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藻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大藻 拉丁文名:Pistiastratiotes

鉴别特征:具白色的纤维状根。茎上节间极短。叶簇生成莲座状;叶片因发育的不同阶段而不同,通常倒卵状楔形,先端浑圆或截形,两面被绒毛。叶鞘托叶状,干膜质。佛焰苞小,腋生,白色,外被绒毛,下部管状,上部张开;肉穗花序背面2/3与佛焰苞合生,雄花2~8朵生于上部,雌花单生于下部。

生物学特性:一年生水生漂浮草本,喜高温多雨,在平静的淡水池塘和沟渠中极易繁殖,可在叶腋中生出多个匍匐枝,顶芽生出叶和根,随之成为新株,还可用种子繁殖。

原产地:巴西;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

中国分布现状: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香港、广西、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察隅)。

引入和扩散原因:《本草纲目》(1593)记载,明末引入我国。20世纪5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栽培。该种繁殖速度快,易被水流冲离栽培场所,带到下游湖泊、水库和静水河湾。大量生长会堵塞航道,影响水产养殖,导致沉水植物死亡,危害水生生态系统。

控制方法:至今为止没有合适的除草剂对此实施防除,最有效的方法是人工打捞,或是用暂时排水的方法使之脱离水源,无法生长,从而达到防除的目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