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
【一】古襄阳、襄阳城,今湖北襄樊市的襄城区中心古称襄阳城,襄樊市即以古襄阳、古樊城为中心

地理位置襄阳区位于鄂西北,地处汉水中游属南阳盆地边缘。境跨东经111.44″-112.23″,北纬31.46-32.28″,东接枣阳,西接老河口、谷城、南连宜城、南漳,北与河南省的邓洲、新野、唐河接壤。全县南北长江79.6公里,东西宽余77.2公里,总面积3226平方公里。
襄阳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交通优势,历史上就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现今,汉丹、焦枝、襄渝三条铁路在此交汇,襄阳刘集机场已开通飞往全国10多个城市的航班,316国道横贯东西,207国道纵越南北;襄阳区环抱襄樊市区,清澈的汉江水穿境而过,直达武汉长江;襄阳北靠晋豫大煤矿,上下有南阳和江汉两大油田,左右有丹江和葛州坝两大水电站,临近能源基地,处在最佳供电负荷范围之内;这种占尽地理、交通的种种优势,把襄阳同全国紧密联系起来,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襄阳区幅员辽阔,地貌多姿,地势由四周向中部缓缓变低。构成汉江夹道向宜城开口的不规则盆地。北部为波状土岗地,南部为低山后陵区,中部为汉江和唐、白、滚、清河冲积平原,全区岗地面积占65.8%,低山丘陵面积占有13%,沿江河冲积平原占据21.2%。襄阳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气候过渡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雨适中,雨热同季等特点,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越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无霜期为241天,年均降水量878.3毫米。区境内日照充足,年均日照1987小时,年均气温15.1℃-16.9℃之间。
襄阳简介
襄阳,位居中华腹地,扼守汉水中游,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国十大魅力城市”——襄樊的最大城区。总人口106万,版图面积2306平方公里,现辖13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1个风景名胜区。
襄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建制28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养育了一代名相诸葛亮,三国名士庞统,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张继、皮日休,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三国演义》120回故事中有30多回发生在襄阳。
襄阳自古就是兵家、商家必争之地,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全面实施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今天的襄阳,更是生机勃勃,商机无限,各种优势日益凸显,已成为中外客商投资的热土。
襄阳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襄阳西接川陕,东临江汉,南通湘粤,北达宛洛,是鄂、渝、川、陕、豫五省市毗邻地区的交通枢纽。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穿境而过,可通航500吨级船舶。