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百科
分享
 
 
 

荆门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3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湖北省

荆门

荆门市

Jing Men Shi

荆门

更新时间:2009年1月10日

荆门市 面积12072平方千米,人口301万(2003年)。

东宝区 面积1592平方千米,人口 37万。邮编448004。区人民政府驻金虾路9号。

掇刀区 面积 639平方千米,人口 36万。邮编448124。区人民政府驻掇刀石街道龙井大道99号。

钟祥市 面积4488平方千米,人口103万。邮编431900。市人民政府驻郢中街道。

沙洋县 面积2181平方千米,人口 60万。邮编448200。县人民政府驻沙洋镇。

京山县面积3172平方千米,人口 65万。邮编431800。县人民政府驻新市镇。

概况【位置面积】 荆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之滨。东经111°51′~113°29′,北纬30°32′~31°36′。东西最大横距155千米,南北最大纵距131千米。面积11884平方千米/12404平方千米/12045平方千米/12072平方千米(简册)。

【人口民族】 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户籍人口)300.11万人,人口出生率7.51%。,人口死亡率3.93%。,人口自然增长率3.58%。

【地形气候】 处荆山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西北和中部为低山丘陵,海拔多在200~500米;东部和南部为平原湖区,地面高程多在30~50米。河流东部为汉江及其支流;西北部属漳河水系,均南入漳河水库;南部属长湖水系,均南入长湖。

【驻地邮编】 市人民政府驻东宝区。邮编:448000。行政区划代码:420800。区号:0724。拼音:Jingmen Shi。

行政区划荆门市 面积12072平方千米,人口301万(2003年)。

东宝区 面积1592平方千米,人口 37万。邮编448004。区人民政府驻金虾路9号。

掇刀区 面积 639平方千米,人口 36万。邮编448124。区人民政府驻掇刀石街道龙井大道99号。

钟祥市 面积4488平方千米,人口103万。邮编431900。市人民政府驻郢中街道。

沙洋县 面积2181平方千米,人口 60万。邮编448200。县人民政府驻沙洋镇。

京山县 面积3172平方千米,人口 65万。邮编431800。县人民政府驻新市镇。

2005年,荆门市辖2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即东宝、掇刀2区和沙洋、京山2县及钟祥市。

* 此处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止2003年底。 *

荆门现辖京山县、沙洋县、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屈家岭管理区6个县、市、区,其中镇50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5个,农业办事处、农(牧)场、水库单位等11个,省级经济(高新)技术开发区4个。总人口300万人。

荆门中心城区城市定位为:鄂中区域中心城市,新兴特色工业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区面积718平方千米,目前建成区面积44.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38.1万人(其中常住人口30.5万人),基本形成了南北双城、新老城区结合的城市格局。“十五”期间,荆门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5.3亿元(不含电力、邮电通讯设施投资)。截至2005年底,城市道路121条312千米,道路面积514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6.53平方米),排水管道421千米;城市供电设施完善,电力供应充足;城市供水能力38.2万立方米/日,供水管网300千米,供水普及率100%;气化率100%,城市燃气管道59千米;公交运营车辆332台(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2.07标台);城市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500吨/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5万吨,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51.01%;人均公共绿地10.03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44.54%,绿化覆盖率48.98%。荆门中心城区城市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污水集中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建成区绿地率等多项指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近年来,荆门城市建设在规划管理、造林绿化、综合环境整治等方面获得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

【京山县】京山县地处湖北省经济最活跃的武汉--襄樊--宜昌大三角中心地带,位于大洪山南麓,江汉平原北端,素有“鄂中绿宝石”的美誉。辖14个乡镇和1个开发区,国土面积3520平方公里,总人口61.6万人。荣获全省经济效益目标考核“十佳”县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科技工作试点县、省级文明县城、全省最佳信用县、全省技术创新示范单位等称号。历史悠久。秦汉以来,境内一直设县置州(郡),隋大业三年(607年)设京山县,宋乾德二年(964年)裁北部的富水县归京山县,自此京山县统领今域,沿袭至今。京山人杰地灵。在古代,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屈家岭文化,养育了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令尹子文和大夫申包胥、西汉时期的绿林起义首领“三王”(王匡、王凤、王常)等著名历史人物;在近代,涌现出了辛亥革命时期的武昌首义闯将“三刘”(刘英、刘铁、刘杰)和当代文学大家聂绀弩、毛泽东双儿女亲家张文秋等时代英豪。在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京山是豫鄂革命根据地,贺龙、李先念、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风光旖旎。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遗址,省级文化保护单位西汉末年绿林起义策源地三王城遗址、汉唐古城口遗址、抗日战争时期豫鄂边区党委机关旧址、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部旧址、豫鄂边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旧址等。主要风景名胜有国家级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核心绿林景区、虎爪山国家森林公园,还有鄂中第一溶洞----空山洞,疗养胜地----温泉山庄,鄂中第一漂----鸳鸯溪漂流。资源丰富。地处鄂中丘陵至江汉平原过渡地带,低山、丘陵、岗地和平原四种地貌兼而有之,为“七山二水一分田”,农、林、牧、渔、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有耕地82万亩,水域面积28万亩,林业用地248.8万亩,其中经济林基地35万亩。森林覆盖率44.8%。农副土特产主要有香菇、木耳、茶叶、桥米、板栗、银杏、对节白腊、各种水果、中药材等,素有“中国板栗之乡”美称。“京燕牌”花菇被评为部优产品和全国同类产品第一名;“国宝牌”桥米历史上为宫廷贡米,是全省第一个获国家原产地域保护的农产品;以中华鳖、中华草龟、银鱼为主的特种水产养殖开发较早,是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遍布山区的珍稀树种对节白腊,是少有的森林“活化石”。境内水资源丰富,共有大中小型水库150多座,大小河流500多条,库塘滞洪能力12.64亿立方米,正常蓄水能力8.35亿立方米。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硅石、石灰石、白云石、重晶石、大理石、玄武石等六大类,储量在1000万吨至数亿吨之间,品位高、质量好,具有较高的工业开采价值。基础设施发达。境内交通便利,长荆铁路横贯东西,省道应随、皂当、汉宜三条公路由东至西,安京、京天两条公路由北至南贯穿全境,随岳、武荆两条过境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城乡电网密布,乡村通电率达100%。全县通讯便捷,移动、固定电话和互联网用户达12万户,乡村全部实现电话程控化。经济繁荣。2005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56.61亿元,增长11.8%;规模工业完成产值14.06亿元,增长28.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75亿元,增长13.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04亿元,增长13.45%;地域财政收入达到2.94亿元,可比增长26.0%。工业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形成了机械、化工、冶金、建材、纺织服装、粮食加工六大行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是全国最大的纸箱纸盒包装机械、最优的结晶硅和锅炉辅机生产基地。县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8.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货币工程量2.1亿元,目前已有28家企业落户园区,其中15家已建成投产,规划到2008年产值达到34亿元,利税达到3亿元,总人口达到5万人。外向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外贸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项出口指标在全省县市区中名列前茅。2005年完成出口创汇4702万美元。京山是全国首批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也是全省优质稻生产示范县、全省绿色食品建设示范县和全省重要的商品棉、油料、生猪、家禽和水产品生产基地,种植业优质率达95%以上,有全国最大的中华草龟种苗养殖基地----盛昌龟业公司,有全省第一批认证的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永兴中华鳖养殖基地,有年产200万只蛋鸡的钱场蛋鸡养殖小区。

