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什狂欢节

比利时的班什狂欢节是与法国尼斯、德国科隆和意大利威尼斯的狂欢节齐名的欧洲四大著名狂欢节之一,其盛名已蜚声世界,每年都吸引着世界、特别是欧洲各国的游人前往参加和观看。
班什是位于布鲁塞尔南面56千米处的一个小城市,有居民1万多人。这里的狂欢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传统。传说班什狂欢节起源于16世纪中叶,当时罗马帝国皇帝的妹妹玛利亚在班什造城池、建宫殿。1554年,玛利亚为欢迎外甥菲利普二世举行盛大宴会,宫廷官员于是化装成各种达官贵人参加宴会。
化装游行
班什狂欢节的化装游行就是从那个时候传下来的,还不断发展、创新,现已成为比利时、法国、荷兰、卢森堡等国的民间重大节日。班什狂欢节是从每年的3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开始,为期三天,第三天是最为热闹的一天。
3月初的班什市仍寒风凛冽、气温较低,有时还下着小雨,但班什人却兴奋地忘记了寒冷,尽情地享受着一年一度的狂欢节的快乐。大街小巷到处是狂欢的人群,他们不论男女老幼,均乔装打扮,尽情地歌唱,尽兴的跳舞。他们有的打扮成达官贵人、王孙公子,有的打扮成工人、农民,还有的打扮成东方商人、印第安人和非洲猎手。大、中学生多数则扮成小丑,在衣报上写着各种标语和良好祝愿,向外来游人募捐。孩子们戴上动物脸谱,用彩色纸屑和塑料沫手枪嬉戏打闹,不时地还对旁边游人发起“攻击”,弄你一身纸屑或塑料沫,游人在惊恐之余,便回之以开心的微笑。
“痴人”方阵游行以其独特的扮装引人注目,他们头戴鸵鸟羽毛帽,身穿金黄色的“武士”服,肩上披着白披肩、系着白领带,腰间系挂着许多铜铃的彩色腰带,脚穿硕大的木鞋,左手拿着用树枝扎成的小扫帚,右臂掩着一个装满橘子的柳条筐,脸上戴着传统的蜡制面具。
他们边走边笨拙地跳着舞,不时引起人们的哈哈大笑。据说他们穿的衣服有的是其祖先传下来的,有的则是租来的,租金很贵,租一套要花1万比利时法郎。这种服装比较特别,是双层,用时里面要鼓鼓囊囊的装满稻草,穿上它走起路来又笨又蠢,十足像个呆头呆脑的傻子,所以人们都叫穿这种衣服的人为“痴人”。装扮“痴人”的人凌晨四点钟便起来了,等化装和往衣服里填草后,再吃早餐。早餐后他们一家便穿上衣服,挨门挨户地去寻找同伴,差不多要到九点钟才能集合好队伍,组成方阵。然后便在鼓乐手的引导下,穿街过巷地环城游行和表演。
正午时分,“痴人”们走进市政府大厅参加授奖仪式,那些连续50年扮装“痴人”的,可荣幸地接受市长颁发的纪念奖章。晚上的焰火晚会是班什狂欢节的高潮。这时,华灯齐放,焰火四起,把市政厅前的广场上照得如同白昼。广场上的人群兴高采烈,手舞足蹈,男人们抱着啤酒瓶子一个劲地猛喝,女人们则高兴地狂舞狂歌。
突然,“痴人”们开始把柳长筐里的橘子抛向人群,霎时间,广场上、大街小巷,到处是橘子横飞,鼓乐声和狂呼声响成一片,震耳欲聋,整个班什城都沉浸在一片欢迎之中。据说,“痴人”抛出的橘子是吉祥物,打在谁的身上,谁在这一年就无灾无难,平安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