱原名英莲。
“自从两地生孤木”的“两地 生孤木”寓一个“桂”字,点出夏金桂的名字。
最后一句“致使香魂返故乡”指的是死亡,暗示香菱被夏金桂虐待致死。香菱由地主阶级出身的小姐而终于 落入四大家族的罗网,这种遭遇深刻反映了在封建社会的斗争中,中、小地主必然破败的命运,也抨击血淋淋的妻妾制度的残酷,从而揭示封建“末世”女子的悲惨命运。
香菱香菱的第一首诗是这样的: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拦。
香菱的第二首诗是这样的: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乡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清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香菱的第三首诗(即“梦中所得”的那一首)是这样的: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