【沙洋县】沙洋县位于鄂中腹地,江汉平原北端,是湖北历史上八大重镇之一,素来享有“汉江明珠”、“小汉口”的美誉。现辖13个镇,国土面积2044.45平方公里,总人口58.21万人。境内有沙洋监狱管理局、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武警三支队等多家省、市驻沙单位。沙洋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和中国最早的县级政权??权县所在地。境内楚汉墓群分布连绵,堪称“楚文化地下宝库”,纪山楚墓群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了被誉为“改写中国思想史”的郭店楚简和震惊世界的“中国第一古湿尸”等稀世国宝;有湖北省保存最好的新石器时期古城遗址----马家垸遗址;有纪山寺、岳飞城遗址等多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沙洋曾是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外交部、财政部等中央国家机关创办的“五七干校”所在地(最多时有26所),很多历任和现任领导、重要人物、知名人士、高级将领曾在沙洋“五七干校”学习锻炼。物产资源丰富。沙洋农副产品丰富,主要有水稻、小麦、棉花、油菜、花生、蔬菜、花卉苗木、水产品、畜禽等。纪山龙米、马良石头鱼曾被列为宫廷贡品,小李子藜蒿、长湖荸荠、纪山龙米、洪森精米、风池香米、蛟龙皮蛋获国家绿色食品证书。沙洋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全国“双低”油生产示范县,水产品产量位居全省前列。境内已探明的主要矿种有石膏、石灰岩、粘土、硅质水泥原料、红土等,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盐化矿物和石油等10多种资源。境内有流入长江的汉江、长湖两大水系,其中汉江流经全境,有7座中型水库,总库容为12683万立方米。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6.12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9.11亿元、13.11亿元、13.90亿元,三次产业比例分别为41.4∶28.4∶30.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6亿元。财政收入12002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011万元。工业总产值16.64亿元,工业增加值4.6亿元。农业总产值32.20亿元,主要农产品粮食、棉花、油料、蔬菜产量分别达到58.38万吨、1.00万吨、10.55万吨、30.30万吨。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2亿元,各项存款余额30.42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5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18元。产业特色明显。形成了以华溢纺织、富泰革基布、广银棉花等棉纺加工企业及温鑫服装、侨夫服饰等服装企业为骨干的轻纺产业;以新兴建材、明弘建材、荆玻铝业、秦江水泥、秦江人造板等公司为骨干的建材产业;以洪森实业、凤池米业、巨星粮油、蛟龙蛋制品、仙羽禽业等企业为骨干的食品产业;以大江铸业、创升铸业、江汉石油仪器仪表、沙洋电线厂等企业为骨干的机电产业。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8家,亿元企业达到5家,有荆玻集团、华溢纺织公司、洪森实业公司和江汉石油仪器仪表公司等骨干企业。全县企业知名品牌众多,“洪森”精米、“凤池”香米、石钥牌指重表获湖北名牌称号,“纪山”龙米、“尚香”风干鸡、“玉雅”生活用纸、“蛟龙”皮蛋等品牌在省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基础设施完善。境内交通便利,路网纵横交错,207国道、(武)汉宜(昌)、荆(门)潜(江)等省道、襄(樊)荆(州)高速公路贯穿县境,破土动工的武(汉)荆(门)高速与沙洋擦肩而过,半小时的高速公路入口有5个,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有公路70.6公里。荆沙铁路贯穿全境。有汉江和江汉(汉江--长江)航线。全县程控电话装机7.20万部,互联网用户达到5800户,乡村全部实现电话程控化。移动电话达到13.96万部,城乡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6.3部。全县有35千伏及110千伏主变容量18.1兆伏安,年供电量3.6亿千瓦时,用电可靠率超全省平均水平。沙洋220千伏输变电站正在建设之中,2006年底可建成运营。新兴滨江园林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区建成区面积1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万人。城区沿湖景观、休闲项目等园林设施日臻完善,绿化面积达到193.8公顷,占城市面积的25.3%。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超市连锁店、宾馆酒楼等商业设施遍布辖区。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人均住房35.2平方米。

