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别名】茨竹(贵州),甜慈、酒米慈、钓鱼慈(四川),丛竹(云南),吊竹(广西)

【学名】N.affinis (Rendle)Keng f.

【英文名】

【科属名】禾本科慈属Neosinocalamus Keng f.

【形态习性】主干高5—10米,顶端细长,弧形,弯曲下垂如钓丝状,粗3—6厘米。节间长达60cm,贴生长2mm的灰褐色脱落性小刺毛,箨环明显,在秆基数节者其上下各有宽5—8mm的一圈紧贴白色绒毛。丝鞘革质,背部密集贴生棕黑色刺毛,先端稍呈山字形;箨耳不明显,狭小,呈皱折状,鞘口具长12mm细毛;箨舌高4—5mm,中央凸起成弓形,边缘具流苏状纤毛;箨叶直立或外翻,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收缩成圆形,腹面密被白色小刺毛,背面之中部亦疏生小刺毛。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湖南、湖北西部、陕西南部及甘肃等地。生长于平地及低丘。

【用 途】秆材可编织竹器及建筑用材、造纸。

【来 历】根据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