焦柳、汉丹、襄渝三大铁路干线纵横交错,孝襄、襄十、许樊、襄荆四条高速公路在襄阳境内交汇,207、316国道绕城而过,境内的襄樊机场通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福州等城市,全国13个特大货运编组站——襄北车辆段、正在建设的襄樊火车东站和规划建设的襄樊汽车客运东站、3个内河港口均在襄阳城区,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使襄阳的经济融入了全国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襄阳比照执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政策,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对加工贸易企业实行台账“空转”政策等,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减轻资金压力。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襄阳更是采取大力扶持的政策。在襄阳注册的高新技术企业自被认定之日起将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出口产品产值达到当年总产值70%以上的,将减按10%的税率征收所得税。
襄阳对投资重大工业类项目和鼓励类项目用地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对特别重大项目和跨国大公司、大财团在襄阳兴办的生产性项目,由区政府统筹协调,视具体情况给予最大的优惠。襄阳还出台了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对引进资金或项目做出实质性贡献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给予重奖。
在襄阳投资还具有低成本优势。襄阳享受县级体制待遇,执行十一等工业地价——基准地价9.6万元/亩,远低于沿海城市和周边城区;工业用水每吨2.4元(含污水处理费0.8元),大工业用电不高于0.52元/度;工人平均工资为每月600-800元;各种行政规费全额减免,中介服务收费按标准下限的一半收取。
另外,这里职业技术教育发达,劳动力素质较高。
各种优惠政策和低成本优势的叠加,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生产要素成本,扩大了企业利润空间。
投资最注重的是环境。一切为了招商、一切服从招商、一切服务招商的理念在襄阳深入人心。
襄阳最大限度地精简审批事项,压缩、简化审批程序,对项目资料实行一次性提交、“一表制”办理,竭诚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
襄阳大气环境质量稳定,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天数291天,饮用水源达标率为100%。襄阳的人居环境优美,接待服务设施齐全,荣华国际大酒店、红宝石大酒店、丽源国际大酒店等一批星级宾馆档次高、服务好;精品社区、城市景观等建设迅速,涌现出一批文明社区、文明行业。
襄阳正在全力打造和提升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湖北襄阳经济开发区。襄阳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7月,位于襄阳城区东北部,经过10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一区三园”的格局。现有襄阳工业园、湖北深圳工业园、襄樊食品工业园3个“区中园”。其中,占地3.34平方公里的襄阳工业园,主要摆放汽车配件类项目,现已入驻投资过3000万元的汽配企业40多家,形成了10里汽配走廊。
湖北深圳工业园是襄樊市和襄阳区两级政府采取市区共建的形式,精心打造的高标准综合园区。园区规划面积8.59平方公里,将于两年内投资17亿元做好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2008年4月20日,原深圳市委书记、现湖北省人民政府省长李鸿忠同志亲自为深圳工业园开园剪彩、挥锹破土奠基;深圳市150多位政要和客商云集于襄阳经济开发区,亲自见证了这一刻,并且有36家深圳企业现场签约,拟入驻该园,协议投资额达152亿元。一轮大投资、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正在襄阳经济开发区全面铺开。
