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草酮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中文名称】吡草酮;2-(4-(2,4-二氯-间-甲苯酰基)-1,3-二甲基吡唑-5-基氧)-4′-甲基苯乙酮

【英文名称】benzofenap;Yukawide;2-(4-(2,4-dichloro-m-toluoyl)-1,3-dimethylpyrazol-5-yloxy)-4′-methylacetophenone;2-((4-(2,4-dichloro-3-methylbenzoyl)-1,3-dimethyl-1H-pyrazol-5-yl)oxy)-1-(4-methylphenyl)ethanone

【CAS登录号】

82692-44-2

【结构或分子式】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431.3

【密度】1.3

【熔点(℃)】133.1~133.5

【蒸气压(Pa)】13.33μPa(30℃)

【毒性LD50(mg/kg)】

大小鼠急性经口LD50大于15000,急性经皮LD50大于5000,大小鼠皮下注射LD50d大于5000。对皮肤和眼睛有极轻微的刺激作用。无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米中允许残留量0.1mg/kg。

【性状】

无色固体

【溶解情况】

溶解度:水(25℃)0.13mg/L。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20℃,g/L):丙酮73、氯仿920、正己烷0.46、乙醇5.6、二甲苯69。

【用途】

本品属吡唑类除草剂.主要用于水稻田除草,对水稻安全性高,杀草谱广,尤其对一年生及多年生阔叶杂草有卓效,如稗草、萤蔺、牛毛毡、水莎草、瓜皮草、窄叶泽泻等.本品是非激素型内吸性除草剂,由杂草的根和基部吸收后,引起白化现象,使其逐渐枯死.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叶绿素生成,持效期45~50d,在土壤中向下移动在1cm以内。使用剂量根据施药地区、防除杂草种类、施药时间而有所变动,一般为1.2~2.4kg(a.i.)/ha。

【制备或来源】

2,6-二氯甲苯转变成相应的苯乙酮,经氧化生产苯甲酸,然后与氯化亚砜在80℃下反应2h,生成酰氯化合物,与1,3-二甲基-5-吡唑酮在异丙醇中回流10h,生成产物与4-甲基-α-氯代苯乙酮在丁酮中回流3h,即得。

【其他】

稳定性:对光、热稳定,遇酸稳定,在碱性介质中水解.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