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驿道

进入皮翼岭坑,一条被称之为古驿道的山路就会呈现在游客面前。驿道宽约五尺,鹅卵石砌面,依弯就曲,系石匠们精心铺筑而成。
这条古驿道究竟何人所筑?如果说是黄帝当年所筑,黄帝所处时代距今已有五千多年,古驿道尚能保持如此坚实、完整,似乎不太可能。如果说是后人所筑,此后人又是何人呢?
据传,这位后人就是唐代清官李阳冰。李阳冰乃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从叔,他所处的时代,恰逢安史之乱,唐代已从兴盛走向衰落,特别是外藩入侵,藩邦割据的局面已经出现,这些情况,使李阳冰这位爱国的基层官吏感到忧心忡忡。李阳冰这个通晓历史,他对打败炎帝、擒杀 尤、统一神州的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一向来十分崇敬,只要是有关记载黄帝史迹的书籍,他都要千方百计寻来阅读,凡是传说中黄帝到过的地方,他也都要想尽办法前去考察和瞻仰一番。一日,他在书房中翻阅藏书,偶然发现在晋代郭 为《山海经》作注时,引三国•魏,张氏《土地志》上所作的解释:“东阳永康县南四里有石城山,上有小石城,云黄帝曾游此。即三天子都也。”这引起了他的惊喜。因为此时(唐乾元二年,即公元758年)他已接到唐肃宗的任命,已被任命为缙云县令。
缙云曾经辖于永康,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唐高级擢升永康为丽州,缙云才分置为丽州的属邑。李阳冰得知黄帝曾游永康石城山的史载后,在赴缙云就职前,就急急忙忙顺路先到永康石城山寻觅、瞻仰黄帝的遗迹、遗存。他到了石城山后,深深为石城山的帝王之气、壮丽的山河景色及众多的黄帝文化遗存所折服。但他在赞叹不已的同时,也观察到皮翼岭坑通过黄帝行宫的道路由于年代久远已被草木掩没,一些路段已经残缺不全。为了便于自己今后对黄帝文化的进一步研究和考察,也为了便于今后老百姓上石城山祭祀黄帝。李阳冰当即决定筹款修筑一条从坑口至黄帝洞的驿道,并将驿道与永康去缙云、丽水的古道贯通。说干就干,李阳冰利用自己县令的身份,经与永康的地方官联系,动用缙云、永康两地的民力,在永康江采鹅卵石,整整用了近一年的时间,终于建成了这条古驿道。
后来,为了纪念黄帝,李阳冰又在缙云仙都黄帝升天处盖了一座黄帝祠,亲笔书写了“黄帝祠宇”四个大字,被后人镌刻在仙都鼎湖峰上,这四个字至今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