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弓

中国古代有一种“射”的工具,就是弹弓。弹弓的原理与弓箭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弹射力来进行发射,只是弹弓用的是弹丸,而弓箭用的是箭。
据《吴越春秋》卷9所载《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诗歌以二字短句和简单的节奏,写出了砍伐竹子,制造弹弓,射出弹丸,射中鸟兽的狩猎过程。《弹歌》可能是原始人类从蒙昧时代过渡到野蛮时代的创作。如此说来,古代很早的时候就已出现了弹弓。
另外在古代传说中,泰山诸神爱好狩猎,其猎必用弹弓。《西游记》、《封神传》中的二郎神即是泰山诸神之一。其常携猎犬,挟弹弓,终日驰猎。
根据此类资料的记载来看,古代的弹弓更多的是用来打猎。因为弹弓的威力相对于弓箭来说要差很多,即使用于打猎,也只能是猎取飞禽和兔子之类的小型动物,更不用说大规模用于军事作战了。但由于弹弓比弓箭轻便易携带,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且近距离的杀伤力也不弱,因此在民间流传较广。在许多武侠小说中,弹弓被侠客们作为武器使用。但由于弹弓自身的功能所限,所以在中国体育史上的影响很小,始终未能登大雅之堂,更多的只能是作为娱乐工具而存在。
制作:可以用旱伞的伞骨做弹弓架,只是费时费力又费钱罢了。要买弹力很大的橡皮筋,就和那种变魔术似的差不多的就行。先从弹弓兜穿起,四个橡皮筋一折把折过来的橡皮筋的8个孔对齐,接着穿,以此类推做5个,把八根橡皮筋塞进弹弓肩上的圈圈里,就ok了,力量无比,我试过,20米大树干一打一个坑。
从小玩弹弓,如今我还是爱不释手,介绍一下我大体大经验:
1标准的弹弓叉,
一般从小榆树上,以为榆树上的树叉比较多.而且很容易找到标准的.
2没有裂口的劲皮,
直到现在我还是用着给自行车补带用的皮子,很细的那种,直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它的学名叫什么呢.现在有专门为弹弓制作的粗皮子,就像你打针时给你扎血的皮子,但是我觉得那种很不走准,不如使用很多跟自行车皮子,(这话怎么这么别扭啊,不知道学名啊,见谅),但是使用后者,皮子很容易裂口,所以要经常保养,就不如粗皮子耐用了.要是你想玩的是准量,而不是随便玩玩建议你还是用后者.
3柔软结实的弹弓兜,
我做弹弓用的弹弓兜都是去集市的补鞋那弄的,要是那补鞋的客气就不在乎多少钱了,呵呵最好是意思意思.按价格来说1块钱能做3个弹弓兜.(不准啊<自己只要有合适我材料都行啊)
4科学的绑扎技术,
千万别用线直接把皮子绑在木叉上,要先前用塑料薄膜缠几圈,以防在拉力教大时勒短皮子.要把皮子割成等长的,在绑之前要认真校正,已防跑偏.
多加练习你会玩的很出色,呵呵,从小我在尧沟农村长大,到如今不知道打下了多少鸟,猫头鹰都让我用弹弓打下来过,.(不要告诉我打鸟犯法,).哎.........往事不堪回首啊!
对了最后说的是,皮子的数量要根据个人的力量选择加几根,我小时候从每边3跟,直到现在每边8跟.( 10米外打鸡的头的话,能彻底打晕,不要以为准量练不到那个水平,我活生生的现实^_^)
祝喜欢弹弓的朋友,健康快乐
中国古代的弹弓
中国古代的弹弓和我们常见的弓的形状大致一样,只不过在弓弦的正中间有个能装弹丸的兜。兜一般是硬质的,能盛下一个弹丸的半球形 , 样子和现在小孩子玩得弹弓还有各大网站卖的强力弹弓是不一样的。
古代的弹弓一般是用于偷袭的,因为弹弓的弹丸射出时的声音远远小于箭矢,适合用于偷袭,因此也被列为暗器,至于大家怎么看我就不说了。
弹弓的弹丸是土质或者铁弹(用石块不现实,形状不规则飞的轨迹不好掌握,磨圆了费钱费时间,不如烧个土的)弹丸和箭矢射出的能量应该是差不多的,但是弹丸的杀伤力远远小于箭矢(一个尖的一个圆的,这是废话)所以弹弓没有在战争中被运用的记载(其实我怀疑偷袭的时候应该用得到,可能是没记载罢了)
BTW:完美国际里 羽芒用的弹弓不知道为啥就跟小孩打鸟用的一样……
古代弹弓杂谈秦大路
