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萼蔷薇

中文名: 落萼蔷薇
拉丁名: Rosa alberti Regel.
科名:蔷薇科Rosaceae
中文药材名:金樱子
形态特征: 灌木,较矮,一般高1–2米。基部分枝较多,往往弯曲成弧状,外有剥落的灰色皮层;多皮刺,细瘦,直立,散生。托叶基部联合,顶端分裂,裂片狭披针形,边缘有褐色的腺毛,背面有绒毛或腺点。叶长10厘米,小叶5–11个,卵形或椭圆形,基部和顶端圆或渐尖,正面光滑,背面沿叶脉处有绒毛,边缘有双重齿;叶柄有绒毛或腺点。花单生,有长柄,光滑或常有绒毛;花托卵圆形、椭圆形或瓶状,通常无毛;萼片5,细长,自基部收缩,顶端扩展,两面有绒毛;花瓣5,白色,顶端波状,基部收缩,宽三角形;雄蕊多数;花柱头状,扁或圆,有毛。果实卵圆形或椭圆形,较大,光滑,成熟后花萼与花盘脱落,顶端微凹,有时呈孔;种子长圆形,淡黄色。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境: 生长在山地石质山坡、沟旁及河滩阶地上。
药用部位: 果实、根、叶
药用成份: 果实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12.5%,还含有柠檬酸、苹果酸、鞣质、糖分、树脂等。
功能与主治: 叶能解毒消肿;根能活血化阏,祛风除湿,解毒收敛,杀虫;果实能治性神经衰弱,高血压病,神经性头痛,脾虚泄泻,慢性肾炎。健脾胃,助消化,肺虚喘咳,白汗盗汗,崩漏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