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

简介康震,男,1970年3月生。陕西省绥德县人,文学博士,中共党员。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副所长(2003~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2004~2006年)。1989年~2000年,先后在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及文学研究所获得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0年~2002年,在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获得博士后出站证书。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诗词散文,唐宋文学。是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王维研究会理事,北京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唐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会员。
论文1、《贾平凹中篇小说研讨会纪要》,载《小说评论》1991年第5期
2、《唐诗审美特征与中国传统思维》,载《唐都学刊》1992年第4期
3、《李白矛盾心态初探》,载《唐都学刊》1994年第1期

4、《隋代诗歌的文化渊源》,载《求是学刊》1996年第5期
5、《李白儒家文化人格探索》,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
6、《隋代诗歌的文化阐释》,载《唐都学刊》1997年第2期
7、《王维研究》,载《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95、1996年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8、《李白仙侠文化人格的美学精神》,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9、《李白政治文化人格的美学意义》,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10、《新文化格局与经典的命运》,载《苏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11、《唐太宗政教诗的文化反思》,载《唐都学刊》1999年第4期
12、《李安纲与〈东方人生智慧珍品丛书〉》,载《河东学刊》1999年第1期
13、《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导向》,载《河东学刊》1999年第4期
14、《王维研究》,载《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98年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5、《中国王维学术研讨会综述》,《唐都学刊》2000年第3期
16、《李白政治文化心态的内在矛盾》,《人文杂志》2000年第3期
17、《禅思意蕴与诗性智慧》,《中国图书评论》2001年第12期
18、《王维研究》,《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00年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9、《李白文化人格的美学精神》,《南昌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20、《王维研究》,《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01年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1、《李白道家文化人格的哲学意义》,《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22、《唐长安城布局与初盛唐诗歌》,《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23、《唐代长安城微观布局与初盛唐诗歌》,《人文杂志》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文学》2002年第3期全文转载)
24、《南北朝三地诗歌的文化精神》,《江海学刊》2002年第2期
25、《王维研究》,《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02年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6、《王维政治理想的内涵》,香港《新亚论丛》2003年第2期
27、《王维研究》,《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03年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8、《李白的艺术与人生》,《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教案选编集》(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9、《东坡的中秋》,《文史知识》2004年第10期
30、《唐代侠文化传统与唐诗的侠主题》,《人文杂志》2004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文学》2005年第1期全文转载)
31、《王维政治思想的内涵与意义》,《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6期“论著精华”全文转载)
32、《唐代诗歌与唐长安城建筑文化》,《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1期,论点摘编)
33、《评〈郘亭诗钞笺注〉》,《贵州文史丛刊》2005年第2期
34、《王维研究》,《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04年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5、On the Leading Spirit of the Blend of Styles in Poems of Northern Dynasty and Southern Dynasty,香港《新亚论丛》2005年第3期
36、《唐诗胜景与长安形胜》,《文史知识》2005年第7期
37、《文化整合视野中的世事进程——论隋代诗歌的文化史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06年辑重点转摘)
