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是由肠杆菌科的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及假单胞菌科的假单胞菌属(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等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新生儿特别在2岁以内者,脑膜炎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0%~80%,其中以大肠杆菌为最多见。产前及产时感染者,病菌来自母亲的直肠或产道。病儿大多有胎膜早破、产程延长、难产、早产、体重过轻等病史。一般于产后1~2周内发病。

有先天性解剖缺陷的婴儿如颅骨裂、脊柱裂、脑脊膜膨出或皮肤交通性窦道的婴儿,致病菌多直接由缺陷处侵入脑膜。由于前囟未闭、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颅内高压和脑膜刺激征可以不明显或很晚才出现,

体温不一定升高。相反,新生儿凡有拒食、精神萎靡、嗜睡、惊叫、两眼凝视、惊厥、呼吸困难等表现者,均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新生儿大肠杆菌败血症可合并脑膜炎,颅脑手术后发生的脑膜炎,50%由大肠杆菌或其他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中年人则发生于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的晚期,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留置静脉导管、导尿管等引起败血症,继而发展为脑膜炎。

耳源性脑膜炎多发生于慢性胆脂瘤性中耳炎和乳突炎基础上,由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和其他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引起。可发生在各年龄组,小儿及年轻者可由化脓性中耳炎、急性乳突炎引起;而年长者多发生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特别在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基础上。致病菌可通过侵蚀的骨壁进入颅内;亦可由血液感染引起岩尖炎,沿内听道进入颅内。X线

检查常有乳突骨质破坏。

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脑膜炎较为少见,常由于颅脑手术后感染、颅脑外伤后,诊断或治疗性腰椎穿刺消毒不严所致。最富有特征性的改变是脓性脑脊液呈绿色,有助于诊断,但确诊有赖于脑脊液细菌学检查。

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的其他病原尚有不动杆菌属、肺炎杆菌、沙雷菌、沙门菌及粪产碱杆菌。

本病诊断可根据原发病灶、手术或创伤史、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脑脊液培养到病原菌是确诊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的主要依据。应警惕新生儿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对仅有败血症表现的病儿,应详细询问有无早产或创伤性分娩史,注意前囟有无饱满,必要时作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以免延误诊断与治疗。

脑脊液鲎细胞溶解物试验诊断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阳性率可达97%,且具有判断预后的价值。但不能确定病原菌而不能代替培养。

本病应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相鉴别。新生儿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则需与感染后中毒性脑膜炎及使用四环素后囟门隆起的征象鉴别。

本病除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外,早期合理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极为重要。鉴于革兰阴性杆菌常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一般应结合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决定抗菌药物的选用。

除沙门菌及产碱杆菌脑膜炎外,其他各种革兰阴性杆菌所致者均可选用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成人剂量每日为240~320mg(24万~32万U),儿童每日为5mg/kg静滴。妥布霉素5mg/(kg·d),阿米卡星20mg/(kg·d)分2~3次静脉滴注。鉴于氨基糖苷类不易透人血脑屏障,故以往均加用鞘内注射,庆大霉素成人每次5一l0mg,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后发现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常合并脑室炎,而鞘内注射后脑室内药物浓度不高,因而宜于脑室内注入药物,或安置脑脊液贮存器(ommaya),由此注入抗生素。

多数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杆菌具有强大抗菌作用,静脉注射后,脑脊液中有较高的浓度,临床报道治疗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效果良好。

本病预防主要是及时合理地治疗颅脑周围器官炎症和败血症。神经外科手术及腰穿应注意无菌消毒,严防污染。产科宜避免创伤性分娩。抗菌药物对本病无预防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