【钟祥市】钟祥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中游,江汉平原北端,国土面积448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7平方公里,辖15个镇,1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1个开发区,3个国营农、牧场,3个大型水库,总人口103.76万人。钟祥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春秋战国时期,钟祥为楚别邑,称郊郢,系楚国陪都;后期曾为楚国国都。西汉初置县,三国时属吴,称石城。自西晋至清末民初1600多年间,钟祥一直为郡、州、府、县治所。因明代嘉靖皇帝生养发迹于此,御赐县名为“钟祥”,取“祥瑞钟聚”之意。明嘉靖十年(1531年),御置承天府,是当时全国三大直辖府(顺天府、应天府、承天府)之一,曾是江汉、湖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养育了楚辞文学家宋玉、楚歌舞艺术家莫愁女、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等历史名人,诞生《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传世名曲。新中国成立后,县名仍为钟祥。1992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钟祥资源富集。矿产资源:钟祥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6类27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1/6,占全省的1/4。主要有磷矿石、累托石、矿泉水、硫铁矿、石灰岩、耐火粘土、滑石、大理石、煤、重晶石、白云石、金刚石、砂金等。其中磷矿石储量达5.36亿吨,居全国第二位,开采量居全国第一位,素有“中原磷都”之称。土地资源:全市土地面积673万亩,其中耕地121.3万亩,可垦荒地50多万亩,林地近200万亩,水域74万亩,草场190多万亩。水资源:全市淡水资源总量510亿立方米,汉水自北而南纵贯市境144公里,沿汉江流域有8条水系,建有温峡、石门、黄坡三座大型水库,全市水能蕴藏量大于15.7万千瓦。旅游资源:钟祥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所在地,是国家级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山川湖泊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其中明显陵是我国中南地区惟一的明代帝陵,也是全国最大的明代单体帝陵,与北京十三陵和南京明孝陵齐名。现已形成郢中风景区、云台观风景区、大洪山风景区、温峡风景区等四大景区。农副产品资源:钟祥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国家重要优质米、优质棉和瘦肉型猪生产基地。钟祥是“中国长寿之乡”。现有百岁老人68人;90岁及以上的老人近千人;人均预期寿命75.88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9.88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48岁。钟祥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9.83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4.55亿元、27.65亿元、27.6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30.8∶34.6∶34.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690元。财政收入3.2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95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3.8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7.47亿元。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国科技、教育、文化先进县(市),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经过多年的建设,钟祥形成了以磷化、纺织、食品、轻工、建材、汽车零部件6大行业为支柱,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全市现有工业企业384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7家。工业产品540余种,有17种产品进入国际市场,40余种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钟祥是全国小康建设百强县(市)和全国十个小康建设示范县(市)之一。农村居民储蓄总额、人均储蓄额和农村拖拉机保有量、农机总动力均居全省县(市)第一,先后被授予全国农村电气化达标县(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果品产业示范县(市)等称号。农业综合实力较强,粮、棉、油、肉类总产量和农业增加值曾进入全国五十强和全省十强。现已形成粮食、棉花、油料、生猪、鸡鸭、水果、蔬菜、食用菌等8大主导产业和中粮祥瑞油脂、新美香、康辉、金林、龙富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钟祥市场繁荣,贸易活跃。全市拥有大型商场和各类宾馆、酒店30多家,其中四星级宾馆1家,三星级宾馆1家。建有较大规模的集贸市场、工业品市场和生产、生活资料市场30多个。200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1亿元,接待游客13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亿元。全市现有“三资”企业128家,出口型企业12家。钟祥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功能齐全,形成了水、陆、空立体运输网络。全市公路通车里程4550公里,等级公路3450公里,焦枝铁路、长荆铁路、襄荆高速公路、武荆高速公路、207国道穿越市境。境内汉江航道常年通航,建有7个港口码头。2005年,全年货物周转量(不含铁路)9.77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不含铁路)6.58亿人公里。货运量740万吨,客运量1430万人次。

【东宝区】东宝得名于隋代所建的东山宝塔。国土面积1645平方公里,辖6镇1乡2个街办,总人口36.39万人。历史悠久,山川秀美。巍然耸立的东山宝塔,历经1400多年的沧桑依然形态稳健,气势轩昂;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龙泉书院古朴典雅,学风浓厚,培育出一代代英才,点缀其间的象山四泉(龙泉、蒙泉、惠泉、顺泉)闻名遐迩;以捉马洞、仙人岩为主的三国古战场遗址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完美结合;唐安古寺、洪山寺、千佛洞依山傍水,清新幽静;老莱子山庄、圣境山、九龙谷、白云楼等道教遗迹和名胜源远流长;形成于中生代的天然溶洞----香龙洞内钟乳石令人叹为观止;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全国八大人工水库之一的漳河水库风光秀丽,景色怡人,被湖北省列为“着力建设的10个省级旅游休闲度假区”之一。禀承“绿色东宝、天然氧吧、有机食品”发展理念的东宝已越来越成为理想的人居之地。物华天宝,资源富集。矿产资源多达24种,其中石灰石、石膏、方解石储量分别达到46亿吨、10亿吨、1.8亿吨,均居全省之最,极具开发潜力;原煤储量达5000万吨以上;水泥粘土储量达3100万吨;硫铁矿、石英矿、陶土、铁、铜、硅、矾土、大理石等资源均具有一定的开采价值;森林覆盖率高达58%;柑桔、香菇、黑木耳、乌臼、核桃、板栗、银杏等特产畅销全国各地,香菇、黑木耳远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焦枝、荆沙、长荆铁路与207国道、襄荆高速(襄樊至荆州)公路纵横交错,皂当(天门皂市至宜昌当阳)、荆潜(荆门至潜江)、荆南(荆门至南漳)等省级公路贯穿全境,已全线动工的武荆高速(武汉至荆门)和荆宜高速(荆门至宜昌)将在东宝汇合,与沪蓉高速、京珠高速联网,届时在1个小时内到达宜昌(三峡),1个半小时内到达武汉。长江航道的沙市港及沙市机场、襄樊机场、三峡机场距东宝均只有100公里左右。优越的条件使一大批中央和省属企业落户东宝,全国特大型石化企业荆门石化总厂、华中电网主力之一荆门热电厂、三峡工程水泥定点生产企业葛洲坝水泥厂以及航空工业总公司所属的第六○五研究所等均在东宝境内。国家三条微波通道、四条光缆穿境而过,使东宝与全国各地及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东宝电力设施完善、供应充足,城市和农村电网改造已全部完成。投资环境良好,发展前景广阔。全区按照“经营城郊,兴工强区”、“唱响山歌,兴山富民”、“服务城市,提升三产”的工作思路,突出环境建设、民营经济发展、招商引资三大重点,奋力推进区域经济发展。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8亿元,同比增14%。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8.1亿元,同比增38.3%;实现利税6.4亿元,同比增94.4%。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市场主体成效明显。规模企业新增25家,达到84家;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企业达到12家,亿元企业达到7家。石桥驿磷化工、子陵建材、牌楼轻纺等工业集群发展加快,国道工业走廊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城郊工业龙头作用更加突出。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获省级以上知名品牌7个,“洋丰”商标和“洋丰牌过磷酸钙”分获“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着力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狠抓专利实施,申请国家专利105件,申报科技项目16个,其中8个项目被列为全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个项目被列为全市重大专项。节能减排见到成效,先后关闭小煤矿7家,小水泥厂1家,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是全市唯一实现“双减”目标的县市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15.9亿元,同比增8.3%;农民人均纯收入4674元,同比增加586元,增长14.3%。特色板块经济进一步发展。漳河柑桔板块被纳入全省跨区域优质柑桔板块连接项目。农业产业化深入推进。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山缘香菇年出口创汇突破500万美元。新登记专业合作社16家,全区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达到35家。新认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产品5个,通过“三品”认证的农产品达到20个。第三产业发展提速。 “乡村游”发展势头强劲。圣境山等主要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家乐”星级服务进一步规范。现代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杨家桥综合型物流园区被纳入全市物流园区总体规划,园区内商贸物流企业发展到近百家,形成了与全国100多个城市互通的物流网络。着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发展农资农家店、日用消费品农家店36家。社区服务、金融保险等行业进一步发展。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28亿元,同比增50.1%,其中城镇以上项目投资完成21.8亿元,同比增61.3%。新、续建项目162个,其中投资过千万元项目45个,实际完成投资9.7亿元。招商引资有效支持投资增长。引进区外境内资金9.08亿元,同比增29.4%;引进境外资金1215万美元,同比增20%。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7亿元,同比增19.3%。积极扩大外贸出口,完成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同比增100%。财政运行平稳。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4.06亿元,同比增33.5%;完成区级一般预算收入9800万元,同比增20%。强化财政发展职能,狠抓支出控管,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支出3.27亿元,同比增33.8%。

