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果越橘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黑果越橘

中文名: 黑果越橘

拉丁名: Vaccinium myrtillus L.

科名:杜鹃花科Erucaceae

中文药材名:越橘叶、越橘果。

形态特征: 落叶矮生半灌木,高15–30厘米,地下茎葡萄;地上茎直立,分枝,茎和枝无毛,有锐棱,淡绿色。叶较薄,不为革质,卵形或椭圆形,顶端钝或渐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长1–2.5厘米,宽0.5–1.4厘米,沿缘有细锯齿,叶柄短,长1–1.5毫米。花单生于当年概条的叶腋,下垂,花梗长2.5–3.5毫米;花萼4–5裂,裂片不显著,近全缘;萼下无苞片;花冠坛状球形,长3–4.5毫米,冠檐4–5线裂,淡绿带粉红色;雄蕊8–10,花丝无毛,基部增宽,花药有两条长的附属物;花柱伸出花冠之外,子房下位,5室。浆果近球形,顶端稍平扁,直径6–8毫米,黑色,被有淡蓝色的粉霜层,果汁淡红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境: 生于山地针叶林下潮湿处。

药用部位: 果实和叶

药用成份:果实含有达12%的鞣质、花青甙、有机酸、果胶质、维生素B、胡萝卜素等。叶含金丝桃甙(Hyperoside)和杨梅甙、黄酮类、水杨酸、维生素C、鞣质和其它物质。

功能与主治: 同越橘。苏联白俄罗斯还用果实治肠胃系统失调,小儿腹泻和急性结肠炎。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