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补血草

中文名: 大叶补血草
拉丁名: Limonium gmelinii (Wildl.) Kuntze.
科名:蓝雪科Plumbaginaceae
中文药材名:补血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0–80厘米,光滑(除萼外)。根粗状。叶基生,莲座状,多数,绿色或灰绿色,长圆状倒卵形或宽椭圆形,长12–30厘米,宽3–8厘米,先端微圆,向下渐收缩成宽的叶柄,为叶片长的1/2–1/4,茎生叶退化为鳞片状,棕褐色,边缘呈白色膜质,花轴1个或几个,上面分枝,有少数不育细枝或无。花蓝紫色,聚集成短而密的小穗,由小穗组成聚伞花序,长圆盾状或塔形,集生于花轴分枝顶端,小穗长5毫米左右,一般花1–3朵,小穗外包片长1–1.6毫米,为第一内苞片的1/2–1/3,宽卵表或近圆形,先端短,渐尖或钝,边缘宽膜质,第一内苞片与外苞片相拟,但较大而弯曲,也有宽膜质边缘,其它内苞片较小,膜质,有窄脉;花萼长3–4.5毫米,倒圆锥形,萼管长2–2.5毫米,直径1毫米,密被长绒毛,萼裂片5个,稀10个,细小,长约0.5毫米,圆状三角形,先端微钝或微尖,有脉(丛基部至一半处),萼裂片之间有细小的中间齿或无,无脉,萼瓣白色或淡紫色。种子长卵圆形,长2毫米,宽0.6毫米,深紫棕色。花期7–9月,果期8–9月。
生境: 常生长在草甸盐土和盐渍化的低地上,以及碱水湖边。
药用部位: 全草和根
药用成份: 根含各种黄酮体杨梅树皮甙(Myricetrin)、芸香甙、杨梅树皮素鼠李糖葡糖甙、杨梅树皮素,异鼠李素(Isorhamnetin)、槲皮素、杨梅树皮素甲醚,四羟基黄酮(Tetrahydroxyflavone)。另含自素缩合鞣质,其成分中有花色素(Cyanidol)及其鼠李糖甙,飞燕草素(Delphinidol)等。
功能与主治: 清热祛湿,止血散瘀,消炎。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尿血,痔疮出血,脱肛,痈疽,子宫内膜炎,宫颈糜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