深圳工业园的东侧是襄樊飞机场和汉十高速公路出口、南侧是汉丹铁路和襄樊火车站东站、西侧是新东风公司襄樊基地和襄阳城区、北侧是汉十高速,316国道从园区中心穿过,襄樊城市快速干道位于园区西端。从园区中心出发,到机场只需5分钟、到高速公路出口仅需8分钟,到襄樊火车站东站仅需9分钟、到汉江码头仅需12分钟,区位优势十分突出,为大型工业项目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该园区分为四个功能区。一是综合服务区,位于园区中心地带,是园区的管理、办公、会展中心。二是汽配加工区,位于园区西部,直接接受新东风公司的辐射,净工业用地约129.08公顷,1936亩。三是电子电器产业区,位于园区东部,主要以承接沿海电子电器产业转移为主,净工业用地约130.29公顷,1954亩。四是机械加工区,位于园区南部,净工业用地约214.06公顷,3211亩。为这四个功能区配套的还有绿地、广场等,整个园区设计超前、布局合理、环境优美。2008年8月,深圳工业园主干路网将全部竣工,首批项目可正式入驻。
在湖北深圳工业园东10公里处,还有占地3平方公里的襄樊食品工业园。目前,投资2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紧张进行;在国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政策,各地用地指标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襄樊食品工业园尚有3750亩的建设预留地,适宜的项目可直接摆放。
东津工业园位于襄樊市正在建设的五个主城区之一襄阳东津,与襄樊市主城区隔江相望,已启动建设的襄樊市城市内环线将园区与市区连为一体,成为襄樊内环线上的四个支点之一。该园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主要以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为主。
依托良好的招商平台,襄阳三大主导产业建设初具规模。
一是机电汽配产业。被襄阳城区环抱的新东风公司襄樊基地,已成为东风公司轻型商用车、中高档乘用车等整车和发动机、车桥、电气、仪表等关键总成的主要生产基地,是武汉--襄樊--十堰汽车产业带的重要节点,是亚洲最大的中重型车桥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汽车动力生产基地,建有亚洲最大、功能最完备的汽车试验场,年产值在400亿元以上,配套其产业链条上的汽车零部件项目生产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入驻襄阳的知名汽配企业已有40多家,投资过5000万元的有21家。
二是纺织服装业。纺织服装业一直是襄阳的传统支柱产业,有着丰富的技术底蕴、充足的人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现有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加工企业达50多家。此外,襄阳所处的中国纺织名城襄樊,有纺织企业370多家,棉纺锭140万枚,织布机3.2万台,化纤抽丝能力7.5万吨,纺织服装业的产业集聚效应十分明显。
三是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襄阳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畜牧业大区,油料产量多年居全国第3位,粮食产量占全国第45位,肉类产量稳居湖北第一、占全国第77位,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襄阳还有40万亩的蔬菜生产基地。同时,襄阳所在的襄樊是我国二十大商品粮基地和三大芝麻产区之一,湖北最大粮仓。丰富的农业资源已吸引泰国正大、山东鲁花、美国丰年、中粮集团、成都希望等大集团的入驻,自我培育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万宝集团。在襄阳投资农副产品加工业,原料供应丰富,市场前景广阔。
襄阳区行政区划
襄阳区版土面积2306平方公里,建国后,襄阳区行政区划曾多次变更,自2001年起襄阳区设13个乡镇,分别为:张湾、龙王、石桥、黄集、伙牌、古驿、朱集、程河、双沟、张家集、黄龙、 峪山、东津。总人口为103万人。民族主要是汉族、回、满、瑶、黎、苗和土家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
