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思玉
曾思玉(1911—),1911年2月生,江西信丰人。1927年2月参加革命,1930年8月参加红军。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建国后曾任武汉军区、济南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曾思玉曾思玉(1911—),男,汉族,1911年2月生,江西省信丰县人,原名曾世裕,193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1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参加革命工作,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毕业,大专学历,中将军衔。
1928年参加本县农民起义。1929年加入江西信丰游击队,任小队长。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二军六十四师,历任通讯班副班长、青年学校学员、宣传队分队长、中队长。1932年春入瑞金红军学校学习。同年秋起任红十二军三十六师一○八团二连政治委员。1933年春起任红十二军三十六师一○七团代政治委员、一○九团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二师六团、五团俱乐部主任。1934年秋起任第二师政治训练队队长兼政治指导员、第二师司令部通信主任。参加了长征。1935年夏起为红军大学一期二科一队学员。1935年冬起任红一军团司令部侦察参谋。1936年夏起任军委警卫第三团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二师第四团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秋起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政治处民运股股长,六八六团政治处主任。1938年春起任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九团政治委员。1939年冬起任鲁西军区政治部主任。1940年冬起兼任运河支队政治委员。1941年春起任三四三旅政治委员。1942年冬起任冀鲁豫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1944年10月至1945年10月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八军分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0月起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1945年冬起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副司令员。1946年秋起任冀察军区副司令员、冀热察军区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第四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1947年6月起任晋察冀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1949年4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第六十四军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陆军第六十四军军长。1951年至1955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第六十四军军长,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率部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积极防御作战和反击马良山、高旺山等战斗。1955年至1957年7月在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1958年1月至1959年10月任沈阳军区参谋长、军区党委常委。1959年10月至1967年7月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至1960年5月),其间:1960年3月起任军区党委副书记、第四书记。1966年1月至1967年8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1967年7月至1973年12月任武汉军区司令员,历任军区临时党委书记、党委第一书记、书记。1968年2月至1973年12月任湖北省革委会主任,其间:1970年3月至1971年3月任省革委会党的核
1967年,毛泽东与曾思玉(左一)在武汉心小组组长;1971年3月至1973年12月任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1973年12月至1980年1月任济南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一书记(1974年起)。1969年4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80年1月至1982年8月任南京军区顾问。1983年离休。
