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
地名阳关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宋代以后,因与西方和陆路交通逐渐衰落,关遂废圮。古董滩因地面曾暴露大量汉代文物,如铜箭头、古币、石磨、陶盅等而得名。《西关遗址考》谓古董滩是汉代以后阳关。但据清《甘肃新通志》及《敦煌县志》认为红山口即阳关。
提起阳关,人们马上会想到一首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这首杰作,可谓千古绝句,经配曲吟唱,广为流传。
阳关位于河西走廊的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南湖乡“古董滩”上,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取名阳关。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阳关即是两关之一。阳关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又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隘,是古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据史料记载,西汉时为阳关都尉治所,魏晋时,在此设置阳关县,唐代设寿昌县。宋元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阳关也因此被逐渐废弃。旧《敦煌县志》把玉门关与阳关合称“两关遗迹”列敦煌八景之一。
而今,昔日的阳关城早已荡然无存,仅存一座被称为阳关耳目的汉代烽燧遗址,耸立在墩墩山上,让后人凭吊。在山南面,有一片一望无际的沙滩,这里沙丘纵横,有一道道沙梁,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当地人称为“古董滩”。在古董滩沙丘之间的砾石平地上,散布着许多古代的钱币、兵器、装饰品、陶片等古遗物,分布广泛,随手可捡。所以当地人有“进了古董滩,空手不回还”之说。除此之外,这里还残存部分房屋、农田、渠道等遗址,当大风过后,这些遗址清晰可见,引人瞩目。古董滩面积约上万平方米,面积大、散布文物丰富。1972年酒泉地区文物普查工作队勘察古董滩四十道沙梁后,发现了大片版筑遗址。经挖掘、测量,这里的房屋基础排列清晰整齐,附近有断续宽厚的城堡墙基,还出土了大批遗物。从遗迹及文物分布来看,在古代这里是一个十分繁华的地方。此挖掘发现与《新唐书·地理志》及敦煌遗书《沙洲图经》等史料记载的汉代阳关位置相符合,考古学家根据史料考证,认为现在的古董滩就是古代阳关的关城所在地。至于阳关何时何因被掩埋,至今还无从考证。
阳关,一座被流沙掩埋的古城,一座被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古城。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凄凉悲惋,寂寞荒凉。今日的阳关,不再是王维笔下“西出阳关无故人”凄凉委婉 的代名词,阳关一带已是西北最大的鲜食葡萄基地和敦煌罗布麻综合开发中心
阳关罗布麻--敦煌罗布麻综合开发中心供图的野生罗布麻生产基地,阳关葡萄和敦煌罗布麻茶叶声名远播。站在烽燧高耸的墩墩山上,举目远视,绿树葱葱,一派塞上绿洲的好景色。
人物阳关本名杨世光 男,1940年7月生,云南中甸人,笔名阳关。纳西族。1964年毕业于昆明农学院。其后相继供职于丽江专区文化馆、丽江地区写作报道级、丽江地委宣传部。1979年在丽江创办、主编文艺期刊《玉龙山》。1980年12月调入云南人民出版社,历任文学编辑、副编审、编审、副总编辑,编辑和审决图书稿五百余种,计九千余万字。1994年参与创办并主管终审大型文学名刊《大家》迄今。业余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学术研究。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第五次作家代表大会代表。曾以作家身份访问缅甸、越南、泰国、美国及欧洲各国,应约在《世界日报》撰发作品。出版个人著作有:散文集《神奇的玉龙山》、《爱神在微笑》、《孔誉树》、《中国逍遥游·云南》、《滇西北游历》,小特写集《拿起哲学武器战斗的人们》,诗词集《金沙集》、《放吟山海》,童话集《金沙姑娘》,文学故事集《巧断偷骡案》,论著《纳西族文学史》,专著《丽江名城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