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桥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天水桥

杭州天水桥

位于浙江杭州市区中北部,宋名天水院桥,御街由此折西,桥跨城北小河,桥东为皇城修内司绸兵营。桥西有草料场,桥北为省仓上界及六部架阁库。元至正十二年秋,有寇自徽州来入侵杭城,浙省参政樊时中率兵御贼,在天水桥巷战亡。因而桥曾被称为岁寒桥。解放后扩建体育场路,拆除了天水桥,今作为区片名沿用。

保定天水桥

保定天水桥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南关府河上,因该河发源于一亩、鸡距二泉,自西北乾方而来,古代以 " 乾 " 字为天的代称,故名天水桥。宋代淳化年间疏浚一亩泉河时建桥,为木结构,历宋、金、元至明成化甲辰年(公元992 ——1484 年),计 493 年,系沟通南北的交通要道。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 1485 年),改建石桥;弘治四年(公元 1491 年)倾汜,同年重建。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夏历六月十四日,洪水瀑发复被毁,次年正月十三日动工重建,于四月二十六日竣工,始成今日规模,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桥面南北长十一丈,东西阔两丈五尺,高两丈四尺,为三孔单路石拱桥,中券长两丈一尺,南北二券各长一丈六尺,桥深九尺,桥面上东西两翼各建石柱十六方 ( 现已无存)。

建国后,为保护古代建筑和加大交通流量,于1953 年增木板桥面并加宽,1964 年又以85 毫米厚的钢筋混凝土铺面并将桥面加宽了5 米。该桥规模宏壮,隐若长虹, 券顶上刻有吐水兽造象,造形古朴,历四百多年(隆庆五年第三次重建),经 25 次特大洪峰,仍完好无损。是保定市规模最大的古代桥梁建筑,为保定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天水桥

俗称“北观音桥”,位于江苏苏州锦溪镇天水街。始建于明永乐五年(1407年),清顺治九年(1652年)重建。南北走向,跨于北油车港上。现存的天水桥是单孔拱桥,桥长17.2米,宽2.7米,净跨6米。矢高3.1米,桥拱青石,其余花岗石。桥系单孔拱桥,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整座桥稳重大方,与远近的民居、街道、河埠融为一体,形成了极具水乡特色的人文景观。而这座桥最让人难忘的就数桥东西两侧的两副桥联了,桥的东端是:“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西端是:“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体现了百姓善恶分明的做人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现保存完整。2004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