是中共第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相继任中央军委委员。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陕北有红军
曾思玉将军手迹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听老红军、老将军曾思玉畅谈长征往事,深受教益。
如今已95岁高龄的曾老健朗、乐观、幽默。说起长征,他思绪万千:“长征之难,是现在的人很难想象的,仅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一战,红军就损失过半……”
在长征路上,老将军有着传奇的经历,他曾率队化装侦察,为毛主席判断“陕北有红军”提供了可靠依据。
1935年9月18日,红军就要进入哈达铺前夕,红一军团二师直属侦察连奉命先期进入哈达铺侦察敌情,为红军大部队开路。因侦察参谋刘茂生在四渡赤水后就下落不明,从那时开始,作为师通信主任的曾思玉就经常被陈光师长指令带领侦察连执行任务,这次行动他又参与了组织和指挥。
18日,化装成“国民党中央军”的侦察连向哈达铺开进了。连长梁兴初化装为中校,曾思玉和指导员曹德连化装为少校,几个机关人员和副连长刘云标化装为少校副官,走在队伍的前面,摆出了“中央军”的架式,于下午进驻哈达铺。正巧,鲁大昌部下一个少校副官带领一个只有几十匹骡马组成的运输队也刚刚驻进了哈达铺一骡马店,他自己住在镇公所。曾思玉、梁兴初带领侦察员们刚进镇公所,这位少校副官和镇长就急忙跑步来到门口,规规矩矩立正敬礼后谦恭地说:“中校,你们辛苦了!兄弟我没有出来远迎,还请原谅!”梁兴初不客气地说:“不要客气,因为你不知道我们来嘛!我们是兼程到此,人地生疏,还望少校多多提供方便啊!”少校忙说:“好说,好说,兄弟一定尽力。”梁兴初又问:“你们的运输队从哪里来,到哪去,部队都驻哪了,安全吗?”敌少校回答说:“我是从兰州来的,带运输队回队伍去。”梁兴初又问:“你们骡马队驮了些什么东西?”对方回答驮了服装、弹药以及白面等。梁兴初说:“你带我们到骡马大队驻地看一看。”少校就带着曾思玉、梁兴初他们走到了骡马队。看着满院的物资和骡马,大家都非常高兴,梁兴初连长一脸严肃地对那位副官说:“少校副官,骡马运输队的东西全部交给我们接收,不打收条!”少校听后茫然不知所措。梁兴初接着讲道:“不明白?那我就告诉你,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不过你不用害怕,你可能也知道,共产党红军有优待俘虏的政策,只要放下武器,一律给予优待。”少校副官顿时脸色苍白,低下了头。就这样,少校和他的骡马队人员乖乖地放下武器,当了俘虏。清理物品时,有捆报纸引起了曾思玉的注意,他知道毛主席非常爱看报纸,作为通信主任,曾思玉多次兼作侦察参谋的工作,他知道报纸对于当时被严密封锁下的红军的重要性,所以他以最快的速度亲自将报纸上交了师部,陈光师长也丝毫没耽搁,很快就把报纸送到了毛主席手中。
9月22日,党中央在哈达铺一座关帝庙院里召开团以上干部会。会上,毛主席笑容满面地说:同志们,我们胜利了!粉碎了蒋介石调集重兵前堵后追和侧击……同志们,我们的长征是不会白走的,长征是播种机,沿途留下了负伤的同志会生根、发芽。长征是宣言书,提高了共产党的威望,扩大了红军的政治影响,使几万万民众都知道,中国工农红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我们剩下这几千人,人数是大大地减少了,但这是我们党和红军的精华。有了我们这些坚强的同志,我们的事业一定会兴旺发达起来!
最后他以激昂的语调说:告诉同志们一个好消息,我们二师的侦察连在哈达铺俘获了敌人的一支骡马运输队,缴获了一些新近出版的报纸,上面登载了陕北“赤区”的消息,那里有一支红军,我们再走几天行程,就到陕北了,就同陕北苏区红军会师了。
毛主席话音未落,会场上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
鲁西抗战记山东鲁西地区,既是有名的古战场,又是《水浒传》中梁山好汉聚集活动的水泊梁山所在地。战国时孙膑大战庞涓、三国时吕布打败曹操、曹操又与袁绍大战官渡的史话,以及梁山好汉们那说不尽道不完的传奇故事,一直在人们中流传。然而历史发展到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员曾思玉领导抗日军民痛打日本鬼子的一个个传奇故事,比梁山好汉们的传奇故事更为人们乐道和传颂。
抗战之初,曾思玉曾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率部活动于晋中南地区,1939年冬才奉八路军总部命令,带领400名抗大学员从山西来到鲁西平原,开始担任鲁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半年后任运河支队政治委员,1941年7月任一一五师教导三旅政治委员,1942年冬任第八分区(后为第二分区)司令员。
在鲁西的六年抗战中,曾思玉所率的基本部队是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三旅第七团,人称“老七团”。这老七团的前身是由南昌起义部队保存下来的井冈山红四军第二十八团,中央苏区时期是红一军团第二师第五团,林彪、陈毅曾分别担任过这个团的团长和团代表。这支战功赫赫的红军老部队,在曾思玉带领下纵横驰骋于鲁西古战场,打得日本侵略者鬼哭狼嚎,闻风丧胆。在与日寇无数次血战中,最有名的是范县附近甘草崮堆突围和奇兵突袭八公桥战斗。
