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璧君

陈璧君(1891-1959年),字冰如,女,广东新会荷塘三丫乡泰通里人。
【个人简历】
生于马来亚槟榔屿乔治市(今槟城)华侨富商家庭。
少时入英文学校,又由家庭教师补习中文。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夏,陈与前来槟城宣传革命的汪精卫相识,并加入孙中山组织的中国同盟会庇能分会,决心相随汪精卫从事革命活动。1909年,随汪精卫等赴日本留学,并被指定留在同盟会东京总部工作。1910年随汪精卫等赴北京谋刺清廷摄政王载沣。事泄,汪被捕,陈往返北京南洋之间,设法营救未果。
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后两月,清廷释放汪清卫,1912年5月陈璧君便与汪结成夫妇。婚后四五年,多次随汪返于法国、南洋、香港等地。至1917年,始偕汪追随在广州组织军政府的孙中山。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从1926年起,历任中国国民党第二、四、五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中央党部妇女委员、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西京筹备委员会委员、 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等职。
“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支持汪精卫对日本妥协的路线。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政府迁往重庆。
1938年12月19日, 随汪精卫逃往越南河内,叛国投敌,成为汪逆汉奸集团的重要成员。 之后历任汪伪政权的国民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副主席、 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政治会议指定委员、东亚联明中国总会常务理事等职,积极支持汪精卫投敌卖国的“和平反共建国”方针政策。
1944 年汪死后,陈南下广州任日伪广东政务指导员,企图控制汪伪的广东省政府。
抗日战争胜利后,陈于1945年9月12日被国民政府逮捕,1946年被国民党当局以汉奸罪判无期徒刑,终身监禁。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5月,由苏州监狱遣送上海提篮桥监狱继续关押。
1949年9月,宋庆龄曾与何香凝找到毛泽东 、周恩来替汪精卫之妻,也是她们的前革命同志陈璧君说情,希望人民政府能够再给陈一次机会(《历史的棱角》作者:王政)。毛泽东答应了,但陈璧君却因拒绝发悔过声明而最终老死狱中。
1959 年6月17日病死上海监狱医院,年6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