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书
梵书(天城体或译为净行书)是古印度的一种宗教文献。
梵书用梵语写成,是婆罗门教及印度教的圣典吠陀的一部分。其编写时间大约在前900年至前500年之间,这段时间因此被称为“梵书时代”。最早的梵书可能与夜柔吠陀中的黑夜柔吠陀编成于同一时期,但是它们现在仅存残篇。在现存的梵书中,最长也最重要的是百道梵书。
梵书为散文体,其主要内容是对吠陀本集的解释,并讲解吠陀的祭祀仪式。大抵教授吠陀的各个学派都分别编写了自己的梵书。梵书主要记载举行各种祭祀的起源、规定和论述,也保存了大量神话和古代帝王的传说故事。在语言学上,梵书是一种重要的文献。
每部梵书都与四部吠陀本集(《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闼婆吠陀》)中的一部联系起来,并属于特定的吠陀学派。现存的17部梵书是:
附属于梨俱吠陀:
爱达罗氏梵书(或译为他氏梵书)
海螺氏梵书(或译为赏伽衍那梵书,又名憍尸多基梵书)
附属于娑摩吠陀:
二十五梵书
二十六梵书
歌者梵书
耶摩尼梵书(或译为阇弥尼耶梵书,又名多罗婆伽罗梵书)
耶摩尼奥义梵书
世系梵书
娑摩术梵书
提婆达耶也梵书
阿尔塞耶梵书(有两个属于不同学派的版本)
附属于夜柔吠陀:
百道梵书(唯一一部属于白夜柔吠陀的梵书,有两个属于不同学派的版本)
迦陀迦梵书
羯毗私陀罗迦陀梵书
慈氏梵书
鹧鸪氏梵书(或译为泰帝利耶梵书)
附属于阿闼婆吠陀:
牛道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