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翠雀花

中文名: 天山翠雀花
拉丁名: Delphinium tianshanicem W.T.Wang.
科名:毛茛科Ranunculaceae
中文药材名:飞燕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0—12厘米。茎直立,被白色硬毛。基生叶有长柄,到开化时往往枯萎;下部茎生叶有长柄;叶片五角状肾形,三深裂,裂片或深或浅分裂,两面被糙伏毛。总状花序顶生,通常有药8—15朵,轴和花梗均密被短糙伏毛;基部苞片三裂,其它苞片披针状线形;花梗上的小苞片线形或披针状线形,背面有短糙伏毛;花飞雀状,两性,两侧对称;萼片5个,花瓣状,蓝紫色,外面密被短糙伏毛,上萼片有距距圆筒状钻形,长1—1.5厘米,2侧萼片和2下萼片无距;花瓣2个,黑色条形,微凹,生于上蕊这间,有距,距伸到萼距中;2退化雄蕊黑色,分别生于二侧萼片与雄蕊之间,分为瓣片和爪两部分,瓣片近卵形,二裂,上部有长缘毛,腹面有黄色髯毛;雄蕊多数,无毛;心皮3个,子房密被短糙伏毛。蓇葖果长1厘米左右。种子倒圆锥状四面体形,长约1.5毫米,密生成层排列的鳞状横翅。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 生于海拔1,700–2,800米的山地灌丛中和山地草甸。
药用部位: 全草
功能与主治: 同伊犁翠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