襄阳旅游资源
鹿门寺
位于襄樊市东南15公里处,襄阳县东津镇境内。这里有座鹿门山,据县志载“汉建武中帝与习郁俱梦见苏岭山神。命郁立祠于山上,刻二石鹿夹道口,百姓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
鹿门寺兴盛时,有佛殿、斋堂等房屋500余间,传说“骑马关山门”。后几经损毁,1980年始逐步修复。现有与佛寺相关的景点鹿门牌坊、八角井、天井、暴雨池、龙头池等等。鹿门寺环山临水,山涧幽深,林木苍翠。汉末名士庞德公不受刺史刘表数次宴请,携家登鹿门山采药;唐代诗人孟浩然宦场失意幽居鹿门山,吟咏山水自得其趣;晚唐文学家皮日休也曾幽栖鹿门……因此,世称“鹿门高士傲帝王”。
后人曾建许多纪念性建筑,现存“庞公制药洞”、“浩然亭”、“三高祠”(塑庞统、孟浩然、皮日休像)及宋、明、清碑刻百余块。鹿门山及附近岗峦,共建有“山门翠微”、“诗家遗风”、“鹿门隐居”、“沙丘点后”、“香炉秋红”5景区32景点。游客从襄樊市出发,若乘游艇可沿当年孟浩然夜归鹿门之水路登山;若乘汽车则一路坦途,穿襄阳新城文字,跨两河在桥,观赏群山起伏的鹿门寺风景区。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襄阳城南约15公里处东津镇鹿门山。始建于东汉建武年间,是汉唐以来的佛教胜地和文人雅士的集聚地。建武年间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因神道口刻有二石鹿,俗称鹿门庙。西晋改名为万寿禅寺,唐复名鹿门寺。汉末名士庞德公、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皮日休皆栖隐于此。明景泰年间(1450~1456),在此建“三高祠”,并供其像,以示纪念。明末毁于火,清初以来,屡有修废。现保存有石鹿、龙头喷泉、瀑雨池、天井、大殿等古建筑和碑刻。
目前,鹿门寺已修葺一新,并有庞德公采药栖身洞、孟浩然亭、伏虎亭、望江亭等16个景点。此处环境优美,群山环绕,清泉涓涓,周围的森林面积2600余亩,森林覆盖率92.5%,已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
鹿门寺初建时规模宏大,秀丽壮观,历代名僧常来主持佛事.北宋政和年间最为兴盛.鹿门山群峰环峙,林密石怪.东汉末年,襄阳名士庞德公携妻入山采药不归,盛唐,著名诗人孟浩然,张子容,白云先生王迥等都曾在此地隐过.全国各地不少名家才子到此相机聚,成为当时的一个文学艺术交流中心。自唐以来,留下众多的瑰丽诗篇。
鹿门寺兴盛时,有佛殿、斋堂等房屋500余间,传说“骑马关山门”。后几经损毁,1980年始逐步修复。现有与佛寺相关的景点鹿门牌坊、八角井、天井、暴雨池、龙头池等等。鹿门寺环山临水,山涧幽深,林木苍翠。汉末名士庞德公不受刺史刘表数次宴请,携家登鹿门山采药;唐代诗人孟浩然宦场失意幽居鹿门山,吟咏山水自得其趣;晚唐文学家皮日休也曾幽栖鹿门……因此,世称“鹿门高士傲帝王”。
后人曾建许多纪念性建筑,现存“庞公制药洞”、“浩然亭”、“三高祠”(塑庞统、孟浩然、皮日休像)及宋、明、清碑刻百余块。鹿门山及附近岗峦,共建有“山门翠微”、“诗家遗风”、“鹿门隐居”、“沙丘点后”、“香炉秋红”5景区32景点。游客从襄樊市出发,若乘游艇可沿当年孟浩然夜归鹿门之水路登山;若乘汽车则一路坦途,穿襄阳新城,跨两河在桥,观赏群山起伏的鹿门寺风景区。
足踏鹿门山,山泼黛,水嵌蓝,翠相挽。绕过寺庙,拾级而上,半壁岩石突兀悬在山腰。竹枝、荆条、葛藤密布四周。绿色的苔藓、水草挂在奇形一转异状的钟乳石上。一片水帘,万颗珍珠,汩汩坠入池中,发出银珠落玉盘般的声响。这就是名扬四方的“暴雨池”。鹿门山不仅以暴雨池、天井、八卦池、龙头闻名八方,更为神奇的是这四大景顺山势而下,自然排列,四点成一线。遥想当年,寄望未来,踏着孟浩然常走的山径,得得上山,尽情品味“竹露滴清响”的妙境,可别有一番情趣。
古隆中
襄樊古隆中位于湖北省襄樊市襄阳以西13公里的西山环拱之中。据《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隆中因此而名之。历史上著名的刘备三顾茅庐的史事和兴汉蓝图“隆中对策”都发生在这里。境内有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襄樊学院。
