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单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粉单竹

粉单竹[竹科][刺竹属]

别名:单竹

拉丁名:Bambusoideae cerosissima McClure

产地分布:

产中国南部,分布两广、湖南、福建.是两广及湖南、福建部分地区广泛栽培的优良竹种,具有生长快,成林快、伐期短、适性强、繁殖易等特点。其垂直分布达海拔500m,但以300m以下的缓坡地、平地、山脚和河溪两岸生长为佳,无论在酸性土或石灰质土壤上均生长正常,其分布区年均温18.9~20.0℃”年降水量999.1~2136mm。

粉单竹林多为人工栽培的纯林,秆直立,便梢部弯曲,高8~12m,直径4~7cm,林相整齐,结构单一,林下植物稀少,常见的有野牡丹、华山矾、古羊藤等。

粉单竹林产量较高,一般每公顷每年产竹材10~12t,丰产林30~75t。秆壁较薄,节平而疏,节间长可达100cm,蔑用竹种之一,亦为上等造纸原料。

6.方竹林方竹(Chimonobambusa dpp)现知19种,以我国西南地区为分布中心.资源十分丰富。方竹林常以下木层形式成片出现于山地常绿阔叶林中,但也有成纯林者,如四川南川县金佛山自然保护区的金佛山方竹林,天然分布加上人工经营,经济价值较高。云南方竹林在文山老君山分布较广,海拔1800多米,林下灌木除杜鹃外以方竹为主,覆盖度30%~70%,平均高4.5m,径粗1.6cm,秆距10cm左右,密度约50根/m2。

形态特征:

秆高3--7m,径约5cm,.顶端下垂甚长,秆表面幼时密被白粉,节间长30--60cm。每节分枝多数且近相等。箨鞘坚硬,鲜时绿黄色,被白粉,背面遍生淡色细短毛;箨落后箨环上有一圈较宽的木栓质环;箨耳长而狭窄;箨叶反转,卵状披针形,近基部有刺毛。每小枝有叶4—8枚,叶片线状披针形,长20cm,宽2cm,质地较薄,背面无毛或疏生微毛。

生长习性:

和一般竹子差不多。

园林用途:

植于园林的山坡、院落或道路、立交桥边。

繁殖培育:

移鞭繁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