甘草崮堆突围战发生在1942年9月27日。当时,曾思玉仅带领两个步兵连、两个班长训练队和一个排,总共不足300人的兵力,从鲁西城县北部的大石庄,前往郓城县北的李楼村,准备到那里召开一个会议。这时,日寇已调集1万余兵力和10余架飞机、10余辆坦克及500多名骑兵,对鲁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实行“铁壁合围”打“扫荡”。曾思玉等一行刚行至范县附近的甘草崮堆,就发现已陷入日寇的四面合围之中。更为严重的是,在这敌军兵力数倍于我、兵力对比十分悬殊的危急时刻,被日寇“合围”兵力压缩聚集在一起的地方机关、医院、报社、学校人员和数千名群众,也惊惶失措地奔跑呼喊着聚集到曾思玉所率部队周围。光部队突围就异常困难,在加上这几千名老百姓,突围的艰险程度可想而知。危急时刻,曾思玉沉着冷静,决心带领部队和群众冲出日寇重围。他站在一个小土堆上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敌情。凭着十多年来驰骋沙场的丰富经验,他发现包围的敌军并非“铜墙铁壁”。敌军虽将我八路军和老百姓团团包围,但他们是“一线式”展开,包围圈没有终点,且有薄弱之处。他眼睛一亮,毅然决定采用集中兵力宽正面猛打猛冲办法,以突然动作冲决敌人的一面,掩护机关人员和老百姓突出重围。曾思玉一声令下,八路军4个连队加上一个地方大队在宽正面上一线展开,18挺机枪和几百枚手榴弹同时朝敌军开火,随即八路军健儿们呐喊着朝敌阵奋勇冲杀过去。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搞得晕头转向,待他们清醒过来,包围圈已撕开一个大缺口。被包围的机关人员和老百姓跟在八路军后面,潮水般地奔向安全地带。曾思玉又命令部队在缺口两侧顶住敌军的反扑,掩护老百姓全部脱离险境。这次惊心动魄的突围战斗,我军伤亡20余人,而命丧黄泉的鬼子兵却有100多人,其中还包括一名鬼子中尉军官。这次成功的突围战斗,受到冀鲁豫军区领导的赞扬。当地老百姓将其与历史上“刘玄德携民渡江”的佳话相媲美。
奇兵突袭八公桥战斗发生在1942年11月16日深夜。当时,盘踞豫东北为虎作伥的伪军孙良诚的总部,驻在濮阳县的东南八公桥。为打退伪顽军的进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召开紧急作战会议,决定采用掏心战术,一举端掉孙良诚设在八公桥的总部,打乱敌指挥系统,迫敌全线撤退。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杨得志司令员将它交给曾思玉和他率领的二分区部队去完成。八公桥是濒临黄河故道的一个大集镇。孙良诚在镇东西两端筑起高6米的围寨,在围寨外挖有宽5米、深约4米的两道外壕,并设有木栅栏和鹿寨。围寨四门和四角都有坚固碉堡,街内十字路口又有一个核心碉堡,工事十分坚固。曾思玉根据敌军火力部署,决定避实击虚,不用强攻,而是奇兵偷袭八公桥。这天夜晚,正好狂风陡起,黄沙遮天,一团漆黑。曾思玉带领部队不走大路,不过村庄,专拣黄河故道的荒沙滩和村外田野经过,神不知鬼不觉地突然摸进敌军阵地,干掉敌军警戒部队,紧接着从四面八方攻入围寨。敌军怎么也想不到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会遭到八路军进攻,一个个从睡梦中惊醒,乖乖当了俘虏。孙良诚的总部就这样被曾思玉给端掉了,可惜的是孙良诚本人在当日下午已乘汽车到开封去了,不然他也要成为八路军的俘虏。战后,孙良诚的参谋长不得不对审讯他的曾思玉说:“万万没有想到,贵军会趁这种狂风之夜来打八公桥。真是神兵,真是神兵!”
这一仗使伪第二方面军受到极大震动。在八路军猛烈打击下,伪军3000余人被歼,被迫从占据的据点撤退。冀鲁豫边抗日中心区域的安全得到保证,还使中心区域与第三、四、五分区连成一片。
抗日战争胜利后,第二分区的部队改编为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一部,曾思玉升任第一纵队副司令员。此后,在整个解放战争过程中,他先后任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第六十四军军长等职,率领所部转战冀、热、察、晋、甘等省,先后参加指挥了保南战役、正太战役、保北战役、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太原战役等重大战役、战斗。仅其所部就歼敌数十万人。1947年11月5日至11月12日,我晋察冀野战军仅用7天时间,就攻克石家庄,在我军历史上第一次攻占这样的大城市,受到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高度赞扬。曾思玉所率的第六纵队,担负了石家庄东北方向的主攻任务,为解放石家庄立下汗马功劳。在歼灭蒋军主力最后一次决战的平津战役中,曾思玉指挥所部于1948年12月7日开始,在新保安顽强阻击东逃的傅作义部之第三十五军,并与兄弟部队一起将其全歼,为平津战役的胜利立下了头功。1949年9月,他又在第一野战军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率六十四军进军宁夏,敦促国民党军第八十一军起义,并于9月23日夜进占银川市,将横行西北几十年的国民党马家军消灭干净,解放了宁夏各族人民。
新中国成立以后,曾思玉来不及拂去身上的战火硝烟,又奉彭老总命令率领六十四军全体官兵及兄弟部队一部,投入到修筑西北宝鸡到天水铁路的战斗中。这条153公里长的铁路,国民党从1939年春开始兴建,到1945年共花去7年时间也未修通,西北人民称之为陇海路上的“盲肠”。曾思玉领受任务后,与军队其他领导同志一起,指挥4万多官兵暂时放下枪杆大炮,扛起铁锤刚钎,仅用半年多一点的时间,就治好了这段“盲肠”,修通了这段铁路,在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写下了成建制大规模支援祖国经济建设的新篇章。
宝天铁路顺利通车的汽笛刚刚拉响,曾思玉和他率领的六十四军官兵们来不及分享胜利的喜悦,又接受新的命令,奔向抗美援朝战场......