38、《品牌,在品质中提升》,《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39、《弘扬尊师重道传统》,《光明日报》2005年
40、《Between literature and politics——on the Hanlin Scholars in the Xuanzong Period》,《新亚论丛》2006年第3期
41、《唐代私学教育的文学性特征》,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42、《王维研究》,《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05年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3、《文学与政治之间——唐玄宗朝翰林学士述论》,载《山西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44、《天宝初年的王维、裴迪与辋川》,载《文史知识》2007年第1期
45、《诗圣杜甫终老之夕》,载《文史知识》2007年第4期
46、《庄子的生命境界》,载《文史知识》2007年第7期
47、《李白的翰林生涯》,载《文史知识》2007年第9期
48、《王维研究》,《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06年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9、《文化地理视野中的诗美境界——唐长安城建筑与唐诗的审美文化内涵》,载《文艺研究》2007年第9期
50、《南北朝时期“关陇集团”文学观念的发展演变》,载《文学评论》2008年第2期
51、《王维研究》,《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07年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著作1.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 《吉藏大师评传》,佛光山出版社(台湾)2005年版
3. 《〈邵氏闻见录〉校注》,三秦出版社2005年版
4.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卷),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版
5. 《唐诗注析》,北京师范大学音像出版社2005年版
6. 《宋词注析》,北京师范大学音像出版社2005年版
7.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主编),南海出版公司2006年版
8. 《诗仙李白》(音像),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2006年版
9. 《康震品李白》,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
10. 《诗圣杜甫》(音像),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2006年版
11. 《苏轼》(音像),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2006年版
12. 《中国古代文学史》(参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康震评说李清照》,中华书局2007年版
14.《康震评说苏东坡》,中华书局2008年版
15.《长安文化与隋唐诗歌》,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16.《诗国文苑—古代文学经典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研究课题1、2000~2002年,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长安文化与初盛唐诗歌”(独立主持)
2、2000~2002年,陕西省教育委员会专项科研计划“陕西古代文学史研究”(主要参与人)
3、2002~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唐代学士与文学”(独立主持)
4、2004~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唐代散文史研究”(独立主持)
5、2004~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唐诗研究史”(独立主持)
6、2005年,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古代文学教育与文学的生成、发展与传播”(主要参与人)
7、2005年,北京市精品课程项目“中国古代文学史”(主要参与人)
8、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励耘文科综合实验班跟踪管理”(独立主持)
9、2006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国古典文学教学电子化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主要参与人)
10、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基础课程的建设与改革项目(主持人)
11、2006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唐代文学教育发展史论”(独立主持)
12、200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唐代文学教育与文学的生成、发展与传播”(独立主持)
获奖1、1999年,荣获西安市政府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2、1999年,荣获西安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语言文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3、1999年,荣获陕西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4、2000年,荣获陕西省教育委员会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5、2003年,荣获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
6、2004年,荣获北京市高校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第一名)
7、2004年,荣获宝钢教育基金理事会全国优秀教师奖
