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非诗派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非非诗派

非非诗派,即非非主义诗派,全称非非主义诗歌运动,中国最大的诗歌艺术流派,1986年5月创立于四川西昌--成都,由周伦佑、蓝马、杨黎等人为首发起,《非非》创刊时的主要作者还有尚仲敏、何小竹、梁晓明、余刚、敬晓东、李亚伟、刘涛、孟浪等人。流派的理论和作品主要在由周伦佑主编的《非非》和《非非评论》两种杂志刊登,《非非》杂志从1986年至今,共出版了九卷,每卷30万字至40万字不等。《非非评论》共出两期。此外,于1994年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非非主义理论及作品专集《打开肉体之门/非非主义:从理论到作品》。20世纪1990年代以后,周伦佑等在复刊后的《非非》上提出“红色写作”概念,非非主义在变构当代艺术的同时,更以自我变构的不断革命精神,提出了"21世纪写作"和"后非非写作"理念,非非主义进入所谓的“后非非”阶段。在地域区划上,早期的非非主义以西昌--成都--杭州为三大中心;现在则以成都--杭州为两大中心;从时间上看,非非主义是历时发展的,其成员的加盟有先后之别,按时间顺序,先后加盟非非主义的有:1986年:周伦佑、蓝马、杨黎、尚仲敏、梁晓明、余刚、何小竹、敬晓东、刘涛、万夏、李瑶、小安、邵春光、吉木狼格;1987年:陈小繁、陈亚平、李亚伟、二毛、海男、叶舟、京不特、杜乔、朱鹰、喻强、程小蓓、谢崇明、文康、李石、杨萍、李自国;1988年:龚盖雄、刘翔、南野、郎毛、山杉、维色;1992年:雨田、潘维、胡途、大踏、文群;1993年:曾宏、杨春光; 2000年:蒋蓝;2001年:杨平、杨克、袁勇、张凤歧、张修林等。15年后的今天,非非主义以先锋的姿态堂堂正正地进入了中国当代文学史,进入了大学和中学文科教程,成为国内外近百部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和文学史论专著的研究对象。

1986年至1989年的非非主义,称为前非非主义。前非非主义时期的诗歌理论与诗歌作品脱离社会现实生活,主要是具有鲜明创新的文本意义,较之后非非时期而言,艺术以及思想方面的意义要稍微少一些。这一时期的主要诗人有:周伦佑、蓝马、杨黎、尚仲敏、何小竹。 1989年至今的非非主义,称为后非非主义。后非非主义时期才是非非主义走向成熟、成为一个中国本土的历史以来最大和最具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学流派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诗人有:周伦佑、杨春光、雨田、陈小繁、陈亚平、袁勇、张修林、龚盖雄、蒋蓝、董辑、邱正伦、杨克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