古隆中是三国时期杰出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青年时代(17-27岁)隐居的地方。诸葛亮抱膝高吟躬耕陇亩长达10年之久。诸葛亮本是山东琅琊人,幼年失去了双亲,17岁随叔父来到襄阳隆中,躬耕苦读,留意世事,被称为“卧龙”。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全面分析了当时三分天下的局势,提出了一统天下的谋略,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现在的古隆中是一个以诸葛亮故居为主体的风景名胜区,在鄂西北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市区和襄阳、南漳、谷城三县交界处,总面积209平方公里,包括古隆中、水镜庄、承恩寺、七里山、鹤子川等五大景区。主景区古隆中位于襄阳城西十三公里处,自然景色优美,人文景观丰富。
形成文物风景旅游区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其地“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隆山耸翠,山亘绵,旗山旋峙。明代已经形成了“隆中十景”:草庐亭、躬耕田、三顾堂、小虹桥、六角井、半月溪、老龙洞、梁父岩、抱膝石。1949年以后,又先后修建或新建了隆中书院、诸葛草庐、吟啸山庄、铜鼓台、长廊、观星台、棋盘石、琴台、孔雀寨、猴山等众多景点,近年又新建了“千古名相诸葛亮彩塑展”、上山滑道和山顶标志性建筑——腾龙阁,汉文化景区、龙泉居等既可赏景、又能旅居的旅游风景点,进一步完善了景区旅游服务功能,丰富了文化景观,扩大了景区容量。古隆中形成了一个融观瞻、度假修养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景区内群山环抱、松柏参天,景色颇为优美。有隆中山、乐山、大旗山、小旗山,主要景点诸葛草庐、武侯祠、古柏亭、抱膝亭、躬耕田、小虹古桥、六角井、观星台等。1994年经国务院审定列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经国务院审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襄阳自然资源矿产资源 :襄阳县已发现有用矿种16种,矿产地近20处,现已开发的矿种有9种, 1999年全县有矿山企业72家,其中国营企业2家, 矿石产量每年约400万吨,矿产品产值超亿元,从事矿业人数0.6万多人。矿产品种分别为:硅石、耐火粘土、石灰石、膨润土、黄沙、卵石、黄铁矿、白云石、瓷土、石膏、煤、砖瓦用粘土、累托石、锰、沙金、赤铁矿、矿泉水。现已开发且一定规模的矿种有石灰石、黄沙、卵石、砖瓦用粘土、沙金。其中黄沙、卵石平均每年开采量约200万吨,全县常年挖沙船共有70条,年产值近1000万元,而直接从事挖沙业的人员有400多人。
目前,尚未开发利用的矿产有硅石、白云石、黄铁矿石膏、托累石、煤、赤铁矿7种。
水利资源:襄阳县具有汉江、唐河、白河、唐白河、滚河、清河、淳河七大水系,共有大小河流82条。其中:承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19条,50-100平方公里的10条,5-10平方公里的5条,县境内河流总长度1392.9公里,河道所占面积为178.36平方公里。全县水域面积62.9万亩,河流11.8万亩,堰塘17.9万亩,水库12.1万亩,大中小型水库221座,县境内降水资源比较少,多年平均降水量29.973亿方。据我县的汉江、清河、唐白河、淳河四大水系测算,水力理论蕴藏量为8.9万瓦千,可供开发6.2万瓦千,目前已开发利用11座,28台,6015瓦千,年发电量2000万瓦千时,为理论蕴藏量的10%。全县可养水面17.75万亩,1999年水产品产量达到来4528吨。
主要河流:1.汉江:发源地在陕西宁县,汇入口在汉阳入长江,全长1542公里,流域面积为15900平方公里,其中河道占地面积1116.25平方公里。2.清河:发源地在河南析川,汇入点在张湾镇李家店入汉江,全长91.4公里,流域面积1978平方公里,河道占地面积2.7平方公里。3.唐白河:发源地河南南召县,汇入口张湾镇入汉江,全长531.6公里,流域面积为24001平方公里,河道占地面积11.52平方公里。4.唐河:发源地河南伏牛山,汇入口双沟镇入唐白河,全长为279公里,流域面积为12270平方公里,河道占地面积11.09平方公里。5.滚河:发源地在枣阳市, 汇入口在王河乡唐店村入唐白河,全长工157公里,流域面积2948平方公里,河道占地面积3.8平方公里。
