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埠桥镇
1.湖北咸宁市咸宁区官埠桥镇基本概况
官埠桥镇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延伸的低丘陵地带,毗邻全国七大淡水湖之一的斧头湖畔,二面环水,二面连陆,根据相关政府网站官方资料[1]显示,版图面积161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张公庙、官埠桥、马安、甘鲁、栗林、小泉、湖场、官埠、渡船、石子岭、窑咀、泉湖、河背、张公庙、雨坛垴、紫潭,23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0.8万人,农业人口2.8万人,耕地面积6万亩,其中水田面积3.5万亩,耕地面积2.5万亩,山地面积10万亩,宜林面积15万亩,水域面积40平方公里。
区域交通
该镇地处湖北南大门,交通便利。镇政府距京广铁路货场仅5公里,北距武汉仅一桥相连,西由淦河可直通咸宁。境内京广铁路、107国道横跨东西,京珠高速公路纵贯南北,京珠公路张公联络线直通咸宁温泉,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基础建设
该镇邮电通讯、电力、广播电视、医疗卫生、文化教育、金融保险等社会公共事业已初具规模。中国移动通讯、中国联通公司已各建通讯塔一座,3.5万KVA变电站项目也即将动工,新集镇建设规划已修编完毕,已被列入咸宁市区行政区域建设范围之内,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基础设施配套正日趋完善,镇内环境稳定,一直是省、市、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经济发展
该镇充分依托自然资源的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粮油、水产、林果等三大支柱产业。同时,招商引资条件极为优惠,五金、制衣、加工业极为发达。2000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8813万元,财政收入453万元,人均纯收入1728元。素有“粮油之乡”、“水产之乡”的美称。
2.安徽安庆市枞阳县官埠桥镇基本概况
枞阳县官埠桥镇地处县城西北边,史有“南能长江、北连舒庐、为水陆交通要道”之称的官埠桥镇位于枞阳县西部。横跨白荡湖、菜子湖两大水系。东连函山镇,西接雨坛乡,南与石矶镇、枞阳镇、安庆市郊区接壤,北同会官乡毗邻。区域总面积104.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155亩,山场面积57443亩,水场15000亩。下辖21个行政村,总人口41130人。[2]
自然资源
官埠桥镇境内山峦起伏,山水资源丰富,矿物品种较多,铜、金、矾、大理石、花岗岩等,储量较大,品位较高,分布集中,具开采价值。
经济发展
官埠桥镇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抓地方特色经济,走科技开发之路,增强群众素质,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势头良好。东部沿OU会公路的团山、宋马、陆岗、龙桥四个村苗禽产业历史悠长,久盛不衰,禽蛋的加工和孵化、成鸭的销售积累了丰富的产、加、销一条龙经验。省、内、外誉名远扬的有宋马苗禽大市场、绿油油禽蛋食品、团山野鸭、媒鸭基地。全镇苗禽业养殖户有近千户,“鸭挑子”遍布全国各地,市场份额占有量相当可观。苗禽产业逐渐成为支柱产业,涌现不少致富能手,他们既是官埠桥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形象代言人,更是全市、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典型代表,一直是镇引导、支持、服务的特色名优的重要产业。西部山水相依,资源丰富,岱冲圩养殖场、渔业致富,较为快速。以“龙王尖”香茗为代表,方圆几里的茶叶较为出名,尤以岱冲村“龙王尖”、连湖村许洼组产“许洼”茶叶味香甜润,堪为茶中精品,茶业兴起促进了茶农增收。
基础建设
中部集镇街道初步做到净化、美化、亮化,集镇观光带更为两路(铜安、枞桐路)增光添彩,新建105个门面、328个摊位的农贸大市场,是官埠桥镇民建、民营的亮点代表,旭阳米业、贤民米业发展势头强劲。简易概括为“东禽西茶中集镇”。
近年来,连城工业园区、黄华工业园区的直接辐射带动,相当一部分企业落户在境内,形成整体联动,对官埠桥镇与枞阳城区的城镇一体化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城北出口路水泥大道的建设加快了官埠桥镇融入城区的速度。“两园一路连县城”,为官埠桥镇敞开对外开放的大道,整合大量资源,优化投资环境,打好城域经济的发展基础,真正实现县、镇经济速度和区域地界的充分和谐统一,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全县经济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