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氏翼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郝氏翼龙

恐龙名称:秀丽郝氏翼龙

拉丁文名: haopterus gracilis gen. et sp. nov.

恐龙体长: 1米

恐龙体重: 不详

恐龙食物:鱼类

生存年代:白垩纪早期

生存地点:中国辽宁西部义县

辨认要决: 不详

恐龙种类:翼龙类·翼手龙属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辽宁西部四合屯下白垩统义县组下部新发现的一件具有较完整头骨的翼龙类化石:秀丽郝氏翼龙(新属、新种)haopterus gracilis gen. et sp. nov.,根据其低而长的头骨、头部无脊状构造、上下颌前部具尖锐细长的牙齿、长的翼掌骨和短的第ⅴ趾骨以及ⅰ~ⅲ骨基本等长等特征,将其归为翼手龙亚目翼手龙科.郝氏翼龙是热河生物群第1个具有较完整头骨的翼龙类骨架,也是亚洲发现的第1个可靠的翼手龙科化石,较德国晚侏罗世solnhofen同属一科的翼手龙属进步.郝氏翼龙的发现使翼手龙科的古地理分布由欧洲和非洲扩展到亚洲,生存时代也由晚侏罗世延续到早白垩世,为探讨热河生物群的起源与辐射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也为研究翼手龙类的进化、古动物地理和地史分布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资料。

辽宁西部热河生物群、最著名的四合屯化石发掘点新发现的一件具有较完整头骨的翼龙类化石: 秀丽郝氏翼龙. 该翼龙头骨较大, 低而长, 头骨顶部无脊状构造, 吻部较尖, 上、下颌前部发育细长尖锐的牙齿, 代表一类食鱼性动物; 肩带和前肢发达, 翼掌骨和翼指骨(飞行指)长, 胸骨发育且具有发达的龙骨突, 反映了较强的飞行能力; 后肢极为弱小, 第ⅴ趾骨非常短, 最长的骨不足翼掌骨长度的1/5, 难以支撑身体两足运动, 为四足行走动物, 擅长飞翔而不适应于陆地行走, 前肢倒挂可能为主要的树栖形式. 郝氏翼龙发现于义县组下部尖山沟层, 生存时代为1.25亿年前的早白垩世, 与孔子鸟和长毛兽脚类恐龙等共生, 组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陆相淡水湖泊环境的脊椎动物化石群, 代表了早白垩世一次重大的生物辐射事件, 郝氏翼龙是热河生物群第1件保存近完整头骨的翼龙化石骨架, 属于翼手龙亚目翼手龙科, 这是该科化石在亚洲大陆和下白垩统地层中的首次发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