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式毅

臧式毅,字奉久,1885年出生于奉天城南三道岗子村。早年追随孙烈臣。1924年6月,臧式毅奉张作霖之命调回沈阳,接替张学良的东北陆军整理处参谋长一职。1928年6月4日,张作霖遇炸身亡之后,臧式毅与刘尚清等人商议“秘不发丧”,封锁大帅去世消息,并且秘密派人告之张学良。由于臧式毅等人的妥善处理,缓和了当时局面,使张学良平稳接管整个东三省,受到张的赏识。东北易帜后,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少将参议。后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中将参谋长。1930年,臧式毅担任辽宁省政府主席,在治理东北财政金融方面颇有建树。任职期间清政廉洁,起初他在省城租几间瓦房居住,后张学良出钱为他购置了一套房子。在省长任职期间,他参与组织领导“奉天通志”的编撰工作。
“九·一八”事变时,臧式毅被日本关东军扣押,软禁3个月后,他不遵母命,投降日本,任伪奉天省长,其母投缳自杀,以身殉国。臧式毅积极参与策划成立伪满州国。伪满州国建立后,他担任伪满民政部总长兼奉天省长,1934年任伪民政大臣,1935年5月任伪参议府议长、兴亚国民运动大会总司令。1941年10月28日,他以伪满州国全权代表身份飞往南京,与南京汪伪政权签订所谓《日满华三国共同宣言》。在伪满的“新京”,日本人派特务暗中监视他,臧式毅感觉苦闷,以鸦片烟自醉。1945年,伪满政府垮台后,臧等人举行“重臣会议”,梦想成立“维持会”,以地方政权实体的资格与苏军谈判。8月30日苏军逮捕了臧式毅,押在苏联远东监狱,后引渡回国。1956年11月13日,病死于抚顺战犯管理所,终年71岁。
最早提出“不抵抗主义”一词1945年,伪满政府垮台后,臧等人举行“重臣会议”,梦想成立“维持会”,以地方政权实体的资格与苏军谈判。8月30日苏军逮捕了臧式毅,押在苏联远东监狱,后引渡回国。
晚年的臧式毅在抚顺战犯管理所被提审时录有一份笔供。他交待说,九·一八事变时,三省长官无一人在省,张学良在北京,吉林督军张作相奔父丧去了锦州,黑龙江督军万福麟也在北京。日本人认为有机可乘,遂敢公然进兵。最后他说,事实虽如此,然余身为疆吏,省城竟被敌军占领,人民惨遭屠害,事先既不能预防,事后又不能挽救,坐失城池。余深感责任重大,终难辞其咎。
另有史实,在公开的函电中,最早出现“不抵抗主义”一词的就是辽宁省主席臧式毅和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荣臻的电报。他们于9月19日上午8时左右致电张学良,报告说:“日兵至昨晚十时,开始向我北大营驻军施行攻击,我军抱不抵抗主义,毫无反响。”又称:“职等现均主张坚持不与抵抗,以免地方糜烂。”
张学良接电后,即于19日发表通电,中云:副司令行营效日(19日)来电云:顷接沈阳臧主席、边署荣参谋长皓午电称:日兵自昨晚十时,开始向我北大营驻军施行攻击,我军抱不抵抗主义,日兵竟致侵入营房,举火焚烧,并将我兵驱逐出营,同时用野炮轰击北大营及兵工厂。
20日,南京国民党的机关报《中央日报》在“我未抵抗日军轰击”的标题下,发表了张学良的上述通电,“不抵抗主义”五字遂首次公之于文字。
张电所云,虽系转述臧、荣二人来电,但是,臧、荣二人不会也不敢杜撰“不抵抗主义”一词,它一定出自9月18日深夜张学良的口头指示。关于此,荣臻报告说:……得知日军袭击北大营,当即向北平张副司令,以电话报告,并请应付办法。当经奉示,尊重国联和平宗旨,避免冲突,故转告第七旅王以哲旅长,令不抵抗,即使勒令缴械,占入营房,均可听其自便等因。……又以电话向张副司令报告,奉谕,仍不抵抗……
“尊重国联和平宗旨,避免冲突”,当然就是“不抵抗”。“当经奉示”云云,说明张学良的指示是立即做出的,并未经过请示或研究。
1956年11月13日,72岁的臧式毅病逝于抚顺战犯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