解放石家庄石家庄解放60周年前夕,石家庄解放战役中的英雄将领、原晋察冀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曾思玉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这是这位年届97岁的老人60年来第一次就解放石家庄的话题接受国内媒体采访。采访结束后,曾思玉老人欣然为石家庄解放60周年题词:“英勇无敌,攻克石门”。
曾思玉将军是当年参加石家庄战役至今健在的级别最高的解放军将领,建国后曾任武汉军区、济南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思玉将军60年前作为解放石家庄的两大主力部队之一——晋察冀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对那场影响中国革命命运的大战记忆犹新,他回忆了在清风店战役缴获敌军石门城防图、击毁发电厂、攻克石家庄制高点云盘山、突破内外市沟、抓获敌军城防司令刘英等战斗经过。
1947年10月24日,曾思玉在清风店战役结束后,将缴获的敌石家庄城防绝密部署图亲手交给聂荣臻司令员,为城市攻坚战提供了可靠的情报,更加坚定了我军迅速解放石家庄的信心。11月6日,曾思玉率第四纵队从东北方向向石家庄进攻,他首先命令炮兵向发电厂奇袭,发射十几发炮弹,命中目标,立即中断了电源,造成全市敌人惊慌失措。云盘山是突出在石家庄东北面的制高点和重要屏障,曾思玉指挥三十团奋力强攻,夺取云盘山,并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反扑,牢牢守住了阵地,为整个战役的胜利打开了胜利之门。从8日下午开始,四纵健儿又先后突破了外市沟和内市沟,接着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攻入大石桥核心阵地,端掉了敌军指挥部,曾思玉亲自审问了被俘的师长刘英,残余守敌很快缴械投降,石家庄宣告解放。
曾思玉还回顾了党中央毛主席对解放石家庄的高度重视以及石家庄军民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尤其是石家庄战役作为城市攻坚战的范例在解放战争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曾老拿出珍藏了整整60年的石家庄战役笔记,上面不仅详细完整记录了战斗的全过程,还绘制有当年战场的敌我攻势图,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采访结束时,曾思玉将军为纪念石家庄解放60周年挥毫题词:“英勇无敌,攻克石门”,用笔刚劲有力,饱含激情。曾老告诉记者,这是他60年来首次就解放石家庄战役接受新闻采访,并祝愿石家庄繁荣发展,再创辉煌。
福将曾思玉曾思玉,小名曾世裕。他身材矮小壮实,晚年略胖,然不减机灵之质、刚毅之气。
曾思玉自称“福将”,身经数百战,历险五十余次,都大难不死。他晚年与作者谈及此事时,朗声大笑说:“我的命大福大造化大,敌人的臭子弹一次都没有挨过。”
红军时期的一次战斗中,时任班长的曾思玉带着两个士兵追赶国民党军的一个小队长。曾思玉奔跑如飞,两士兵落在后面。敌小队长见他马上要追上了,赶紧将怀表掏出来向后扔去,原想待他拾表时开枪。不料曾思玉个小,飞跑之际,顺手将表拾起,继续追赶,终将敌小队长俘虏。曾思玉回忆:“那是在兴国的一个村庄。我才不那么傻,追人不要表,要表不要人。我是人也追,表也要。”说罢朗朗大笑。
曾思玉人小鬼大,机敏过人。1931年冬,任红军一○八团二连政委的曾思玉奉邓华命令,带兵往沙村打土豪。途中与敌遭遇,一番激战后将敌人击退。当时他的传令兵口渴,就到附近村庄找水,曾思玉也一同前往。没想到进村后竟然遇到十多个被击溃的国民党兵,曾思玉灵机一动,高声喊道:“一班、二班,随我来;三班、四班,左右包抄。”敌兵大惊失色,齐刷刷举手:“缴枪,缴枪!”曾思玉回忆说:“真是好险啊!”