【掇刀区】掇刀区是2001年3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县级行政区,下辖团林铺镇、麻城镇、掇刀石街道办事处和白庙街道办事处,共有78个行政村、17个社区居委会和3个场委会,有639个村民小组和105个居民小组。掇刀区地处荆山山脉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位于鄂中腹地、扼荆襄要道。全区总面积为614.7km2,其中:白庙街道办事处25.76km2,掇刀石街道办事处131km2,麻城镇175.3km2,团林铺镇282.64km2。可供开发的丘陵岗地、水面较多,有着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的天然优势;矿产资源较多,石膏储量丰富,煤、白云石等颇具开发价值;有千佛洞国家森林公园、凤凰风景游乐区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项目。

【屈家岭管理区】屈家岭管理区原为五三农场,是湖北省最大的国有农场 ,由李先念在湖北工作期间亲自破土奠基,1952年开始垦建,1953年正式命名,原属湖北省农垦事业管理局,2001年11月属地管理,成立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屈家岭管理区位于湖北省中心地带、江汉平原与大洪山余脉的交会区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全区土地面积220平方公里,人口6.4万人,职工3万人。下辖5个农业办事处。有水旱耕地14.5万亩,林地10万亩,果园3万亩,水面1.5万亩。屈家岭管理区东距武汉市168公里,西至宜昌220公里,至荆州120公里,西去30公里经汉江沙洋港可入长江,西北去90公里可抵荆门火车站,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屈家岭管理区是闻名世界的屈岭文化遗址所在地。遗址大量出土文物中,以彩纹陶器和含有粳稻谷壳的红烧土块最有名,是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屈家岭现代农业规模种植和农业产业化优势明显,利用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开发旅游前景广阔。200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849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05万元,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10090万元,增长28.8%,第三产业增加值16800万元,增长14.3%。全区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5046万元,同比增长13%。其中农业25905万元,增长7.9%;工业29141万元,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额4610万元,增长2.8%;财政收入2726万元,同比增长20.2%。屈家岭农林牧渔各业俱全,并已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化模式。年产粮食42500吨,棉花6000吨,油料4500吨,年出栏活猪10万头(年出口3万头),年产鲜牛奶2000吨,鹿茸300公斤,年产各类水果1000万公斤,鲜鱼1000万公斤。管理区有湖北最大的活猪出口基地,所产“陈湾”优质瘦肉型活大猪在香港市场直接挂牌销售,是全国六个最佳养殖企业之一。“湖北九州梅花鹿养殖有限公司”是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梅花鹿养殖场,现存栏梅花鹿1200头,其引进先进技术研制开发的鹿系列产品先后获“湖北省精品名牌展销会银奖”和“中国第七届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管理区已形成种养加一条龙和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的显著特色。利用农场新鲜的农、果、畜产品资源兴办的湖北金五三食品厂,是国家二级企业和出口定点厂,年产肉类、禽类、水果、蔬菜、食用菌等罐头1万多吨,90%供出口。金龙福药业拥有8条现代化生产线,生产中西成药60多种,其专利生产的金龙舒胆颗粒荣获“省工业精品名牌产品博览会金奖”。江峰药业是一家以生产兽药为主的科技型企业,现有六条生产流水线(即水针剂、粉针剂、中药散剂、消毒剂、水溶剂生产线),该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推出新产品,销售网络遍布全国三十多个省市。五三棉业公司设备一流,产品质量享有较高声誉。湖北五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水泥8.8万吨,五三奶粉畅销全国各地。出口产品还有无铅皮蛋、小磨香麻油等。

历史沿革夏商时期(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十一世纪),天下为九州,荆门属荆州之域。约公元前十二世纪,商王武丁后裔于汉江西岸今沙洋县马 良镇西建立权国,为“古代第一县”;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公秉成王之命,封姬姓王族于长湖边今沙洋县拾回桥一带建立冉阝国(或谓作“那”)。 春秋战国时期,楚族势力渐大,楚人南移,约楚熊鄂至若敖时期,灭冉阝(即“那”);楚武王(公元前704年自称)时期,灭权,迁权于冉阝(即“那”)处;楚文王(公元前689年)都郢(今江陵纪南城),现荆门成为郢都近郊,钟祥为郊郢,系楚国陪都;秦昭王时,秦将白起拔郢(公元前278年),于楚郢都设南郡,领县十八,在今荆门南郊设当阳县,属南郡。

西汉初期,在荆门北设编县,景帝时期,在今荆门城区南郊置当阳县,仍属南郡;王莽篡汉,升编县为南顺郡。东汉初年复西汉旧制,县址仍在原处;三国时期,当阳属吴。

西晋时期沿吴旧制。东晋时期于编县置武宁郡。后又于编县故城置长宁县,属武宁郡,于长宁县置长宁郡,治长宁县,不久又徙武宁郡至乐乡县,领长宁、乐乡二县;徙当阳县址于沮漳河西,治原境。

南北朝时期,宋齐沿晋制。泰始初改长宁郡为永宁郡。后梁废编县入长宁县,于内方山(又为马良山, 今沙洋县境内)置基州,辖章山、上黄郡, 分长林县置丰乡、绿麻二县,分属章山、上黄郡;北周废当阳置平州。

隋文帝开皇七年,灭后梁,平州改玉州;九年,废玉州复置当阳县,废永宁、武宁、章山、上黄四郡;十一年废长林入长宁县;十八年,复改长宁为长林县,属南郡。

唐初,长林县属荆州,改当阳为基州,复置章山县为属县。德宗贞元21年(公元805年), 拆长林县立荆门县,废当阳县入荆门县,属南郡江陵府,荆门县名由此始。唐末,又改荆门县为长林县。

五代时期,荆门为荆南国所据。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设荆门军,领长林县。不久军废。后周废乐乡县,南境入长林县。