林业资源:用材林树种:一是本地乡土用材树种。马尾松、麻栎、槲栎、青岗栎、栓皮栎、油松、栾木、柞树、糙叶树、黄楸、梓楸、苦楝、香椿、臭椿、毛泡桐、枫杨、旱柳、垂柳、黄连木、黄檀、桑树、皂荚、梧桐、合欢、榆树、刺楸、三角枫、园槐、园柏、侧柏、杨树、化香、银杏、山杨、女贞、桂冠。二是引进用材文冠果、南漳核桃、漆树、苹果、桔、猕猴桃、棕榈、冬桃、冬枣、油桃、金水梨、梨枣、雪梨、金藤葡萄、湘南、黄花梨、华梨一号、日本甜柿、日本水晶梨。三是灌木树种,黄荆、杜荆、蔓头果、山槐、山枣、马桑、柞刺、紫穗槐、杨柳、枸杞、胡枝子、金樱子、马甲子、连翅。
旅游资源:襄阳有引人入胜的名胜古迹。唐代诗人孟浩然曾隐居在襄东鹿门山中,鹿门寺山川秀丽,泉水清甜,被辟为国家森林公园,三国著名军事家诸葛亮(字孔名)当年曾在隆中隐居躬耕,留下了刘备三顾草庐、隆中对等千古佳话。古老的隆中松柏参天,山水清幽,三顾堂、武侯祠、木马车、六角井等一批建筑古迹保存完好,牡丹园、桃花园、翠竹园相映成辉;襄阳城驰名中外,城外护城河是我国现有最大,开发最好的城河;位于隆中以西10公里处的九天娘娘洞,洞内钟乳低垂、石镘如幛,龙、狮等石像妙趣横生,被海内游客称为“中原第一洞”。众多的名胜捧托着襄阳灿烂的文化。
动植物资源:
花 类:
水仙、腊梅、梅花、山茶花、郁金香、兰花、菖兰、月季、月月红(紫月季)、杜鹃花、海棠、芍药、牡丹、夹竹桃、绣球花、玫瑰、蔷薇、百日红(紫薇)、虞美人、蜀 葵、凤仙、荷花、石竹、茉莉、鸡冠花、晚香玉、玉簪花、牵牛花、桂花、菊花。
野生动物:
狼、獾、狐、九节狸、黄鼠狼、鼠、鼹鼠(地老鼠)、野兔。
喜鹊、乌鸦、斑鸠、鹌鹑、麻雀、鹞、鹰、猫头鹰、野鸡、秧鸡、野鸭、画眉、八哥、黄莺、燕、雁、布谷、鹭鸶。
蛇、龟、鳖。
虾、蟹、螺、蚌、蚂蟥。
鲤、鳊、鲫、青鱼、草鲩、餐鱼、鲢、白、鲂、宗、感、 、鲴、鳙、赤眼鳟、黄颡、鳜、鳅、崐刺、银鱼、铜鱼、钻、鳗鲡、黄鳝、塘 、黑色。
晴蜒、蚊、虻、蚋、蚁、跳、臭虫、 螂、蜣螂、草鞋虫(蚰蜒)。
药用动物:
全蝎、蜈蚣、地鳖、斑蝥、蚯蚓、刺猬皮。
习 俗
春节及其前后
旧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也有少数居在在二十四小过小年),这天打扫室内外清洁,送灶神,吃灶饼,城镇居民这天还吃灶糖。腊月三十贴春联,敬年神,迎祖宗,放鞭炮,全家团聚,同桌共餐,名为“吃团年饭”,庆祝一年来的吉利平安。晚间守岁至深夜,也有通宵不眠的。正月初一至初三,3天为年节。初一清晨以香火、牲醴、糕点等供品祭拜祖先,继而少小给长者拜年,长者赏以“压岁钱”。第一餐吃饺子,称做“得圆宝”,用作团运亨通的象征。然后左邻右舍、家门亲族互相拜年,一般以烟茶招待,至亲好友则款待酒饭。初二至初三走亲戚,带上礼品往拜岳父母、姑父母或舅父母,特别是给岳父母拜年必不可少。初五叫“破五”,比所节更隆重,人们见面互道“恭喜发财”。春节期间颇多禁忌,初一不能做针线活,不能扫地出门,不能把水泼在地下,鱼不能吃掉,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如非说不可则用隐讳的方法,,如把“死”说成“老了”。
饮 食
本县人民习惯日食三餐,两稀一干(即早晚吃稀,中午吃干)。农忙时五餐。旧时麦类、豆类、小米、包谷、高梁、红薯为主,除欧庙、东津、峪山、黄龙、泥咀等产稻区可吃些大米外,其它各地均以面食为主,很少吃到大米。建国后,由于大力兴修水利,水稻生产得到发展,民食以大米、白面为主,很少吃杂粮,大麦、注小米、高梁根本无人再吃了。襄北人民的饮食习惯变化尤大。平时菜蔬尚俭,一二样素菜即可,农忙、节日尚丰。喜庆则一席十荤。襄北习惯吃腌菜,襄南习惯吃熟菜。
婚 嫁
古时有“六礼”。民国时期简化为订亲四个步骤。传庚,谷称“拿八字”,即由红爷(媒人)将女方庚贴送交男方,但须先按生辰八字推算,若双方八字合得来,才可订亲,如果相犯,即退还庚贴。订了亲,男方每年给妇方送一次礼物,叫“填庚”,到结婚为止。经过一段时间,男方家长请红爷到女方家中征求结婚的意见,并商定婚期(一般为农历双日)。女方家长向红爷提出聘礼的要求(首饰、服装的数量和质量),让红爷转告男方家。男方若同意,即各自办理结婚事宜。结婚的前一天设宴待客,男方叫“暖郎席”,女方叫“梳头酒”。结婚之日,新郎衣冠齐楚,端坐官桥,领着花轿迎亲,一路上鼓乐喧天,鞭炮齐鸣。到了女家,祭拜女家祖先,以表示愿作该家女婿。新娘头戴凤冠,身穿红袄,腰系罗裙,祖行行拜别礼后,由哥哥背上花轿,兄弟或侄辈相送,外叫“发亲”。新郎官轿前导,新娘花轿及嫁妆后随,在鼓乐鞭炮声中行进。新娘到了男家门口,由“牵亲娘”搀扶下轿升堂,和新郎一起拜天地,拜高堂。礼毕,新郎、新娘入洞房,喝“交杯酒”,并把两人鞋子套在一起,以表示相亲相爱,偕(鞋)同一老。为了增加喜庆气氛,其表兄弟和青年客人进入洞房与新娘戏谑,名为“闹房”。有的伯公、叔公也“闹房”,所谓“三天不分大少”。次日晨,新娘给尊辈长上端茶,即一人一杯糖水泡米花,再加了两个近似月饼的特制点心。每个饮茶者均赏给茶钱。第三天,新娘由其弟妹或侄儿接回娘家,新郎带上礼品同往作客,名为“吃回门酒”。酒饭后,新娘随新郎返回,这是因为“三天不空房”。