有一次,曾思玉率连队从江西红市寨后撤,他在翻山时不慎从羊肠小道上一脚踩空,跌落下去。当时下边就是万丈深渊,曾思玉猛地抱住一把芦茅草,竟然悬在空中。众官兵一起动手,用连接起来的腰带把他拉了上来。他晚年回忆说:“幸亏我人小身轻,大脑反应快,否则早就没命了。”
还有一次,他正坐在河边一块石头上休息,有个士兵拿着新缴获的套筒枪对着他坐的河石瞄准。曾思玉赶忙说:“老表,莫玩枪,莫玩枪,小心走火。”说完就起身离去。刚走开没几步,就听得身后一声枪响,果然是枪走了火击中那块河石。长征途中打土城,曾思玉带着电话机随朱德总司令到前沿指挥所视察,敌人一枪正中电话机,曾思玉无恙。他急劝朱老总离开,朱德刚走,敌人又一发炮弹呼啸而来,就落在他脚下,幸好是哑弹。又一次,他带突击连冲锋,敌人的土炮“呼”地飞来,曾思玉一个腾跃,跳入田沟,土炮爆炸后数人被炸死炸伤,而独他无恙。
1933年初春的一天,曾思玉与三十多个红军便衣到某地打土豪,半路上与敌大部队遭遇,且战且退。退到一土坡时,三十人余二十;退到一村庄,二十人余十;退到一河边,十余人仅剩两人;过河后,只剩下曾思玉一人。当时河两岸都是露营的国民党军,曾思玉藏在水中六七小时,天黑上岸后,就用一根竹竿挑着湿衣裤,大摇大摆上了路。敌人哨兵问:“什么人?”答:“老百姓。”问:“干什么?”答:“送菜的。”就这样一路混出敌阵。归来后,六团团长朱水秋听了他绘声绘色的讲述,直说:“这小子,鬼灵!”
红军长征途中,遵义会议后的一天,曾思玉突然流起了鼻血,右鼻孔止住了,左鼻孔又流;左鼻孔止住了,右鼻孔又流;两个鼻孔都堵住,就从口里流;而后发烧昏迷。当时部队马上就要出发,民运科长赖际发看后,交代:赶快找人,拿些钱,寄托老乡家。曾思玉听到这话,竟睁眼摇头。后来,陈光、刘亚楼来看望,决定用担架抬着走。走了三天后,鼻血才止住。曾思玉事后说,我虽然昏迷,但脑子清楚得很。那时红军最怕寄托到老乡家而与大部队失散,我哪会那么傻?又说,从此以后再没流过鼻血。
征战途中,曾思玉曾有一段时间在林彪统率的部队。他回忆说,林彪领兵作战时很重视地形侦察,每到一个地方,都到周围看看,或找老乡扯扯。1936年12月中旬,曾思玉护送林彪到瓦窑堡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会后,林彪对他说要到清涧、延长附近去,侦察黄河两岸的地形。当天,他们冒着小雪赶到清涧,向区政府要了一份地图。第二天晚上大雪,曾思玉查哨时,见林彪正坐在炕头,俯身看地图,毫无倦意,并吩咐曾思玉:“找两个向导,一个放羊的,一个摇船的,最好年纪大一点。”次日,雪深盈尺。林彪与曾思玉等人来到黄河边,踏雪观察对岸地形。林彪时而伏在雪地上,举望远镜观察;时而问向导对面情况。返回时,林彪喃喃重复放羊人的话:“对,羊上得去的地方人就上得去。”当时曾思玉担任红一军团司令部侦察参谋,建国后曾写有回忆录《踏雪访黄河》,详细记述了其事。不料“文革”期间,曾思玉福亦此文,祸亦此文。
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天,曾思玉到前沿视察。该处与敌对峙,遥遥相望。他走进地堡后在 望孔观察片刻就出来了。值班的哨兵又重新进入 望口,刚进去就听得一声枪响,哨兵头部中弹牺牲。曾思玉非常纳闷:这里与敌军距离很远,根本看不清人,敌人为何打得如此准确?经仔细观察方才知道,因为当时太阳是斜射, 望口没有人时便透光,有人时就遮住了光线使得 望口变黑。敌人也就由此判断出我军 望口有没有人了。曾思玉遂下令在自己的部队也推广此法,以回敬城墙垛口的敌军,垛口透空的地方一黑便开枪,果然发发命中,连毙敌十余人。