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复置当阳县,复置荆门军,领当阳、长林二县,属荆湖北路。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废军,划长林、当阳二县属江陵府; 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复荆门军,仍领县长林、当阳。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升荆门军为荆门府,属河南行省;天历时期,降府为州,属荆湖北道宣慰司,仍领长林、当阳二县。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 )降荆门州为荆门县,属荆州府,改长林县入荆门县;十年,拆当阳县入荆门县;十三年 ,升荆门县为荆门州,复置当阳县;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荆门州改属承天府(今钟祥),领当阳县。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升荆门军为荆门府,属河南行省;天历时期,降府为州,属荆湖北道宣慰司,仍领长林、当阳二县。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 )降荆门州为荆门县,属荆州府,改长林县入荆门县;十年,拆当阳县入荆门县;十三年 ,升荆门县为荆门州,复置当阳县;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荆门州改属承天府(今钟祥),领当阳县。

清代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改承天府为安陆府,荆门州仍领当阳县,属安陆府。乾隆五十六年 (公元1791年),升荆门州为直隶州,属湖北布政使,领当阳、远安二县。

1912年,降荆门直隶州为荆门县,属湖北省襄阳道;1927年废道,荆门县属湖北省;1949年2月4日,荆门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荆门一直设县,属湖北省荆州行政区专员公署;1960年,设立沙洋市与荆门县同属荆州行政区专员公署;1961年撤沙洋市,仍属荆门县;1979年11月将原荆门县划为荆门市和荆门县,属荆州地区行政公署.

汉置当阳县。唐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置荆门县。宋建荆门军,明复荆门县,清为荆门直隶州,民国降州为县。1949年属荆州专区,1970年属荆州地区。1979年析荆门县城关镇及近郊置荆门市,属荆州地区。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荆门市升为地级市。撤销荆门县,将荆门县的行政区域并入荆门市。1985年,设立荆门市东宝区、沙洋区。

1992年5月20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2]48号)撤销钟祥县,设立钟祥市。

1996年12月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111号)将荆州市管辖的京山县划归荆门市管辖和将荆州市代管的钟祥市划归荆门市代管。

1998年12月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荆门市沙洋区,设立沙洋县。县人民政府驻地为沙洋镇。

2001年3月17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25号)设立荆门市掇刀区。将荆门市东宝区的何场乡、麻城镇、团林铺镇、掇刀石街道和白庙街道划归掇刀区管辖。区人民政府驻深圳大道。

2001年3月,经省民政厅批准:京山县撤销杨锋镇划归永隆镇管辖,撤销马店镇划归罗店镇管辖。沙洋县撤销草场乡划归五里镇管辖,撤销蛟尾镇划归后港镇管辖,撤销蔡庙乡划归曾集镇管辖,烟垢镇改名为高阳镇。钟祥市撤销中山镇划归洋梓镇管辖,撤销潞市镇划归丰乐镇管辖,撤销贺集乡划归石牌镇管辖,撤销罗集镇划归旧口镇管辖,撤销磷矿街办设立磷矿镇,撤销转斗镇和胡集街办设立胡集镇。东宝区撤销安团乡,划归漳河镇管辖,撤销姚河乡划归栗溪镇管辖,撤销何场乡,将原从烟墩镇划入的9个村划归漳河镇管辖,原从团林铺镇划入的15个村划归团林铺镇管辖。 2001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掇刀区。省政府对我市行政区划进行了相应调整,将原东宝区所属掇刀街办、白庙街办、团林铺镇、麻城镇划归掇刀区管辖。 截止2001年6月,全市辖4个街道、49个镇、4个乡,1536个村委会。其中,京山县辖新市、永兴、曹武、罗店、宋河、坪坝、三阳、绿林、孙桥、永隆、雁门口、钱场、石龙、杨集14个镇;沙洋县辖沙洋、五里铺、十里铺、纪山、拾回桥、后港、毛李、官当、李市、马良、高阳、沈集、曾集13个镇;钟祥市辖郢中、洋梓、长寿、丰乐、胡集、双河、磷矿、文集、冷水、石牌、旧口、柴湖、长滩、东桥、客店、张集16个镇和九里回族乡;东宝区辖栗溪、马河、子陵铺、漳河4个镇,仙居、石桥驿、牌楼3个乡和龙泉、泉口2个街道办事处;掇刀区辖团林铺、麻城2个镇,掇刀、白庙2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有村民委员会1536个,村民小组10906个。全市国土面积1240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6.67%。其中,京山县3284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26.48%;沙洋县1999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16.12%;钟祥市4488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36.18%;东宝区1528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12.32%;掇刀区643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5.18%;屈家岭管理区220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1.77%;沙洋监狱管理局242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1.95%。

2004年底,全市辖5个街道、50个镇、2个乡,153个居委会、1501个村委会。面积12045平方千米,总人口2848410人。

【管理乡镇】龙泉街道办事处驻府前街,人口84898人,面积26平方千米。辖14个居委会:南门、南台、塔影、龙山、团结、土门巷、西门、凤台、千佛洞、白龙、金虾河、白云楼、北门、宏图。

泉口街道办事处驻象山大道北端,人口78840人,面积16平方千米。辖11个居委会:大桥、浏河、金龙泉、象山、青山、沿河、泉口、苏畈桥、苏台、凯龙、葛洲坝水泥厂。

牌楼镇镇政府驻牌楼岗,人口19942人,面积118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5个村委会:航空路、泗水桥、杨冲、长兴、长岗、牌楼、江湾、新生、城山、来龙、花竹、荆东、革集、荆钟、荣星、冯庙。

子陵镇镇政府驻子陵铺,人口44339人,面积277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9个村委会:子陵、子陵、美满、建泉、新庙、华阳、八角、红庙方家坪、七桥、金榜、四坪、青山、柏坪、金冢、龙泉、蔡冲、南桥、曾坡、联欣、何冲、十井、三当、幸福、团堡、曾庙、新桥、金泉、石莲、枣店。

漳河镇镇政府驻漳河,人口43321人,面积363平方千米。辖3个居委会、38个村委会:烽火台、胜利、安团、陈井、谢花桥、付集、同乐、苏院、苏集、刘院、邱湾、周集、八庙、苏畈、界山、三化、新丰、雨淋、雄峰、新建、和平、关庙、崔院、迎接、安河、袁冲、团坊、京河、罗河、肖岗、香山、四井、双堰、却集、佘楼、泉洼、龟山、文昌、仙山、田当、夹园。

石桥驿镇镇政府驻石桥驿,人口33110人,面积176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6个村委会:盐池、杨桥、廖坪、彭湾、余坪、象河、灯塔、河当、雷坪、上泉、花园、九里岗、五桐、陶河、永盛、五架、马店、向桥、普坪、英岩、新集、苏冲、石桥驿、张坪、白马、叶冲、红岩。

