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搞

词语解释恶搞/KUSO/くそ,又称EG,Eg,eG,eg,KUSO,Kuso....正式名称是恶意搞笑.名词做为粪解释;动词则解为恶搞;形容词及副词解释为事物或动作很恶搞、很爆笑;也可用来大声念出此字以纾发自己的情感,是为感叹词之解释,其带有「恶搞」或「妈的」之意;此外KUSO也可以用做句首或句末助词。
观点有人说:恶搞是人民冷嘲热讽的解构姿态,恶搞是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批评,恶搞是人民平凡有趣的精神追求。
我们不应该说,恶搞是什么什么主义、恶搞代表了什么什么意义、恶搞有着什么什么境界。
因为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如果真要这么说,这事儿本身就挺恶搞的。
有人说:为什么要恶搞呢?因为世上有太多道貌岸然在那里,有宏大想法的人想一统江湖,有精英意识的人妄想千秋万代。而野百合也有春天,一个草根也要发言,也想把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出来,把内心的感受发泄出来。所以,我们需要恶搞!
可是专家言道:“恶搞”需要正确引导
“恶搞”的精神并不是突然出现的,每个年代的人都有自己“恶搞”的方式,比如以前的厕所文化。这股爱搞怪的风潮其实是校园文化的体现,它的本质是一种游戏精神。人人都需要表达,大学生又正处于思维活跃、表达欲旺盛的年龄,所谓的“恶搞”也是他们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
恶搞,现在更多的人的理解一般为:用滑稽、搞笑整蛊等方式表达出自己心里对某些事物的看法。
来源恶搞文化,又称作Kuso文化,是一种经典的网上次文化,由日本的游戏界传入台湾,成为了台湾BBS网络上一种特殊的文化。这种新文化然后再经由网络传到香港、继而全中国。
尺度“恶搞”肯定要有底线的,这个底线就是道德和法律,比如不能进行人身攻击、不能扰乱政治秩序,“恶搞”至多只能触及到价值观上的某些东西。一旦“恶搞”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恶”,那也会失去“恶搞”本来的市场。所以我认为“恶搞”需要正确的引导。
就大学生来讲,第一,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要加强对《知识产权法》的学习,要懂得尊重知识成果。
第二,媒体要起正确的引导作用。当前媒体喜欢炒作,同时个别媒体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缺乏社会责任感。如果过分炒作某些作品中的劣质成分,势必会引起不良的社会影响。如果媒体作用得当,那么“恶搞”也许会像“涂鸦”一样发展成有艺术含量的行为。
第三,要特别注意商业对“恶搞”文化的介入。“恶搞”制作有商业的支持会更精良,传播也会更广,商业有了“恶搞”成分也越吸引眼球。它们之间存在着经济利益的联系。如何让“恶搞”和商业和谐发展是个难题。
对大学生自身来讲,约束自我是相当重要的。“恶搞”其实包含了自由和责任两方面的含义。自由是指大学生可以通过它来表达自我,责任是指大学生“恶搞”时要做到利己不害人。说到底,不害人就是“恶搞”的最低限度。
“恶搞”这个无法界定含义的新概念,到底是天使,还是恶魔?也许这两种性格正是它的两面。争论还将持续下去,可是我们应该看到另一层面上的东西,今天,来回顾一下另一种形式的“恶搞”,看看我们的网络已经变成了怎样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样子。
其实恶搞发展到今天,很多情况下已经很难指出其具体的意义和目的所在,很多时候恶搞的人只是把其作为一种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个人幽默的体现途径,例如关于机器猫的恶搞和斯巴达300勇士大叔的恶搞,都属于个人喜好和表达幽默感的一种途径。


外文日语中有大粪的意思.是泊来词。
恶搞文化实例金草莓奖:一个模仿奥斯卡金像奖,为垃圾电影有出头一天的奖项。
搞笑诺贝尔奖:模仿诺贝尔奖,颁奖给无法重做亦不应被重现的科学研究。
达尔文奖:表彰通过奇异手法将自己消灭或失去生殖能力的倒霉蛋。
后舍男生,以夸张搞怪的动作假唱流行歌曲的组合。
奥运吉祥物福娃被香港和日本的网民恶搞成为福娃战队。
央视春晚节目《千手观音》被各类人士改编成各种版本。
著名导演陈凯歌的热门电影《无极》被网友改编成《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一个13岁的北京女孩,十几天前在中央电视台权威新闻节目《新闻联播》中现身,称上网查资料时弹出“很黄很暴力”的网页。这一则新闻被认为是为国家广电总局和信息产业部最近发布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进行舆论造势,很自然,小姑娘的无辜受害形象被用来证明整肃网络视频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预感丰富多彩的免费视听大餐即将结束的一些网民被愤怒冲昏了头脑。
