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城中学
交中历史一九四五年九月,抗战胜利后,县人深感教育落后之不兴,遂萌生创办中学之意。次年春,我县热心教育事业的丁效禹、石善听、王德修、安天明、阎士峰、王子华等以及旅并同乡会乔家财、邢连城、侯乃文、梁映峰、岳望衡等有识之士,目睹家乡文风不振、人才缺乏现状,互相联络、积极倡导、奔走呼号筹措资金,为兴办我县中学竭尽全力。又加上县内教育界人士的再三呼吁,举办中学的主张得到了县长张克寒和驻军的支持,决定创办交城县立初级中学,并由张克寒担任名誉校长。校址选在城内东正街文庙内。丁效禹先生出任校长带领师生艰辛地度过了解放战争年代,为交城中学的发展迈出了第一步。
解放初期,国家百废待兴,亟需大量人才,交城中学经过重新整编又继续招生,先后送走了四个简师班,共毕业230人。
一九五二年,交城中学正式招收了解放后的第一批初中生,共三个班。至此,交城中学走上正轨,稳步前进。
五十年代的交中,除认真抓教学外,很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特别是“五爱道德”(即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活动的开展,使学校呈现出淳朴的校风和一派兴旺景象。
五十年代后期,学校在三面红旗的影响下,师生边学习边劳动,多次参加大炼钢铁,深翻土地,修筑水库等大型集体活动,打破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一九六零年,交城中学首次设立高中班,成为一所完全中学。领导、教师的办学热情更加高涨。特别是学雷锋活动的开展,更加推动了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多次受到晋中专署的表彰,特别是高中教育是晋中地区的一面旗帜。
一九六六年学校开始卷入了文革十年动乱中,教育教学受到了严重干扰。但在后期的开门办学中,学生除了学习必要的书本知识外,参加学工、学农、学军等活动,也学到了各种丰富的生产知识。
进入八十年代,交中逐步恢复昔日的教研、教学之风,并率先实行了教职工聘任制,激发了教职工的积极性,教学成绩年年攀升,办学规模有所扩大。
九十年代,学校实行了教学管理年级负责制,并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试验,多次受到省教委表彰。学生的总体素质不断提高,教学成绩在吕梁连年夺魁。
新世纪到来,学校紧跟教育改革形势,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民主管理,更加注重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争当师德标兵”活动。2004年教育教学成绩实现了跨越式的提高。交城中学成为吕梁市高中教育的一面旗子。为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2004年县委、县政府决定投资建设交城中学新校园。
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在全县人民的热切关注下,经过两年多的学校施工,投资1.14亿元的交城中学新校园胜利竣工。2007年9月1日,交城中学实现了整体搬迁。
交中
交城中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三晋名胜卦山脚下,占地297亩,建筑面积83000平方米。现有72个教学班,每班56人,学生4032名,教职工355人,办学经验丰富、师资力量雄厚,充满朝气和活力,教育教学成绩优良,成为吕梁领先、全省知名的一所学校。学校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教学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教学作风踏实的教师队伍。其中180多位教师成为各级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名师。近几年来教师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100多篇,课题研究20多项。近年来,学校本着“加强基础,开拓思维、培养能力、创新提高”的原则,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营造浓郁的人文科学氛围,使教育教学质量持续稳步提高。学校历年高考成绩优异,连续18年达线率名列全市前茅,优生成绩突出。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严谨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也使学校在省内享有一定的声誉。历年来,为清华、北大、复旦、浙大等名牌大学输送大量优秀人才,成为四方学子向往的学习圣地。
学校高考三年三大步, 2009年,学校高考达二本线567人,比去年增加78人,创下历史新高。其中达一本线201人,600分以上有20人,达北大录取线6人。
学校近年来,大胆创新,实行学校内部机构改革,完善管理制度,实行精细化管理,加强领导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效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青年教师,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着力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注重养成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形成了和谐尚进的校园氛围,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学校拥有吕梁市乃至全省一流的教学楼、科技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公寓、餐厅等教育、教学、生活设施。实验设施先进,共有六个物理实验室、六个化学实验室、四个生物实验室、两个通用技术实验室、一个历史实验室、一个地理实验室,都按标准实验室配置,实验仪器齐全,实验开出率100%。装备有4个学生电脑室,安装240台联想液晶电脑供学生上课使用。我校图书室按标准学校图书馆设备配置,配套先进的图书室管理系统,藏书 9 万余册,阅览室订阅近百种期刊杂志,充分满足师生阅读需求。2007年投入500余万元建设多媒体网络中心,实现班班进多媒体。为每位教师都配备有高配置的液晶电脑,为教师提供了现代化教学手段。 此外,学校还有按专业标准设计的舞蹈排练厅,音乐训练厅,美术培训室,体育运动器材配置齐备,这都为学生的文体活动提供了优良的条件。目前50余亩的绿化面积和标准田径运动场、篮球场、羽毛球场、健身房等设施,为同学们课余锻炼、愉悦身心提供理想的场所。并通过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运动会”等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目前,我校拥有美丽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师生生活和学习提供了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
鲜明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体系、突出的教学成果,使交城中学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品牌效应。近年来,学校成为“省级示范高中”,荣获“国家级课改样本校”、“山西省模范单位”、“省级文明和谐单位”、“省德育示范校”、“省体育项目传统学校”等荣誉称号。
领导风采
交城县政协副主席 交城中学校长 游万强
交城中学党总支书记 常务副校长 乔乃文
交城中学副校长 赵东茂 康善林
交城中学党总支副书记 曹秋恩 邢有文
交城中学优秀学子、教师;
马宝善1941年出生(副厅级、《中国法制报》副总编)、 刘彦侃1957年出生(副厅级、省地方税务局副巡视员)、 王蕾1965年出生(副厅级、运城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安川金1952年出生(副厅级、太原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 高章1953年出生(副厅级、大同市委副书记)、 马恩波1953年出生(正处级、山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宋应川1957年出生(正处级、贺昌中学校长)、 马铁华1964年出生(正处级、中北大学电子工程系系主任)、 仝爱忠1961年出生(副处级、交城县政协副主席)、 张培湖1956年出生(副处级、吕梁市农业局纪检组长)、 胡小英1956年出生(副处级、交城县政协副主席)、 梁忠龙1957年出生(副处级、交城县副县长)、王睿1986年出生(副营级、北京军区某部政治协理员)等。
校训为“养正启智,成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