马河镇镇政府驻马河,人口8837人,面积161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9个村委会:马院、铁坪、白泥、马咀、易畈、三里岗、关庙岗、钱河、双河、院子河。

栗溪镇镇政府驻栗溪,人口22108人,面积374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25个村委会:姚河、百子堂、马集、栗溪、胡畈、赵湾、桑垭、涧沟、大泉、塘坪、裴山、插旗、栗树湾、毛坪、折旗、花屋场、三元、姚河、文丰、金华、尖山、新华、南庄河、鹅项、龙虎、匡坡、柏果。

仙居乡乡政府驻仙居,人口28326人,面积159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7个村委会:仙居、天星、盐井、何家、新屋、新坪、黄聂、三泉、华新、发旺、小河、珍珠、复兴、矿山、促联、七井、银井、黑峪、太平、跑马、双龙、赵坪、革新、付庙、柴黄、李坪、白洋、双泉。

历代名人铁石肝肠——边居谊

[1]边居谊(公元13世纪在世,卒于1274年) 湖北随州人,南宋著名抗元将领。南宋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因屡立战功,官至账前都统。

边居谊为抗击元军,率领军民构筑沙洋堡、新城堡。十月,元军从襄阳进兵,攻陷沙洋、新城(今沙洋县李市镇附近),新城守军在边居谊的带领下,谱写了一曲与新城共存亡的壮歌。元军以高官厚禄引诱边居谊投降,边居谊不予理睬。新城被元军攻陷,三千勇士皆殉国,最后边居谊拔剑在手,仰望苍天,高呼“边居谊宁死不降。”说完,剑刃一横,热血飞溅,自杀末死,他又用最后一点力气滚进熊熊烈焰。

元末明初,江陵府学正孔克学凭吊新城遗址时,曾写七绝一首:“铁石肝肠死末休,孤城高倚汉江秋。三千血战皆忠义,不效襄阳事敌仇。”目前,李市镇附近有新城遗址和居谊庙。

大德州牧——舒成龙

[1]舒成龙(公元1700─1771年) 字御天,清代河北任丘人。20岁在恭王府办事。雍正九年(1731年)到户部营田司供职,后为候补知州;先在兵部车驾司实习三年,期满分发湖北任地方行政长官。先任谷城知县,乾隆八年(1743年)升任荆门知州。

舒成龙来到荆门,首先改革田赋政令,废除原有的包揽征收田粮的里书制,印刷的应交纳的《易知由单》,分发农产,既通俗易懂,又避免农产上当受骗和被勒索。设立正副乡约和地保,褒扬好人好事,打击乡霸刁民,宣讲乡规民约,使社会风气和习俗渐有好转。

在舒成龙到任前一年,汉江荆门段的郑家潭河堤被洪水冲垮,沙洋地段上上下下全部遭灾,民不聊生。舒成龙一到任,便集全州之力,将沙洋官堤筑高加固,另新增小江湖月堤一道,石矶十座和排水闸两座。还将白鹤寺旧堤与青冢村的民堤统一加固合修,提高抗洪能力。郑家潭决口淹没民田七十余顷,舒成龙请求朝廷永远免征淹田税赋每年白银319两,南漕米156担,解除民困。舒成龙上任伊始,发现荆门无一部完整州志,迅即组织人员修荆门州志,以供后世查阅。

舒成龙治理荆门州,正值康、乾盛世,国家太平,农业丰收,物资充裕,百姓安居乐业。他抓住有利时机,兴办公益事业。首先,兴建龙泉书院,重建州署、荆门驿站、陆夫子祠、南门文运桥、西门来龙桥、后港聚仙桥等。还设立育婴堂和养济院,在沙洋码头置救生渡船;维修荆门城垣,修葺城隍庙,兴筑社稷坛、先农坛,重修孔庙学宫等,深得群众拥护。舒成龙为此奔波忙碌,没有一天空闲。

乾隆十五年(1750年),由于舒成龙治理荆门州政绩卓著,乾隆皇帝两次召见,升任广西平乐府同知。荆门民众联名禀呈,请求留任;加之《荆门州志》编纂未果,朝廷内阁同意舒成龙仅在吏部挂同知官衔,继续留在荆门州治事。舒成龙还将治事重点放在启迪民智方面。他认为官员效忠国家,民众孝顺父母,是“天人之道”。为弘扬先贤,尊重贤能,培育人才,他带头斥资在荆门城西修建老莱山庄、孝隐亭,以纪念著名道教创始人之一、二十四孝之首老莱子;扩建陆文安公祠、讲经台,以纪念南宋理学家、教育家、荆门知军陆九渊;评选乡贤,祀奉历代名儒,如荆门“三孙”、“二朱”、楚国名相孙叔敖等。他先后在荆门州城、沙洋镇、马良山修建龙泉、汉上、内方三书院,选送优秀子弟课读。在龙泉书院东侧修筑荆园和方塘,引龙泉、蒙泉、惠泉之水穿越九曲桥、书斋、讲堂,注入文明湖,湖畔亭台楼阁,美不胜收。

乾隆二十年(1755年),吏部升任他为湖南衡州知府。离荆赴任时,荆门士民沿途摆设香案饯行,官轿停停走走,走走停停,三天后才在依依不合的人群中离开荆门地界。荆门民众为纪念这位大德州牧,为其建立纪念祠堂。

二十四孝之十七 戏彩娱亲 周朝老莱子

[1]老莱子(约公元前599年一约公元前479年),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家,“道家”肇始人之一。楚国人,出生于康王时期,卒于惠王时期。著书立说,传授门徒,宣扬道家思想。遗著有《老莱子》16篇(一说15篇),汉魏时亡佚。有少数言论在《子书》、《战国策》等书籍中有所收录,从中可以管其生平和思想观点。在荆门城西象山东北麓竹皮河畔,有一幽静处--老莱山庄,传说是春秋时期楚国名士老莱子隐居之处。

鲁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孔子受困于陈、蔡,楚昭王迎孔子来楚国。孔子外出,遇其弟子。弟子返家,告诉老莱子:“有人于彼,修上而趋下,示偻而后耳,视若营四海,不知谁氏之子。”老莱子说:“是丘也,召而来。”孔子见面,向老莱子请教怎样辅助国君。老莱子训导:“你对世人的痛苦感到哀伤,却轻视你的作为给万代子孙带来的祸患,这究竟是贫乏无知还是无法达到目的呢?与其赞誉唐尧而非议夏桀,不如尧、桀而亡,收起那些褒贬,反乎自然必有损伤,不安不静必生邪恶。对人作事从容随物,故常成功。有什么办法,你自以为贤能啊!”要孔子改变那种志在经营四海,以贤能自负的态度。从中同时也流露出戒除骄矜,淡泊名利,亡却好恶,顺乎自然的思想主张。他还用“齿、舌”的比喻教孔子事君之道。这些语言,多为各国名家策士摘引。他的思想属“言道家之用”虽然谋求的不是治国之道,但仍有一定关注社会的内容。后来道家庄子“群人南面之法”。则扩大发展了老莱子消积、无为的一面。

