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蛔蒿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伊犁蛔蒿

中文名: 伊犁蛔蒿

拉丁名: Artemisia transiliensis Poljak.

科名:菊科Compositae

中文药材名:蛔蒿

形态特征: 多年生半灌木。高30–80厘米,根粗壮,木质化,坚硬。茎由基部多分枝,直立,不育枝特别多,丛生于茎基部。茎在幼苗时期全株密被灰色网状绵柔毛,果熟期脱落,尤其是下部近光滑,外皮淡褐色。叶轮廓为长圆形,长4–6厘米,宽1.5厘米,二回羽状分裂,裂片线形,先端有硬尖,两面淡绿色,被较稀疏的网状绵柔毛,侧枝上的叶有长柄,被密集的岗状毛,茎生叶较小,有短柄;苞叶单生,线形。花序头状,有短柄,直立或斜生,长圆状卵圆形,单生或2–3个聚集成狭圆锥花序;外层总苞片小,椭圆形,较短于内层,密被网状绵柔毛,内层苞片较大,长圆形,边缘有宽膜质,中肋微突起,绿色,先端钝,有柔毛;小花3–4个,花冠黄色或紫红色,花冠联合成筒形,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雄蕊5个;小花3–4个,花冠黄色或紫红色,花冠联合成筒形,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雄蕊5个,花药线形,上部附属物钻形,基部短钝形,果熟期微伸出于外;花柱短,柱头微弯曲,先端有直立的白毛。种子扁平,倒梨形,暗褐色。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生境: 生长在低山带及平原蒿属荒漠中。

药用部位: 花蕾

药用成份: 芳香油0.53%,其中油中成分有桉油脑68%,游离有机酸7%,苯酚4.65%,乙醛和酮16%。山道年在花蕾期含量可达5%,叶中可达1.5%。比目前该区家种的A.cina?Ber.ex?Poljak.高达2倍,是一种极有希望的制药工业原料植物。

功能与主治: 驱蛔虫。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