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溍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黄溍(1277-1357)元代文学家。婺州义乌(今浙江省义乌市,位金华市东北)人,字文晋,又字晋卿。仁宗延佑间进士,任台州宁海(今浙江省宁海县,位杭州市东北)县丞,累擢侍讲学士知制诰等职。生平好学,博览群书,议论精要,其文布置谨严,援据切洽,在朝中挺然自立,不附于权贵,时人称其为清风高节,如冰壶三尺,纤尘不污。著作有《日损斋稿》33卷,《义乌县志》7卷,《日损斋笔记》1卷,《黄文献集》10卷。他在书法方面造诣颇深。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现存他的书法有:《与德懋书贴》、《免颖贴》、《跋兰亭图》。著有《日损斋稿》、《义乌志》及笔记等。今存《黄学士文集》四十三卷,卒谥文献。

公元1350年夏4月,溍年逾古稀,告老还乡,1157年闰9月5日逝世于绣湖边的家中,终年81岁。朝廷追封为“江夏郡公”,谥“文献”。葬于县东北三华里崇德乡东野之原,义乌市书法艺术院所在地,称黄大宗祠,用来纪念溍这一位出污泥而不染的史官。

黄溍为文章,如澄湖不波,一碧万顷,凡朝廷大诏令,皆出其手,京师人呼为“玺口学士”。 (元.李材《解酲语》 )翁方纲有诗云:『元统之初铭石传,玺口学士词铿然。』即谓溍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