老莱子不愿“受人官禄、为人所制”,隐居山林。楚惠王五十年(公无前479年)发生“白公胜之乱”,继而陈国南侵,为避乱世,从河南迁来湖北,隐居在荆门蒙山(现改名为象山)东北(后人称老莱山庄,遗址在今荆门市自来水公司院内,有孝田、顺井遗址),“葭墙蓬室,木床蓍席,衣蕴食薮,垦山播护。”楚惠王自驾车前往,迎接老莱子到郢都出任官职,辅助国政。他谢绝说:“仆野山之人,不足守政。”为避免楚惠王再来聘求,他弃去茅舍,渡过长江,至江陵江南地区栖身,过着“鸟兽之解毛可绩而衣之,据其遗粒足以食也“的隐居生活。

老莱子生活在社会发生激剧变革的春秋时代,因看不惯世间的名利角逐和诸侯兼并,隐居在荆门象山脚下,垦荒耕田,奉养双亲。老莱子不仅追求精神的愉悦,做一名散淡、逍遥的山村野夫,而且他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孝子。在我国民间流传的《二十四孝图》中有一幅“老莱娱亲图”,讲的是老莱子70岁时,为解除年迈双亲的孤寂,穿戴孩童的彩衣花帽,手里摆弄着小拨浪鼓,手舞足蹈地在父母面前嬉笑耍乐,他还玩弄小鸡小鸭,做出小童天真无邪的活泼样子。 后人以“老莱衣”比喻对老人的孝顺。唐代诗人孟浩然曾作诗曰:“明朝拜嘉庆,须著老莱衣。”

多才作家——聂绀弩

[1]聂绀弩(公元1903-1986年) 京山县城关人,字干如,曾用笔名耳耶、二鸦、箫今度等,是我国现代老一辈著名的多才作家,新闻工作者,杂文家,古典文学研究学者,诗人。

聂绀弩早年曾在马来西亚、缅甸,当过教员和报纸编辑。在三十年代初,他写过许多小说、诗歌、剧本。在抗日战争时期尤其以写杂文著称。由于他的文学根底扎实,信笔写来,旁征博引,借古讽今,挥洒自如,他的杂文风格酷似鲁迅,为文坛所称道。解放初,他为研究“三红金水”等古典文学巨著作出了贡献。有诗作《散宜生诗集》 和小说《天壤》和《绀弩小说集》。

1923年在缅甸仰光《觉民日报》、《缅甸晨报》当编辑时,读到“ 五四”时期在北京出版的《新青年》,深受影响。1924年考入广州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2期,参加过国共合作的第一次东征。20年代中期,曾去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1927年回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30年代中期,先后编辑《中华日报》副刊《动向》和杂志《海燕》。这时,他以短小精悍、犀利泼辣的杂文,引起读者注意。抗日战争时期,聂绀弩在桂林与夏衍、宋云彬、 孟超、 秦似编辑杂文刊物《野草》。“ 皖南事变”后不久,他在《野草》上发表了《韩康的药店》,从诙谐中体现讥刺,回击了国民党掀起的反共逆流,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杂文集《历史的奥秘》、《蛇与塔》,都是作为《野草丛书》出版的。前者杂论社会现象,后者评说妇女问题。后来又以二者为基础,编为《二鸦杂文》出版。解放战争时期,他的散文集《沉吟》和杂文集《血书》出版。《沉吟》通过人物记述表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血书》是对黑暗现实的针砭、挞伐,并热情歌颂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公布的土地改革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聂绀弩在香港办报期间,仍以杂文为武器,批判各种怪现状、怪议论,宣传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聂绀弩在杂文写作上,有意学习鲁迅的笔法,但又形成自己的风格:行文恣肆,用笔酣畅,反复驳难,淋漓尽致,在雄辩中时时显出俏皮。他的作品多已收录于《聂绀弩杂文选》(1955)、《聂绀弩杂文集》(1981)、《聂绀弩散文》(1981)。

聂绀弩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香港《文汇报》主笔,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等职。

地方长官“躬行”的榜样——陆九渊

[1]陆九渊(公元1139--1193年) 字子静,自号象山,人称象山先生,荆门老百姓称之为陆夫子。南宋高宗绍兴九年二月(公元1139年4月)生于江南西路抚州金溪县(今江西省抚州地区金溪县)延福乡青田里。光宗绍熙三年十二月(公元1193年1月)卒于荆湖北路荆门军(今湖北省荆门市)知军事任内。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与朱熹齐名,人称“朱、陆”。

陆夫子五岁发蒙,他从小就聪明好思。三、四岁时就向父亲提出“天地何所之”,这样深邃的哲学问题。七、八岁,“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他读古书,见“宇宙”两字,别人解说道:“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他顿然大悟说:“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二十四岁参加乡试,高中第四名,是年冬十月二十七日其父陆贺病逝。 三十三岁,再次乡试,以易学中举、得解。南宋孝宗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三十四岁,春试南宫。夏五月,廷对,赐同进士出身。 光宗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五十三岁,得旨之荆门。秋七月四日启行,九月三日至二泉(荆门军)。

陆九渊千里迢迢从江西到荆门上任后,正值金兵南侵压境,他便主持构筑荆门城,并开挖了护城河渠。还大刀阔斧地改革荆门军的税收弊端和不合理体制以及官场的陈规陋习,重视整军习武。废除了荆门境内税卡,减免捐税,一时间荆门商贾云集,税收日增,民讼渐息,盗贼敛迹。

陆九渊清正廉明,秉公执法。有人告状,他不拘早晚,亲自接见受理。断案多以调解为主。如控诉的内容涉及隐私、违背人伦和有伤风化的,就劝说告状人自动撤回上诉,以便维护社会道德风尚的淳厚。只有罪行严重、情节恶劣和屡劝不改的才依律惩治。所以民事诉讼越来越少,到上任第二年,来打官司的每月不过两三起。