8、2004年,荣获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
9、2005年,荣获北京师范大学最受本科学生欢迎“十佳”教师
10、2006年,荣获北京市师德标兵称号
11、2006年,荣获北京市高校首届“十佳”优秀班主任
12、2006年,荣获北京师范大学励耘优秀青年教师奖
13、2007年,荣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称号
14、2007年,荣获人事部、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15、2008年,荣获中国图书馆学会高等学校图书馆分会颁发的“余志明‘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学术成果奖”
16、2009年,教学成果“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的探索’”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
17、2009年,教学成果“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的教育改革与教学实践’”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
评委1、2008年6月,由中央文明办,国家教育部,北京奥组委和中央电视台共同打造的“奥运加油 中国加油”特别节目在CCTV2播出,康老师是嘉宾评委之一。
2、2008年7月,由CCTV与国家汉办联合举办的"首届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正式启动。决赛于7月7日在中央电视台成功举行,本次大赛是在国际汉语热的背景下第一次专门面向在华学习的留学生的电视汉语大赛。康老师是评委之一。
3、2008年9月8日至9月14日,CCTV10【子午书简】播出《放诵中国节:中秋抒怀》系列特别节目,康老师是评委之一。
4、2008年9月,北京奥组委“中国故事运行团队”、CCTV10《百家讲坛》栏目组主办“走进中国故事、走进祥云小屋” 系列文化展示活动,康老师是10位学者嘉宾之一。
5、2009年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评委。
6、2009年7月13日——9月15日,CCTV2、CCTV3【开心辞典】之【开心学国学】评委之一。
讲座1、2006年 2月,在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第10 频道『百家讲坛』主讲《诗仙李白》讲座(10 集)
2、2006年 5月,在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第10 频道『百家讲坛』主讲《诗圣杜甫》讲座(7 集)
3、2006年10月,在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第10 频道『百家讲坛』主讲《苏轼》讲座(10 集)
4、2007年11月,在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第10 频道『百家讲坛』主讲《李清照》讲座(10 集)
5、2004~2009年,在新加坡新跃大学先后负责教授《古代文学》、《中国诗歌》与《唐宋诗词》课程
6、2005年7月,在商丘市一实小主讲《中国古代文学鉴赏》讲座
7、2006年5月,在华东交通大学主讲《唐代诗歌的现代意义》讲座
8、2005年3月12日,在新加坡药师行愿会主讲《佛教与中国文学》讲座
9、2005年11月18~20日,在新加坡药师行愿会主讲《唐宋诗人与佛教文化》讲座(3 场)
10、2006年9月,在中国政法大学主讲《唐宋诗词的现代魅力》讲座
11、2006年10月,在北京理工大学主讲《唐代士人生活》讲座
12、2006年11月,在安徽工业大学主讲《李白的现代价值》讲座
13、2006-2007年,先后在辽宁鞍山统战部主讲《唐诗与人生》、《李白诗歌艺术》讲座
14、2007年1月6~7日,在新加坡药师行愿会主讲《禅宗六祖惠能》与《盛唐诗佛王维》讲座(2 场)
15、北师大文学院“金声玉振”系列讲坛第三讲——康震副教授主讲的《想象苏轼——超越苦难,成就人生》
16、2007年10月16日,北师大风云论坛学术系列讲座第一讲——康震副教授主讲的《唐诗的人生境界》讲座
17、2008年5月3~4日,在新加坡药师行愿会主讲《吉藏大师的人生与哲学》讲座 (2 场)
18、2009年2月21日,在新加坡药师行愿会主讲《大唐王朝中的佛教生活》讲座
19、2009年3月25日,应北京师范大学南山诗社邀请——康震教授主讲《唐宋诗词之美》主题讲座
20、2009年7月14日,在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第10 频道『百家讲坛』主讲《唐宋八大家》系列讲座



康震语录之 ---- 诗文闲谈使用月这个意象,一方面与李白诗学习乐府民歌有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与李白的仙道思想有关,总之原因比较复杂
写诗,当然要守文学规则、审美规则,但是规则毕竟是人定的,如果规则束缚了你的精神,那就不是规则,而是绳索。所以要化绳索为彩翼,为表现气韵添彩(2006-10-4 01:00)
舒婷的诗还是有古典美,闻一多他们都是如此,具有古典诗词修养,再写现代自由体诗,会好很多 (2006-10-4 01:07)
随笔不好写啊!看似随意实则辛苦啊(2006-10-27 23:53)
---- 我一直想问先生的也是这个问题,网络文学与古诗词毕竟在氛围上有很大距离,不知道老师有什么看法(网友提问)
网络的首要特点就是工具性,古典诗词当然可以驾着网络的轻舟传播得更远更广,但也有负面的作用,因为诗词是与笔墨纸砚等古代文化共生的产物,没有这些文化氛围的烘托,诗词的韵味也会受到很大的削减。而网络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快速消费、快速消化、快速遗忘,这对于古典诗词来说又是很大的一个打击
---- 请教老大啊,问题不在行,莫笑哦。为何学术论文的题目都起得那样枯燥?即使是有关文艺或者诗歌方面的也不例外?起个诗意点或者吸引人的题目不行么?我一看到长长的题目,头先就晕了。这样严肃的题目,一般大众应该跟我差不多,不太有兴趣一探就里罢?我觉得象老师写苏东坡的那篇散文,好象叫《东坡的中秋》(还是《永远有多远》)就很好啊。
嗯,怎么说呢,一行里就有一行的规矩。好比吃鸡腿儿,最爽的吃法就是满把攥着吃,可是这样不行啊同志,如果在西餐桌上,就必须用刀将这鸡腿儿切成条条,一叉一叉的送入口中。
谈李贺(回答康震吧吧友关于李贺问题节选)
----李贺当然是个天才,可惜命太短,锣鼓刚刚敲响,大幕便匆匆落下。但是他对于唐诗语言词句的改造,对于色彩的运用,对于意象的锤炼都具有突破前人窠臼的新变因素。倘若天假以年,或许会改变唐诗的历史。(2006-9-22 23:32)
----李贺的一生潦倒不堪,写出来的诗却惊彩艳艳,令人咋舌,灰暗压抑的人生却挤压出色彩鲜艳的诗篇来,难怪她的母亲感叹儿子要呕心沥血方罢!