《旋风管家》,《幸运星》和《银魂》 等动画里面不时穿插着不同时代动漫游戏作品的恶搞,为目前恶搞动画经典。
《史诗大电影》(Epic Movie)则是美国恶搞自己大片的场景,比如如果30年没毕业的哈利波特会是怎样,或者《人生遥控器》中的遥控器遇到《疯狂的神父》等滑稽模仿。《大电影之数百亿》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下列例子中,有些事物本身创作或创始的目的即在于恶搞,并无其他目的。有些影视节目或人物是以恶搞为其卖点,着重考虑商业效益:如:
伪基百科
香港网络大典
金草莓奖:一个模仿奥斯卡金像奖,为垃圾电影有「出头」一天的奖项。
搞笑诺贝尔奖:模仿诺贝尔奖,颁奖给无法重做亦不应被重现的科学研究,例如:为什么肚脐垢大多是蓝色的? (2002年得奖研究之一)
达尔文奖:主要颁给对人类进化「有贡献」的人;得奖者全因为干了蠢事死掉或失去生育能力——意味他们的愚蠢基因不致流传后代、祸及人类进化。
万千师奶贺台庆:模仿无线电视台庆节目《万千星辉贺台庆》的舞台剧,由詹瑞文分饰不同角色及反串演出。
眉精眼企宣传片:模仿无线电视在港股交易日播出的直播节目交易现场,并且出现《我们这一家》卡通主角「花师奶」,及《多啦A梦》卡通角色片冈玉子(大雄妈妈)作家庭观众。
搜神传宣传片:模仿无线电视08北京奥运宣传口号「我哋就系奥运」。 [1]
Scary movie系列,美国恶搞喜剧片。 (译为《恐怖电影》或《惊声尖笑》)
美国一系列电视卡通片往往以恶搞与讽刺为卖点,代表作有The Simpson's等(译为辛普森一家等)。
周星驰电影
《国产凌凌漆》
《大内密探零零发》
《西游记第一百零一回之月光宝盒》
《西游记大结局之仙履奇缘》。
台湾经典KUSO网站,建国中学补校学生青蛙人的《小白喵的狗窝》
菲律宾人创意的电影《蜘蛛侠百战曱甴精》
中天电视台综艺节目《全民大闷锅》(现已改由第三代节目「全民最大党接班」)的角色扮演与其小单元内容(包括:国台办对记者粉了、张国志人市分析、爷爷您回来了、说文解字名人传真、芒果乱报等等)
后舍男生,以夸张搞怪的动作假唱流行歌曲的组合。
在无线电视节目《残酷一叮》表演过的爆炸猛男PHD。
《香港97》:一个日本出品,以香港主权移交为主题的超级任天堂电视游戏。其拙劣的中文对白及超烂的画面是其卖点。
一套参考樱花大战,讽刺香港政治的《胶花大战》。
《无间道之CD-pro2》:由刘裕铭创作,因买不到CD-pro2而恼羞成怒的作品,后来第二季由台湾连续剧改编。
网民为抗议中国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仇和的《禁桌令》而把它改写成《禁床令》。
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恶搞陈凯歌的电影《无极》。
周杰伦的歌曲《七里香》被恶搞成为18禁的《骑李湘》。
蔡依林的歌曲《舞娘》被恶搞成为救您-菜伊淋版的《舞酿》。
贺年歌曲《财神到》被恶搞成讽刺香港艺人陈冠希的《奇拿到》。
River的漫画《543》经常使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来作恶搞,发挥
歌曲《沉默是金》被恶搞成讽刺邓光荣的《明白是金》。
《日本以外全部沉没》,《日本沉没》的戏仿作品,讲述世界除日本外全部沉没,大量外国人涌入日本的故事。
《U8柒》[2](又称赌捻大碟),改自陈奕迅的唱片《U87》;《14岁》改自许冠杰歌曲,借以讽刺现时有关风化案的法例;《花生水起》则改自农夫的《风生水起》。
邓丽欣的歌曲《电灯胆》被网民恶搞成讽刺其唱技的《杏加橙》。
同一首歌又被改成《认真惨》及《杏加橙大平反》。
笑傲江湖二之东方不败被网民恶搞成笑傲江湖之普罗米修斯复仇记。
新世纪福音战士中的AT力场被恶搞成「李氏力场」(「李氏」指香港首富李嘉诚)以讽刺香港天文台在发出风球信号时偏帮商界,罔顾市民安全[3] ,而新世纪福音战士本身也被恶搞成新世纪福佳战士[4]、新世纪高登战士[5]、新世纪思觉福音战士[6]等。
古巨基的一首歌《钱钱钱钱》被网民恶搞成讽刺雷颂德抄袭中外作曲家作品的《抄抄抄抄》[7]。
同一首歌又被改成讽刺马力言论的《扁扁扁扁》。 [8]
陈冠希于2008年2月4日发送各电视传媒的英语道歉影片被大陆网民恶搞成讽刺钟欣桐对淫照的回应及*邓竟成的处理淫照手法的《陈冠希切JJ以谢天下》。 [9]
夏金城夏金城为港台拍摄著名MV《鸡与龟》,表达出型男的矛盾。 [10]
「中国队勇夺世界杯」,恶搞中国国家足球队夺得德国世界杯冠军
李毅大帝
著名恶搞动画欢迎补充……
越狱动画版
旋风管家
幸运星(例:凉宫乱入饮料广告,第6集的头文字D,Anime Tencho客串)
银魂
绝望先生(例:初音镜音客串,第2部第8集的OP,伪凉宫)
凉宫春日的忧郁
扭扭舞(或扭腰舞)
叫兽
濑户花嫁
日式面包王
喧嚣学院(校园迷糊大王)
萌单
恶搞类电视剧
欢迎补充,too。。。
乘龙怪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