方 言
本区方言以襄樊话(襄、樊两城土著居民的语言)为代表。襄樊话属于语北方方言的“西南次方言”,西南边受秦巴方言的影响,语言“清轻略带秦”,东北边语言浊得近豫音。从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来看,襄樊话与普通话均有差异,而以语音差异较大。
词 汇
天 时:
天道──天气、气象、气候。
罩子──雾气。
麻雨子──毛毛雨。
旋磨风──旋风。
前半风──上午(“儿”是日的变音)。
后半儿──下午。
半前半儿──上午10时左右。
半后半儿──下午3时左右。
麦口上──割麦子的时候。
好昝儿──什么时候。
人 称:
伯伯──父亲。
妈妈──(读作“骂骂”)──伯母
婆婆──外祖母(面称)。
老婆子──夫之母(背称)。
一担挑──姨夫。
瓢把子──夫兄(背称)。
相公──对男青年的称呼、往往用来称呼发婿。
新大大──指娘子。
家屋──指妻子。
老女两──老处女。
生 理:
落月──坐月子。
干腰──指妇女年老无月经。
惶魂──糊涂,失去理智。
打混──做梦。
波罗盖儿──膝盖。
克膝包儿──膝盖。
瘸子──跛子。
锅子──驼背。
跑肚──腹 。
放老犍──串疟疾。
过世──指人死了。
生 性:
机故──聪明机灵,不吃亏上当。
呀家──傻气,说话不中听。
野虎──形容性情不温驯。
猴羊──形容好动的人上窜下跳。
倔把头──性情倔强的人。
二敢子──低能而又好表现自己的人。
蔫包──指软弱无无能的人,或指不成熟即将萎谢的崐果子。
品 行:
鄙薄──小气,斤斤计较。
啬掐──吝啬。
三脚猫──形容做事不踏实。
洋绊──指人做事不认真,不尽心尽力,拖拖拉拉,也指糊涂人。
下作──轻浮、轻佻。
黑宝──蛮干的粗鲁人。
生货──坏蛋。
生渣子──调皮捣蛋的人。
下抓皮──厚脸的人。
琉璃蛋──不务正业的二流子。
白扯子──说谎话的人。
扯谎 白──说谎话。
流淌白──说话在不诚实。
标子腔──说话不诚实。
三只手 ①小偷。②随便使用别人的东西的人。
短路──匪徒拦路劫夺。
人 事:
疙瘩头──受人欺凌的老好人。
老鳖衣──受人促弄欺凌的老好人。
眼子──容易上当受骗的老好人。
酒麻木──嗜酒成性的酒徒。
寡汉条──无妻的男人。
走了路──妇女改嫁。
带肚子──妇女改嫁后所生的遗腹子。
吃妈儿──吃奶。
搅嚎──孩子哭闹。
葛蕖──小孩互相扯皮。
绞筋──扯皮。
不对脸儿──别扭,不和。
拐弯儿──从中调解。
坐冷板凳──受到冷遇。
号水──涉子。
老上──用肩扛东西。
足曳下──蹲下。
打二呵呵──捧场。
颠碓──捉弄、愚弄人。
足曳味儿──傲慢,摆架子。
褒贬──属偏义词,只贬不褒。
日噘──斥责、辱骂。
丢海誓──赌咒,发誓。
撒尿──本义是小便,襄樊话特指人食言耍赖。
吃场合──吃酒席。
牢欠──指人好吃,吃得很贪馋。
有偏──对另人表示自己吃罢饭所用的套语,意谓“我占先吃过饭了”。
有慢──送别客人时所用的套语,意谓“有所怠慢失礼了”。
捣筋嘎──开玩笑,胡捣摸。
正务正──正当的,正经的,严肃认真的。
陈锅巴烂杂草──即“陈谷子烂芝麻”或“陈芝麻烂套子”,不值一提的往事。
玩局章子──使用歇后语。
动 物:
长虫──蛇。
慢 牛──蜗牛。
知牛──蝉。
脚鱼──鳖。
檐老鼠──蝙蝠。
啄米官──啄木鸟。
构儿──杜鹃。
咕咕──使鸽子。
黄咕噜──黄莺。
臊婆娘──黄鼠狼。
毛狗子──狐狸。
臊胡──公羊。
水羊──母单。
牯子──公水牛。
沙子──母水牛。
植 物:
茶叶草──襄北指半枝莲,襄南指叶似茶叶的田间野草。
打瓜──西瓜的一种,籽粒较大。
打豇豆──只能吃籽不能吃荚的豇豆。
黄花苗──蒲公英。
回头青──即香附子,本名莎草,襄北一带仍称莎草。
软漂──生于水中的香附子。
刺角芽──小蓟。
犁铧尖──慈菇。(樊西一带称“野芋头”,襄北称“慈菇秧子”)。
母猪皮──红萍。
器 物:
袱子──浴巾。
片子──小孩的尿巾布。
船篷──帆(因帆与翻同音,船家忌说“翻”,故称为“篷”)。
买卖儿──小孩的玩具。
匪滚──水田沤绿肥用的农具。
秧马──扯秧时供人坐的凳子。