“以隋侯珠弹千仞之雀,必笑所用至重,所取至轻。”这是两千年前庄老先生取笑某些世人以昂贵代价去做一些微末小事时所说的话。隋侯珠是上古珍宝,价值连城,与和氏璧齐名。以隋候明珠做弹丸击雀,难免有大材小用、明珠乱投之嫌。当然,庄老说的只是一个比喻,不会真的有人荒唐到不辞辛劳拿着弹弓攀上千仞之峰,用贵重的隋候珠去打鸟儿的地步。
不过,历史上真有以黄金做弹丸耍酷摆阔的。《西京杂记》中曾记载,汉武帝的小学同学韩嫣好打弹弓,“常以金为丸,一日所失者十馀。”一时长安市井流行“苦饥寒,逐金丸!”的说法。每次韩嫣挟弹出行,后边都会有很多儿童跟随,去拣韩嫣打失的金弹丸。可见这个韩嫣实在腐败的可以。他的字为王孙,一看就知其出身高贵。史上“挟弹王孙”(有纨绔子弟之意)的说法就来自于他。在汉朝,出身高贵不能保证一生平平安安。韩嫣曾深为汉武帝宠幸,但当时是王太后说了算,韩嫣不知怎么得罪了王太后被卡擦了。王太后卡擦韩嫣的理由是,宫里宫外风传韩嫣以大内侍卫的身份,出入永巷(汉朝妃嫔居住的地方)乱搞男女关系,说不清给武帝或死去的景帝戴了多少顶绿帽子,于是大大惹怒了王太后,从而招来了杀身之祸。韩嫣这个“挟弹王孙”,后来被编入《汉书-佞幸传》,所以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好不了。
两汉魏晋时,富家子出游往往是挟弹携壶。赏赏山景,打打鸟雀,“遇会饮酌,萧然自得”,俨然形成一种风尚。美男子潘岳(即潘安)就是这种风尚的潮流人物。史载潘岳年轻时喜欢挟弹出游。春意盎然(或秋高气爽)的时节,出游的潘岳玉树临风,顾盼自雄,在洛阳道上,不知惊倒了多少女子。这些女子很FANS潘岳,她们“连手萦之”,把他的车围起来,而且纷纷投掷水果以示敬慕。潘岳回家时,车上载满了水果。想来潘岳每天的收获,足以开一个水果店了。有一丑男叫张载,试图效仿潘岳,也搞了个挟弹出游。无奈张载的长相实在对不住洛阳道上的观众。道上的群众甚为恼怒,都说就你也敢和潘帅哥相比?甚至有不少小孩,“以瓦石掷之”,结果张载只好“委顿而反”。
其实这个潘岳打鸟是假,招摇是真。所谓挟弹挟壶的王孙风范很可能是赤裸裸的抄作做秀。根据潘岳的一贯做法来看,潘岳十分擅长做秀。潘岳有“美姿仪,辞藻绝丽”的美名,才名冠世但“为众所疾”,想做大官而一直郁郁不得志。后来只好依附当朝权贵贾谧。为了巴结贾谧,他和石崇经常等候在贾谧的官邸外,每当贾谧乘车外出,马车已远去,扬起一阵阵尘土,二人望尘而拜,引得众人纷纷围观,这当然也会传到贾谧的耳朵里。“望尘而拜”一词,便由此而来。当年洛阳道上那个挟弹携壶、少女少奶们无不“心向往之”的潘郎,今日却成了众人鄙夷目光下的趋炎附势之徒,实在有辱名士节操,令人叹息。
弹弓只是一种娱乐工具,潘岳名士风流的丧失殆尽与弹弓并无干系。但有正人君子满脸一本正经,说弹弓玩不得玩不得,“外不足御寇盗,内不足禁鼠雀”,玩它有什么用?这就有点太呆板了。弹弓并非武器或用具,它的唯一价值就是娱乐,当然在这些道学家眼里娱乐是不能算作价值的。历史上倒也真有些人玩弹弓玩出了格,已经无法用娱乐二字来形容了。比如春秋时的晋灵公,喜欢在台上以弹弓弹人,看着台下东躲西藏,狼狈不堪,晋灵公在台上乐的开怀大笑。又如三国时魏国末代皇帝曹芳,“常喜以弹弹人”。难怪后来丢了天下。
弹弓虽小,也非雕虫小技,练得一流射术并不容易。历史上有的弹弓爱好者射术很精。《齐书》称桓荣祖善弹弓。登西楼见一种被称为鹄的鸟在飞翔,对左右说:“我当生取之!”于是拿弹弓弹射鹄的两翅,鹄羽毛脱尽堕地。桓荣祖于是将其养起来,待羽毛长全后放飞。时人纷纷称善。《隋书》称将军长孙晟善弹射。有鸢群飞,隋文帝对长孙晟说:“公善弹,为我取之。”结果长孙晟十发俱中,鸢鸟纷纷应声而落。
弹弓的制作
木质弹弓架的制作:一般用柳树上的树叉做,选那种叉正的,把手拦在叉上能看出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砍的时候注意多留出点量,免得砍废了,把砍来的树叉把皮拨了,自然晾干,不要晒,因为暴晒会晒裂的.把型整好,上螺丝钉,就是那种带圈的木螺钉,一个木头弹弓架就弄好了.
铁质弹弓架的制作:你要是没见过铁丝做的弹弓就要面授了,比较复杂.
皮筋:一般都用自行车轮胎气门芯上的那种,买4根,每根截成同样长度的两段.有条件的可以用球胆.
弹兜:可以去修鞋的地方买,买到牛皮的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