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平弦戏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平弦,青海地方曲种,民间坐唱艺术。因其主要伴奏乐器三弦定弦格式属于民间定弦法中的“平弦”而得名。主要唱腔为“赋子”,俗称“西宁赋子”。流行于以西宁为中心的湟中、平安、湟源、大通、互助等地。唱腔属于联曲体,除“赋子”外,尚有“背宫”“杂腔”“小点”等。以杂腔曲调较多,包括离情、风阳歌、罗江怨等20多支。有《沙落雁》、《楚王宫》等10多支器乐曲牌。

传统曲目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韵文,内容广泛,多取材于元、明杂剧和民间传说,故事及历史演义。平弦没有专业艺人,皆由业余爱好者演唱,俗称“好家”。在工余时间去茶楼酒肆或好友家中结伴自娱或应亲朋相邀在婚、丧、喜筵上演唱。

平弦戏,青海地方剧种。创建于1961年。由曲牌联套体结构的坐唱曲艺发展形成。平弦戏在艺术实践中,从第三人称的叙述变为角色的自我抒发,以平弦曲艺音乐中的杂腔为主形成平弦声腔。它继承和发扬了平弦曲艺音乐的长处,同时吸收了青海越弦、贤孝等曲艺音乐和民间小调中的曲调成分,增加了打击乐器,在音乐结构上形成了曲牌联套和板式变化相结合的模式。

早期的实验剧目有《秋江》、《英台抗婚》等,改编创作和移植演出的现代戏有《秋江》、《血海怒潮》、《山村风雷》、《向阳川》等20多部。代表剧目有《狸猫换太子》、《尕旦和尚》、《中秋月》等。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大力扶持下,对传统曲目进行收集整理,组织平弦曲艺演唱组,平弦音乐和演唱艺术也获得发展和提高,已成为雅俗共赏的地方曲种,给我国戏剧舞台增添了一朵初绽的鲜花,结束了青海无地方剧种的历史。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