学唐诗,关键学什么?
就是要品味健朗通脱的个性,即便肉体依然行走在生活的阴影里,精神却要永远在阳光里飞翔!
唐代诗人并不比现代人更聪明,但是他们也许更敏感,更真实,更善于在歌唱中解放自己的心灵。
康震语录 -----古代都城专题
我对中国古代都城很有兴趣,写过几篇文章,安阳对于古代都城的建设很有借鉴意义。安阳是个好地方。
这几年对唐长安城略作过一些小研究,觉得大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确值得探讨。(2006-10-3 23:16)
长安当然是个好地方,只恨代代为帝王之都,损伤山水神气,让当代长安人吃苦
唐代长安城的确宏伟,相当于现在西安城的十倍。面积84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
不过也没有大家想得那么浪漫完美,比如唐长安的下水道系统就不好,主要干道(除了朱雀大街)完全是土路,如果遇到连阴雨,百官上朝都是问题,杜甫被困长安,好几次都是因为下雨断了粮。(2006-10-3 22:17)
今天的西安城仅相当于唐长安成平面图中粉红色部分,可能还小一点
之所以贴这些图(不是什么稀奇的图),就是想让大家了解一下西安的现在,唐代的八景,何其壮阔优美,无以言说。(2006-10-3 23:19 )
其实长安八景并不都是自然景观,比如咸阳古渡,军事价值就大过美学价值。八景只不过是一种衬托,对古都的一种渲染。( 2006-10-3 23:15)
长安的天空一万年都不会改变,改变的是华夏山河。鲁迅讲的这个话有多重意思。其实,杨贵妃的故事还可以接着写下去,破败的长安中也有破败的贵妃故事流传,鲁迅为何不愿写呢?
其实,盛唐长安早在五代开启战争的时候就永远结束了(《夜宴》的时代),盛唐长安与当代西安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而明清北京与当代北京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西安是近代文化的产物,也是宋以后西北地区文化的产物。这就是现在西安的文化真相。
所以鲁迅去西安寻找唐代长安的天空,稍稍有点儿滑稽。(2006-10-3 23:36)
只有明白真相,方能找准定位,放下包袱,向前走,否则总是沉浸在大唐盛世的幻觉中,形成一种激愤自傲的城市性格就不好了。我对此也深有体会。(2006-10-3 23:41)
我去南方开会,有友人问曰:西安沙漠大否?壮观否?
我答曰:西安无沙漠。
友人曰:西安岂能无沙漠,浩浩西北,其沙漫漫也!
