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釉虎子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青釉虎子

【名称】:青釉虎子

【类别】:瓷器

【年代】:三国·吴

【文物原属】:越窑烧制

【文物现状】:1955年江苏省南京市赵土岗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简介】:

高15.7厘米 长20.9厘米

古人使用过的许多器具,今天许多已不复存在,仅靠残存的几件器物和文献中的只言片语,有时还无法完全判定原物的用途,许多已经约定俗成的说法也需要澄清。这件虎子的出土,使我们能对古人生活有更深入的认识。

虎子起源于战国,风行于汉及六朝,因器形似虎而得名,总体造型基本一致,每个时代在细部刻画上有所不同,这件虎子通体浑圆,斜颈圆口,腹上有弓背奔虎状提梁,虎首昂起,张口露舌,目视远方,腹下有缩状四肢。全身饰淡青釉,造型摆脱了僵硬强求外表形似的模式,注意对内在精神的表现,精巧而又不失质朴。

通常认为虎子是一种盛溺的亵器,但此器的铭文却提供了不同的证据。器腹刻有“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和“制宜”的铭文,表明它制于公元251年,是中国现有纪年铭文的古瓷中,时间最早的一件,同时它明确地标明吴帝的年号和瓷工自己的姓名,不应该作为亵器,而当是盛水的水器。

还值得一提的是,此器出于中国早期最主要的窑场——越窑,这种动物造型的大量出现和演变,改变了越窑瓷器风格单一的局面,形成了崭新的艺术风格,这也是当时社会正孕育着重大转型的鲜明特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