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鲁朵
斡鲁朵是辽代契丹民族特有的一种制度。翰鲁朵为契丹语。关于斡鲁朵的语义,史书记载有以下几种说法:《辽史·营卫志》云:"居有宫卫,谓之斡鲁朵。"《辽史·国语解》云:"斡鲁朵,宫也。"《金史·国语解》则云:斡鲁朵,"官府治事之所"。由此可知,斡鲁朵包含以下三层涵义:1.为宫卫之意,2.为宫、行宫之意,3.为管理斡鲁朵户民的官府。
斡鲁朵的设置,最初是因防备寇贼奸宄而设立的宫卫组织。据《辽史·营卫志》记载:"并、营以北,劲风多寒,随阳迁徙,岁无宁居,旷土万里,寇贼奸宄乘隙而作。营卫之设,以为常然。其势然也。""有辽始大,设制尤密。居有宫卫,谓之斡鲁朵;出有行营,谓之捺钵;分镇边圉,谓之部族。有事则以攻战为务,闲暇则以畋渔为生。无日不营,无在不卫。立国规模,莫重于此。"由于辽代斡鲁朵是因防备寇贼奸宄而设立的皇帝的宫卫组织,因此又被称为"宫卫"、"亲卫"。辽朝历代皇帝都建有自己的斡鲁朵。之后,斡鲁朵又增加了守陵、出征、生产等任务。"太祖以迭剌部受禅,分本部为五院、六院,统以皇族,而亲卫缺然。乃立斡鲁朵法,裂州县,割户丁,以强干弱支。诒谋嗣续,世建宫卫。入则居守,出则扈从,葬则因以守陵。有兵事,则五京、二州各提辖司传檄而集,不待调发州县部族,十万骑军已立具矣。"[注解:《辽史》卷35《兵卫志》。]
辽代斡鲁朵也含有行宫之意,为契丹皇帝的居所。"察割以诸族属杂处,不克以逞,渐徙庐帐迫于行宫。"[注解:《辽史》卷122《耶律察割传》。]契丹皇帝的行宫,据北宋使者宋绶所见:"东向设毡屋,署曰省方殿,无阶,以毡籍地,后有二大帐。次北,又设毡屋,曰庆寿殿。去山尚远,国主帐在毡屋西北,望之不见。"[注解:《续资治通鉴长编》宋绶《上契丹事》。]这里所说"国主帐",即为辽圣宗所居的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