我答曰:沙漠在更西北部方可见到。
友人笑曰:差不多差不多,反正就是那里吧。
可见西安在异地朋友心目中的位置。其实认真查一查地图就会发现,西安位于中西部地区,是连接东部与西部的核心地带。
人生如长夜,兀自秉烛游(2006-10-3 23:59 )
---- 老师你觉得长安和西安在气质上有何不同呢?我觉得经过这一千多年,西安少了长安做为帝都的气质,但却更深沉含蓄了
有人建议西安还名长安,老师你觉得这主意可行吗?(网友提问)
长安是隋唐文化的产物,西安是近代文化的产物,区别甚大,两者之间唯有一丝历史的情愫维系而已。西安还名长安固无不可,但也于事无补。
再造长安,无论在精神内涵还是目标设定上都存在困惑。(2006-10-3 23:25)
5 康震语录 -----苏轼专题
大家好!大家好!希望大家喜欢苏轼的讲座,这是个多么可爱的人啊,可惜我还是没有能够讲出他的内在精神来。
上次讲苏轼最后一集,观众以为我不过是讲了几个笑话,其实不然。这些事情虽然充满了诙谐趣味,但是反映了苏轼个性的重要特征,它贯穿于苏轼一生的各个方面
严格的说,那不能叫做笑话,而是一些有趣的往事
苏轼的结尾应该既平常又不平常,因为这就是苏轼。
《苏东坡突围》这文章很有意思,值得反复阅读(2006-10-27 23:47 )
----苏轼之所以写下那么多的诗,是不是用来自我解脱呢?(网友提问)
诗人嘛,怎么能不抒发感情呢?写着写着也就获得解脱了(2006-10-27 23:39)
时间不早了,各位早点休息吧。我也要休息了。大家看了苏轼之后有什么宝贵意见、建议可以告诉我。对于讲座的选题,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也可以提出来。(2006-10-27 23:55)
康震语录---康震谈曹操
----武帝,魏文帝,曹子健
这个……没法儿排。曹操是大英雄,文帝算是政治家兼文学家,曹植是个文学家,没法儿排(2006-10-4 00:43)
喜欢曹操,爱恨情仇尽在一身 (2006-10-4 00:44)
单论文学成就,最高的当然还是曹植,五言诗成熟历程中的丰碑;他的兄长在文学理论方面建树卓著,也是文人七言诗的开创者。老爸爸的成就虽不比其子,但是儿子们的气魄气韵难以望其项背(2006-10-4 00:48)
曹操的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2006-10-4 00:51)
曹操不仅是大英雄,用迅哥的话来说,他还算是个大大的英雄哩(2006-10-4 00:56)
7 康震语录---谦谦君子风
最近一直比较忙,所以没有来吧里。十月、十一月里,事情多,公家的、私人的,手脚并用也还是不够用。说到底,是所欲大于所能,如果止于当止之时,又有什么乱的、忙的?人活一世本是自然、适意的一桩事情,过多的纷乱忙碌都是畸形,都不正常,很多人就在畸形中度过一生。很可悲。愿每个人都健健康康,适意人生。
说实话,我的性格,我所接受的教育,都使我不可能成为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人。这么多朋友支持我、鼓励我,只能使我更加努力,但我不会强迫自己做超出能力的大事,平常人只能做平常事。
我的文章的确不值得你花时间。如果有空闲,多读一些真正大学问家的文章、书籍,从那里会得到更多。这是实话
话说得有点儿过。人都是具体的历史的,胆小不免显出卑琐,软弱不免显出气短,恐怕不好说是可爱吧?(2006-10-27 23:32 )
话过了,过了。我不过一藐藐乎小子,何敢望默存公!(2006-10-27 23:48 )
---- 可以简单谈谈你上百家的感受吗?与大学里的讲课有何不同?(网友提问)
没有什么不同,除了穿戴整齐之外,没有任何不同的感觉
---- 您觉得生命中什么是重要的,我是说你听从理性还是感性?(网友提问)
大家都用理性来指导生活,都用感性来滋润生活呀,人人都如此呀
你的问题都很大。说实话,从懂事到现在,真正具有思考水平的时光也才不过十几年,大部分时间又在读书,现在也还是在校园里,距离实际深刻的生活实践很远,思想不可能有什么深度,所以面对如此巨大的问题,一时很难回答,抱歉!
---- 请问,先生以为怎样的性格才可爱?(网友提问)
最符合自己性情的性格——自如、适意 说句大白话:别人看着你是那么的舒服(2006-10-27 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