1946年冬,曾思玉率部转战塞北。塞外边疆,大雪纷飞,滴水成冰。翻山越岭时,他虽已疲劳万分,仍然坚持不肯骑马。警卫员劝道:“首长骑马吧!”曾思玉说:“不骑,骑马会冻坏人。”警卫员不信,仍然骑马行军。越过外长城五道沟,下山休息时,警卫员哭着说:“首长,我脚冻坏了,鼻子、耳朵冻起了泡。首长,我的鼻子、耳朵会不会冻掉呀?”曾思玉赶忙告诉他:“你不要马上去烤火,先用干毛巾轻轻地捂一捂,使血液循环,过几天就会好的,要牢记这一教训!”这次作战仅两天,部队在风雪交加中前进,手、脚、鼻、耳被冻伤的战士竟有五分之二三。
宝(鸡)天(水)铁路,全长153公里,始建于1939年,1945年完工。当时因草率收工,未能通车。1950年4月10日,曾思玉奉令率第六十四军开赴宝天铁路工地,风餐露宿,劈山开路,经过8个月的奋战,在1950年12月20日终使这段素有陇海“盲肠”之称的铁路工程顺利开通。这项任务为建国初期我军参加祖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投入兵力最多的一项重点工程,曾思玉为新中国建设又立新功,写下了新的篇章。
庐山召开的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上,叶群曾就建议毛泽东当国家主席以便林彪将来接班一事,动员曾思玉:给一○一(林彪)写封信。叶群特意交代:“你要亲自写。”当时,林彪的野心已经露出端倪。曾思玉灵机一动,写一信给林彪,主要内容为到武汉军区后的工作情况汇报。叶群看后无可奈何。后来此信被原封退回,没有任何批示。此时,曾思玉任武汉军区司令员兼湖北省委书记,并任九届二中全会中南组第一召集人。
1971年毛泽东视察武汉期间,突然提出要走。毛泽东在火车站贵宾厅与曾思玉及武汉军区空军政委刘丰等人握手道别,说:“到此止步,说话算数,以后再见。”按以往惯例,曾、刘应送到站台。曾思玉听后当即止步,乘车由另门进站台,在一室目送主席,并告诉秘书:“如有事找我。”而刘丰则一直跟到站台,毛泽东见到后即将他叫上了车。刘丰回来后对曾思玉说,你不到站台是对的,我白挨了一顿批。
“九一三”事件后,曾思玉受株连,被召进京,名曰办学习班,实为交代问题。毛主席听到后,说:“曾思玉是好人,好人犯错误。他不是林彪死党,而是活党。”曾思玉由此而获解脱。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要解决终身制问题。小平说:人大一岁,开明一分。有的同志可以下来,政治待遇一切不变。曾思玉很快便打了离休报告,有人对他说:“你是大军区司令,老中将,可以安排个职务,如人大、政协。”曾思玉回答道:“大军区司令我都当了,省委书记我也当了。我还要什么?本人什么都不要,什么职务都不要。告老还乡!”又说:“退下来到哪里?可以到北京,也可以到沈阳、南京。我都不去,我要到大连。”有人问:“为什么不到北京?”曾思玉当即说:“谢谢!北京校官如牛毛,将军遍地跑。我到北京干什么?我才不去呢?”说完哈哈大笑。
曾思玉现虽已95岁高龄,但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走路龙行虎步,毫不像近百岁的老人。更令人惊奇的是,十余年来,他很少患病住院,平时头痛感冒也甚少。近几年,曾思玉从“书法用以养心愈疾”的古训中得到启发,将书法作为治病疗疾、延年益寿之法。他的书法艺术深受行家好评,有不少作品为名家收藏。不久前,他自愿参加一军地名家现场书画义卖活动,在众人面前挥毫泼墨,一站就是3个多小时,竟看不出一点疲惫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