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
学校概况名称:中国海洋大学

简称:海大、中海大
旧称:私立青岛大学 、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青岛海洋大学
英文名: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英文缩写OUC
成立时间1924年
层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性质:教育部直属的老牌重点大学,海洋局、青岛市、山东省、教育部四方共建
海大人才价值观:用最好的资源培养最优秀人才
学校地址:
鱼山校区:青岛市市南区鱼山路5号
浮山校区:青岛市市南区青大一路19号
崂山校区: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
邮政编码:266100
官方网站:http://www.ouc.edu.cn/
学校简介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历史悠久的著名大学。包括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海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教育部直属老牌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是私立青岛大学,始建于1924年。后经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几个时期的变迁。1958年,山东大学由青岛迁回济南,留下了山东大学的海洋学院,后来逐渐发展为今天的中国海洋大学。1960年10月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校名为邓小平同志题写。2002年10月10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4月,学校“十五”“211工程”建设顺利通过专家验收。2007年1月,学校获得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山东省、青岛市“985工程”二期共建支持。
学校现辖崂山、鱼山和浮山三个校区,设有22个学部及院(系),71个本科专业。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3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6大类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即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会计硕士、法律硕士、工程硕士(13个专业授权领域)和农业推广硕士(2个专业授权领域)。还具有高校教师(15个专业领域)、中职教师(5个专业领域)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学校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0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含1个培育学科)、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7个山东省重点学科、2个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9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海洋生物工程中心设在该校。还拥有2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和3个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学校拥有国家投资亿元,供教学、科研使用的3500吨级海上流动实验室——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调查船。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2006年6月已被科技部批准正式筹建。2006年9月28日,由教育部和国家海洋局共建,设在中国海洋大学的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揭牌运行。由教育部主管、依托中国海洋大学等青岛海洋研究优势单位联合建设的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方案已于2007年9月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论证,标志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已进入实质建设阶段。
学校以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群体培养目标,以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学校的特殊使命。2007年有在册各类学生27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5573人、本科生13048人、留学生1118人、继续教育生7319人。全国海洋、水产学科博士主要出自该校。到2007年为止,该校毕业生中已有9位成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一半以上是该校毕业生;中国第一个登上南极的科学家是该校校友董兆乾;中国第一个徒步考察南极的科学家是该校校友蒋家伦;中国第一个南北两极都登上的科学家是该校校友赵进平。到2007年有50余名海大毕业生工作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为“神舟”飞船成功发射做出了积极贡献,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相对合理、学科领域覆盖较全的师资队伍。有教职工2537人,其中专任教师1298人,博士生导师252人,45岁以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5.8%,50岁以下博士生导师占博导总数的80%以上,88.3%的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47.2%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重点学科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 83.5%,教师中有一年以上在校外学习和研究经历的占教师总数的70%,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名列部属高校前茅。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在校治学执教: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11个“长江学者”,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4人,“筑峰人才工程”、“绿卡人才工程”岗位教授1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8人,入选教育部新(跨)世纪人才44人,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王蒙担任顾问、教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原国家海洋局局长王曙光受聘海大顾问、教授、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著名画家范曾担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受聘为名誉教授,5位知名作家受聘为“驻校作家”,还有50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组成的“客座教授团”以及来自十几个国家的40多位专家、学者组成的“海外教授团”。
“十五”以来,该校科技成果丰硕,国家三大科技计划项目数位居涉海单位之首: 主持“863”计划项目总经费3亿元,其中2006年主持863计划专题课题数32,列全国第十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连续5年在所有学部获资助,2007年获资助71项,经费约3000万元,位列全国第17位;主持4项国家重大基础发展规划973项目,占已立项涉海项目的30%,主持项目数列全国高校第10位。“十五”以来,该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1项、省部级一、二等奖64项、人文社会学科省部级以上奖励41项。被SCI、EI、ISTP等收录论文4000余篇,人均数列部属高校前列;申请发明专利841项,已授权的发明专利426项,其中,2005年授权专利数量位居教育部高校第18位。
继续教育学院学历教育+技能培训项目说明
为了打造更加符合现代要求的实用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中国海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与计算机世界大学展开合作,开展技能+学历+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学模式。根据企业最新需求动态科学设置课程,为学生成为全方位高素质人才铺平了道路。
此项合作顺应了当前和今后就业工作的发展大趋势,首先以市场为出发点,按照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秉承“学为用、用为学”的教育原则,从职业观念、就业知识、谋职方法,特别是专业基础职业素能的培养等多角度入手,设计出从择业到就业,从职业到专业的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企业工程师参与的技能课程,有效补充了我国职前教育的不足,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北京、青岛等地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保证了专业课程的实用性;根据学生素质和所学专业的不同,按照企业用人标准制定实训课程计划,保证了实训课程的针对性。
科研成果
中国海洋大学
“十五”以来,我校科技成果丰硕,国家三大科技计划项目数位居涉海单位之首:主持“863”计划项目总经费3亿元,其中2006年主持863计划专题课题数(32),列全国第十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连续5年在所有学部获资助,2007年获资助71项,经费约3000万元,位列全国第17位;主持4项国家重大基础发展规划(973)项目,占已立项涉海项目的30%,主持项目数列全国高校第10位。“十五”以来,我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1项、省部级一、二等奖64项、人文社会学科省部级以上奖励41项。被SCI、EI、ISTP等收录论文4000余篇,人均数列部属高校前列;申请发明专利841项,已授权的发明专利426项,其中,2005年授权专利数量位居教育部高校第18位。2006年4月,学校“十五”“211工程”建设顺利通过专家验收。2007年1月,学校获得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山东省、青岛市“985工程”二期共建支持
院系设置
海洋环境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海洋生命学院
水产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医药学院
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经济学院
外国语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法政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体育系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基础教学中心
教育系
艺术系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科研基地一、国家实验室和大科学中心
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国家海洋科学技术实验室)
二、国家工程技术中心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海洋生物工程技术中心
2.海洋药物国家工程技术中心
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海洋遥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海洋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7.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1.海洋材料与防护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海水养殖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五、山东省工程技术中心
1.山东省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山东省海洋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六、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1.电子信息系统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2.光学光电子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3.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4.海洋生物工程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5.海洋物理化学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6.海洋药物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7.海底资源与探测技术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8.水产遗传育种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9.水产生物制品安全性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10.地球探测与信息工程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11.特种海洋材料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七、青岛市重点实验室
1.海洋药物青岛市重点实验室
2.海洋精细化工青岛市重点实验室
3.光学光电子青岛市重点实验室
4.特种海洋材料青岛市重点实验室
八、人文社科基地
海洋发展研究院
发展目标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到2010年,基本实现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目标,构建起研究型大学的框架;到2025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特色显著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