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泡飞鼠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学名:Petinomys electilis

识别特征:体型甚小的一种鼯鼠,体长123-173mm,尾长116-160mm。体背面赤褐色或灰黑色,皮翼黑褐色,边缘白色。体侧面从腋到膝部带肉桂色。颏、喉及上臂腹面纯白色。尾毛左右对分,近基部1/3处最宽,毛色较体背略深,略带肉桂色。眼眶黑色。耳大,耳壳后侧面有白斑。

分布:分布于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在我国仅见于我国海南中南部山地(坝王岭、白沙、南丰、五指山、尖峰岭、吊罗山、黎母岭)及福建(建阳、宁德、建瓯)。

生境与习性:生活于海拔150-3500m山地原始林和次生林中。通常利用枯木和高树的洞隙作巢穴,离地高2-20m。夜间活动,日间藏身于洞穴中,以植物为食。

种群现状:不清楚,但估计数量不会多。致危因素主要是森林被砍伐,栖息地遭破坏。

保护措施:未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除自然保护区外没有其他保护措施。 应列入国家或地方的保护动物名录。并应进一步开展现状和分布的调查,保护已知的栖息地。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