泡泛──形容疏松而柔软的东西。
尸气──食物变了质的气味。
其 它:
神──十分、很、非常的意思,如“西瓜甜得很,神好吃”。
滂──十分、特别、非常的意思,如滂酸、滂苦、滂臭。
朗塞──形容事物好得好。
妮子──女娃子的速合音,指女孩(襄北)。
子──女娃子的速合音,指女孩(襄南)。
俩家──你老人家的速的速合音(襄南)。
你郎家──你老人家的速合音(襄北)。
哄──慢分为“糊弄”。
坨──慢分为“突落”。
语 法
一锅饭吃十个人。(一锅饭十个人吃。)
这锅饭吃不了十个人。(这锅饭不够十个人吃。)
这毛驴没骑过人。(这毛驴没人骑过。)
这间房子住人。(这间房子人住)。
十个人盖一床被子。(很多人屋里坐着)。
屋里坐着很多人。(很多人屋里坐着)。
他愿意说不愿?(他愿不愿意说?他愿说不愿说?)
你能来不能?(他能不能来?你能来不能来?)
你敢不去不敢?(你敢去不敢去?你敢不敢去?)
还有饭没有?(还有没有饭?还有饭没有饭?)
你到过北京没有?(你到没到过北京?你到北京没到过?)
这个字你认得不认得?(这个字你认不认得?这个字你认得认不得?)
你住哪在?(你在哪儿住?)
走边作儿?(靠边儿走。)
襄阳史志
襄阳区始建于西汉初年,以县治位于襄水之阳而得名,辖汉水以南、中庐县以东、县以北的地区。
武帝时属荆州刺史部南郡。
王莽 时曾一度改称“相阳”,东汉光武帝时恢复原名,仍属荆州南郡。献帝初平年间,荆州刺史刘表移州治于襄阳城内。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控制了南郡北部,置襄阳郡,郡治在襄阳城内。
曹魏、西晋 时,仍属荆州襄阳郡。东晋时,因雍州(今陕西一带)人避难流入襄阳等地,为安置流民,孝武帝于太元十四年(389年)以襄阳为中心侨置雍州。
南北朝 时期,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划出荆州的襄阳、南阳、顺阳、新野、随等五郡为侨置雍州的实土,州治在襄阳城内。南齐沿仍。梁朝时萧祭以襄阳降西魏,西魏改称襄州,置总管府。本县属襄州总管府襄阳郡。北周沿仍。
隋文帝 时属襄州。隋炀帝时属襄阳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郡为州。贞观初年置山南崐道,治所在襄阳城内,本县属山南道襄州。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属山南东道(治所仍在襄阳城内)襄州(天宝时改州为郡,乾元时复称襄州)。
五代时,属山南道(实即山南东道)襄州。
北宋 时,属京西南路襄州。宣和元年(1119年)属京西南路襄阳府。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省邓城,入襄阳”,本县辖境遂扩展到汉水以北,仍属襄阳府。
元 二十九年(1292年),属江北河南行中书省襄阳路。
明洪武初年,属湖广行中书省襄阳府。洪武九年(1376年),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襄阳府。
1643年1月(崇祯十五年十二月),李自成一度改称襄阳为襄京。
清朝 时期属湖北布政使司襄阳府。
中华民国 2年,直属湖北省政府。3年,属湖北省襄阳道。16年废道,县直属于省。17年,属鄂北行政公署。21年,属湖北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25年,属湖北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其间,1930年7月至1932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黄龙 一带(县内其它地方为国民党统治)建立襄阳县苏维埃政权,属鄂豫边苏区领导。
1948年1月,襄阳县爱国民主政府成立,属桐柏行政公署第三专署及汉南办事处。1949年2月,属湖北省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属湖北省襄阳专员公(1968年8月改称襄阳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改称襄阳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10月,属湖北省襄樊市。2001年改为襄樊市襄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