陆九渊一生的辉煌在于创立学派,从事传道授业活动,受到他教育的学生多达数千人。他以“心即理”为核心,创立“心学”,强调“自作主宰”,宣扬精神的动性作用。他的学说独树一帜,与当时以朱熹为代表的正宗理学相抗衡。1145年4月,他与朱熹在江西上饶的鹅湖寺会晤,研讨治学方式和态度。朱熹持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主张通过博览群书和对外物的观察来启发内心的知识;陆九渊持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认为应“先发明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览”,所谓“心即是理”,毋须在读书穷理方面过多地费功夫。双方赋诗论辩。陆指责朱“支离”,朱讥讽陆“禅学”,两派学术见解争持不下。这就是史学家所说的“鹅湖之会”、“鹅湖大辩论”。陆九渊的思想经后人充实、发挥,成为明清以来的主要哲学思潮,一直影响到近现代中国的思想界。著名学者郭沫若、马一浮都认为深受陆九渊思想的影响。陆九渊在象山东坡筑亭,宣讲理学,听众往往多达数百人。荆门原先闭塞的民风和鄙陋习俗显著改变。各级主管部门交相列举陆九渊在荆门的政绩奏报朝廷。益国公、左丞相周必大曾强调,荆门军治理成效突出,可作地方长官“躬行”的榜样。

1193年初,陆九渊在荆门病逝,棺殓时,官员百姓痛哭祭奠,满街满巷充塞着吊唁的人群。出殡时,送葬者多达数千人。他死后,谥为“文安”。

为纪念陆九渊,后人将荆门蒙山改称象山,在荆门城西象山东麓当年陆九渊讲学的象山书院遗址兴建陆文安公祠(俗称陆夫子祠和陆公祠)。

治楚三年而庄王以霸——孙叔敖

孙叔敖(公元前约630年-公元前593年),蒍氏,名敖,字叔敖,楚国期思(今河南淮滨期思)人。当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水利家。楚庄王时官令尹(相当于宰相)。据《荆门直隶州志》记载,孙叔敖居荆门白土里(后改称孙家山,在荆门、荆州交界处)。

孙叔敖拜令尹时,倾国吏民皆来朝贺。有位布衣老者姗姗来迟,严肃地对他说,地位越高越要体恤下情,官职越大越要谦虚谨慎,俸禄越厚越不能有贪心。你能谨守这三条,就足以把国家治好。孙叔敖把老者的话当作座右铭牢记在心。他任国相后,施政教民,使得官民之间和睦同心,风俗淳美;执政宽缓不苛却有禁必止,官吏不做奸邪之事,民间也无盗贼发生。他不仅勤政廉俭,而且文武兼备、厉行变革,个人身世也极有传奇色彩。正如清代诗人郑机诗中所吟颂的:"惟楚有材举亦殊,叔敖入相海之隅。虞邱荐牍输巾帼,优孟陈情胜士夫。围郑回辕非畏事,城沂命日有深图。功名岂尽埋蛇报,阴骘从来信不诬。"汉代大史学家司马迁把孙叔敖的事迹列为《史记·循吏列传》之首,记载:“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称赞他是一位奉职守法、善施教化、仁厚爱民的好官吏。《绎史-列女传-樊姬》记载孙叔敖:“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年而庄王以霸”。楚庄王能够“一鸣惊人”而称霸中原,是与孙叔敖的辅佐分不开的。东汉邯郸淳根据《史记》记载,写了《楚相孙叔敖碑》,赞扬他“受纯灵之精,怀绝世之才,有大贤次圣之质”。荆门知州舒成龙在《荆门直隶州志-文苑》中收录了这篇碑文,并加了按语,称孙叔敖为“荆之乡献”。

孙叔敖十分热心水利事业,主张采取各种工程措施,“宣导川谷,陂障源泉,灌溉沃泽,堤防湖浦以为池沼,钟天地之爱,收九泽之利,以殷润国家,家富人喜。”他带领人民大兴水利,修堤筑堰,开沟通渠,发展农业生产和航运事业,为楚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他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期思陂和沮漳河下游等地的水利工程,为千古传颂。

孙叔敖由于行政、治军有功,楚庄王多次重额封赏,孙叔敖坚辞不受。他一生廉洁,毫无贪图之心,为官多年,家中却没有积蓄,临终时连棺椁也没有,因此受到后人的敬重。司马迁《史记》中记为"循吏"第一。

故事:

战国时,有个小孩叫孙叔敖。他的奶奶常常给他讲两头蛇的故事,说谁如果不小心,遇到了两头蛇,必死无疑。

一天,孙叔敖外出玩耍,不巧遇到了两头蛇,他急忙搬起石头砸死了它。然后又挖了 个坑,把蛇埋了。之后,哭着回到了家里,扑到妈妈怀里说:“妈妈,我活不长了,我今天遇到了两头蛇。”

妈妈问它两头蛇在哪里?他说:“我怕别人也遇到它,所以,我把它埋了。”

妈妈笑着夸他是个为别人着想的好孩子。又告诉他,两头蛇其实是一种畸形的蛇,人遇到了是不会死的。

后来孙叔敖成了楚国的宰相。他一心一意为老百姓着想,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爱戴。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何用java替换看不见的字符比如零宽空格​十六进制U+200B
 干货   2023-09-10
网页字号不能单数吗,网页字体大小为什么一般都是偶数
 干货   2023-09-06
java.lang.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4096
 干货   2023-09-06
Noto Sans CJK SC字体下载地址
 干货   2023-08-30
window.navigator和navigator的区别是什么?
 干货   2023-08-23
js获取referer、useragent、浏览器语言
 干货   2023-08-23
oscache遇到404时会不会缓存?
 干货   2023-08-23
linux下用rm -rf *删除大量文件太慢怎么解决?
 干货   2023-08-08
刀郎新歌破世界纪录!
 娱乐   2023-08-01
js实现放大缩小页面
 干货   2023-07-31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百态   2023-07-31
英语学习:过去完成时The Past Perfect Tense举例说明
 干货   2023-07-31
Mysql常用sql命令语句整理
 干货   2023-07-30
科学家复活了46000年前的虫子
 探索   2023-07-29
英语学习:过去进行时The Past Continuous Tense举例说明
 干货   2023-07-28
meta name="applicable-device"告知页面适合哪种终端设备:PC端、移动端还是自适应
 干货   2023-07-28
只用css如何实现打字机特效?
 百态   2023-07-15
css怎么实现上下滚动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三角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椭圆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圆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正方形?
 干货   2023-06-28
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蜘蛛爬虫ip大全
 干货   2023-06-22
javascript简易动态时间代码
 干货   2023-06-20
感谢员工的付出和激励的话怎么说?
 干货   2023-06-18
 
>>返回首页<<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