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目代日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韵目代日

韵目代日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电报纪日方法。清政府开通电报之初,因为发送电报非常昂贵,按字论价,“字字是金”,所以节约用字就非常重要。为此发明了一种新的纪日办法,用地支代替月份,用韵目代替日期。这种方法在电报领域一直延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前后使用了70余年。在其他领域也有使用,甚至有些人日记都是以韵目代日。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事件也是以此命名的,如:马日事变、文夕大火、艳电、皓电等。

韵目

韵目是中国传统音韵学中概念,要学写诗词,首先要学韵书,知道怎么押韵。从《韵目表》中挑选出来代替日期的韵目,总共有三十个,分别代表三十天。前面十五天用的是韵目上平声的全部,接后是韵目上声的十个,再来是韵目去声的五个;后来使用公历,又添上最后—个《韵目表》中没有的“世”,代表三十一日,这样用三十一个字分别代表三十一天。这种富有诗意的纪日方法在当时是非常方便的,读过一点书的人一看就知道哪个字代表哪一天。但是到后来,白话文兴起,诗词失去实用功能,读书人对填词作诗逐渐失去兴趣,声韵也就不被重视了。以至于过去一般人都会的事情,却变成了专业知识,现在一般人很难弄清楚了。

注:三十日,按规定该用“陷”,但是于军队不吉利,忌用,便用“卅”(卅,拼音:sà,就是三十)字代替;又公历三十一日没有韵目可用,通常都用“世”或“引”字来代替;“世”字是“卅一”的合写,“引”字则像31阿拉伯数字。根据上表,“东日”是初一;“马”代表二十一日,马日事变是发生在(一九二七年五月)二十一日;文夕大火发生在(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二日夜;艳电则是(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的电报。

对应关系为

一日:东、先、董、送、屋

二日:冬、萧、肿、宋、沃

三日:江、肴、讲、绛、觉

四日:支、豪、纸、寘、质

五日:微、歌、尾、未、物

六日:鱼、麻、语、御、月

七日:虞、阳、遇、曷、■(上鹿下吴)

八日:齐、庚、荠、霁、黠

九日:佳、青、蟹、泰、屑

十日:灰、蒸、贿、卦、药

十一日:真、尤、轸、队、陌

十二日:文、侵、吻、震、锡

十三日:元、覃、阮、问、职

十四日:寒、监、旱、愿、缉

十五日:删、咸、澘、翰、合

十六日:铣、谏、叶

十七日:篠、霰、洽

十八日:巧、啸

十九日:皓、效

二十日:号、■(上加下可)

廿一日:马、箇

廿二日:养、祃

廿三日:梗、漾

廿四日:迥、敬

廿五日:有、径

廿六日:寝、宥

廿七日:感、沁

廿八日:俭、勘

廿九日:艳、■(左豆右兼)

三十日:陷

卅一日:世、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