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变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概述

木变石是一种硅化石棉。当岩石中的青石棉矿体遭受酸性热水溶液的交代作用,使青石棉变成了由SiO2组成的隐晶质石英集合体,但却保留了石棉的纤维状结构,因其外观很似木质而被称为“木变石”。

青石棉硬度为5,密度为3.02~3.42g/cm3 。被SiO2交代后,变为木变石,硬度上升为7,密度则下降为2.64~2.71g/cm3,交代不彻底时,其硬度和密度值处于两者之间。木变石常见为棕黄色、棕色及红棕色,也多见蓝色和灰蓝色,此外还可见金黄色、褐紫色及杂色等。质地细腻坚韧,微细纤维状结构非常明显,具强烈的丝绢光泽,猫眼效应显著。这些特点是其它玉石品所没有的,因而很容易与其它玉石种类区分。

木变石

英文名称: tiger's-eye(tiger's-eye,hawk's-eye) 。

矿物(岩石)名称:主要矿物为石英。

材料性质:

化学成分: SiO 2 。

结晶状态:晶质集合体,常呈纤维状结构。

常见颜色:虎睛石:棕黄、棕至红棕色;鹰眼石:灰蓝、暗灰蓝。

光 泽:抛光面:蜡状光泽;断口:玻璃至丝绢光泽。

解 理:无。

摩氏硬度: 7 。

密 度: 2.64g/cm 3 ~ 2.71g/cm 3 。

光性特征:非均质集合体。

多 色 性:无。

折 射 率: 1.544 ~ 1.553 ,点测法: 1.53 或 1.54 。

双折射率:不可测。

紫外荧光:无。

吸收光谱:不特征。

放大检查:纤维状结构,虎睛石可具波状纤维结构,鹰眼石纤维清晰。

特殊光学效应:猫眼效应。

优化处理:未知。

木变石即猫眼石、虎眼石,蛋白石,亦称“猫儿眼”,一种非晶质氧化硅,含有明显的变色晕彩,石头有天然木村的晕纹,也很象猫科动物如猫、虎的眼睛而得名,常被用来当作宝石,常戴可得到佛的庇佑。

木变石是一种保留了石棉纤维状构造的石英集合体,它的颜色和纹理与树木十分相似因而得名。世界上最大的木变石矿床位于南非德兰士瓦省,除此之外,还有巴西、中国河南的淅川等地出产。木变石的颜色通常有褐色、黄褐色、蓝色和蓝灰色,它是由石棉中析出的铁质沉淀在纤维状石英颗粒孔隙中间形成的,微细的纤维状十分明显。木变石的质地细腻,具强的丝绢光泽,一般为半透明。它的硬度比较高,能够达到6.5,而且韧性较好。木变石的主要品种有虎睛石和鹰睛石,其中黄褐色的木变石称虎晴石,蓝色木变石称鹰睛石。木变石属中低档宝石原料,一般用来制作项链或雕刻饰品。质地是否细腻,颜色是否淡雅,以及块体大小是评判其质量的关键。如果质地细腻,无空洞、无杂质,重量在10公斤以上即为一级品。

木变石,产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毕节地区织金县等地。该石质地致密坚韧,硬度约6.5度,有黄、黄褐、褐紫、蓝、蓝绿、蓝灰等色,其纤维作定向密集排列,外观上很像木纹结构,具丝绢光泽和玻璃光泽,微透明或不透明。优质木变石致密细腻,可雕*良好,属中档玉石原料,可用于制作饰品、工艺品。

罗甸木变石产于辉绿岩体与沉积岩的接触变质带中,是SiO2溶液进一步交代碱*角闪石石棉的产物。辉绿岩侵入于下二叠统茅口组与栖霞组一套硅质碳酸盐岩组成的地层中。罗甸县木变石属木变石猫眼,多为灰绿色,玻璃光泽、密度2.65g/cm3,折光率1.54,矿物成分为石英、闪石类石棉,纤维状结构,加工成弧面型后具有猫眼效应。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