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丰龙

亚目 蜥脚型亚目
类 原蜥脚类
科 大椎龙科
属 禄丰龙
食性 植食
体长 5-6米
身高 2米
生活在三叠纪晚期--侏罗纪早期,为后来巨大植食性恐龙的祖先。迷惑龙一类的食草恐龙个子都很大,但它们的早期成员,即原始的蜥脚类恐龙,并不一定是大个子。禄丰龙身长只有5米,站立时高2米多,比今天的马大不了多少。它的头很小,脚上有趾,趾端有粗大的爪。前肢短小,有5指。身后拖着一条粗壮的大尾巴,站立时,可以用来支撑身体,好像随身带着凳子一样。这种行为很像今天的袋鼠。
禄丰龙是恐龙的1属,因模式标本发现于中国云南省禄丰县而得名,也是在中国找到的第一个完整的恐龙化石。生存于距今约1.9亿年的早侏罗世。禄丰龙身体结构笨重,大小中等(6~7米长),兽脚型。头骨较小(相当尾部前三个半脊椎长),鼻孔呈三角型,眼前孔小而短高,眼眶大而圆,上颞颥孔靠头骨上部,侧视不见。下颌关节低于齿列面,上枕骨和顶骨间有一未骨化的中隙。牙齿小,不尖锐,单一式,牙冠微微扁平,前后缘皆具边缘锯齿。颈较长,脊椎粗壮,尾很长。颈椎10个,背椎14个,荐椎3个,尾椎45个。肩胛骨细长,胸骨发达,肠骨短,耻骨及坐骨均细弱。前肢相当于后肢的1/2长。
禄丰龙曾被认为属于原蜥脚类的板龙科,且是蜥脚类的祖先类型。而实际上原蜥脚类并不是蜥脚类的直接祖先,仅是一类在晚三叠世(距今2亿年前)由假鳄类演化出的很不成功的原始蜥臀类恐龙,只生存很短时间,就绝灭了。
禄丰龙是浅水区生活的恐龙,主要以植物叶或柔软藻类为生,多以两足方式行走,但在就食和在岸边休息时,前肢也落地并辅助后肢和吻部的活动。
许氏禄丰龙:这是中国所发掘最古老的恐龙类之一,与欧洲西部三叠纪晚期岩层中所发掘的板龙极为神似。禄丰龙的第一件标本是杨锺健教授在1941年根据一具完整的骨架描述命名的。到今天,总计有超过十具的禄丰龙复元骨架分别陈列在北京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自然博物馆与云南禄丰恐龙博物馆。这个属,体型中等,大约4.5到6公尺体长,具有小巧的头颅及相当长的颈子。前肢为後肢的三分之二长度,强而有力的前肢推测它能够直立二足式的行走;同时前肢虽然较後肢稍为纤细,但是推测有可能它可以用四足做近距离的短程移动。新近发现到的足印化石证实了这项推论。禄丰龙壮硕的尾巴在平衡头部躯体上有重要的功能。它们的牙齿短而密集排列,是典型的食植物性齿列。它的长颈得以觅食树梢嫩叶为食,同时也可能捕捉一些小型的昆虫及其它动物做为餐点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