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类赋
事类赋三十卷(四库全书·子部·类书·内府藏本) 宋吴淑撰,并自注。淑字正仪,丹阳人。仕南唐为内史。归宋荐试学士院,授大理评事。後官至起居舍人,职方员外郎。事迹具《宋史·文苑传》。是编乃所作类事之书。卷首结衔称博士,盖其进书时官也。前有淑进书状,称先进所著,一字题词百首。退惟芜累,方积兢忧。遽奉训词,俾加注释。又称前所进二十卷,加以注解,卷帙差大。今广为三十卷,目之曰《事类赋》云云。是淑初进此赋二十卷,尚无书名。及奉敕自注,乃增益卷数,定著今称也。凡天部三卷,岁时部二卷,地部三卷,宝货部二卷,乐部一卷,服用部三卷,什物部二卷,饮食部一卷,禽部二卷,兽部四卷,草木部、果部、鳞介部各二卷,虫部一卷。分子目一百,与进状数合。类书始於《皇览》。六朝以前旧笈,据《隋书·经籍志》所载,有朱澹《远语对》十卷,又有《对要》三卷,《群书事对》三卷,是为偶句隶事之始。然今尽不传,不能知其体例。高士奇所刻《编珠》,称隋杜公瞻撰者,伪书也。今所见者,唐以来诸本骈青妃白,排比对偶者,自徐坚《初学记》始。镕铸故实,谐以声律者,自李峤单题诗始。其联而为赋者,则自淑始。峤诗一卷今尚存,然已佚其注。如桂诗中侠客条为马仙人叶作舟之类,古书散亡,今皆不知为何语,故世不行用。淑本徐铉之婿,学有渊源,又预修《太平御览》、《文苑英华》两大书,见闻尤博。故赋既工雅,又注与赋出自一手,事无舛误,故传诵至今。观其进书状称凡识纬之书及谢承《後汉书》,张璠《汉记》、《续汉书》、《帝系谱》,徐整《长历》、《元中记》、《物理论》,皆今所遗逸,而著述之家相承为用,不忍弃去,亦复存之云云。则自此逸书数种外,皆采自本书,非辗转挦撦者比。其精审益为可贵,不得以习见忽之矣。
《事类赋》的出现,标志着宋初文坛重学风气的形成《事类赋》对汉晋赋艺的借鉴,反映了宋初赋坛接绪汉晋传统的倾向,这是宋人在文学上另辟蹊径的一种表现,《事类赋》表现出强烈的文学创作意识,非一般类书可比拟,其慧眼独具的学术见识也为普通类书不及.
续书: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卷一百三十九 子部四十 类书类存目三
《广事类赋》四十卷(内府藏本)国朝华希闵撰。希闵字豫原,无锡人,康熙庚子举人。希闵因校刻吴淑《事类赋》,病其未备,乃广为此编,附刻其后,凡二十七门,一百九十一子目,亦如淑例自注,然终不逮淑书也。
可见版本:
《事类赋注》(又名事类赋、类书读)三十卷 宋·吴淑著。中华书局1989.12一版(印数:2000),以明嘉靖十六年丁酉(1538)锡山秦汴思刊本为底本,参校宋绍兴十六年丙寅(1147)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清嘉庆十八年甲戌(1814)黄丕烈对宋本校补的配抄本、明嘉靖十一年癸丑(1533)无锡崇正书院华麟祥刻本、明嘉靖十三年甲午(1534)开封白玶刻本排印而成。
《重镌增广事类赋》(又名增广事类赋、广事类赋)四十卷 清·(无锡)华希闵撰注、清·华希闳重订。清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锡山敬文堂刻本(芊园先生原刊为剑光阁本(清代傅崇榘编))。
《重订广事类赋》(又名嘉庆癸酉年镌重订广事类赋)四十卷 清·(无锡)华希闵著、清·周慎斋参、清·华希闳重订。清嘉庆癸酉年(清嘉庆十八年癸酉(1813))剑光阁原本,务本堂藏版,
《续广事类赋》(又名嘉庆庚辰重镌续广事类赋)三十卷 清·王凤喈撰注、清·王晋之校录。清嘉庆庚辰(清嘉庆二十五年庚辰(1820))芸生堂刻本
《广广事类赋》三十二卷 清•吴通帛撰注、清•吴修源参订。清道光戊戌(清道光十八年戊戌(1828))务本堂刻本。
《事类赋补遗》十四卷 清·张均撰。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9.5一版,据清嘉庆辛未(清嘉庆十六年辛未(1811))刊本影印。
综合:
《大字增补事类统编》(又名增补事类赋统编、事类统编)九十三卷 清•黄葆真增辑。藏本为上海扫叶山房民国十九年庚午(1930)正月重校石印本,据清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刻本石印,32开本。
背景:
清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于1751年旧历二月十九日到无锡,宿北营盘(石塘湾北)的龙舟上。他早在出巡前就决定要到无锡秦园(寄畅园)。二十日晨,御驾从黄埠墩换乘小船到秦园。乾隆御驾经过惠山华孝子祠,见有一举人伏地迎于祠前。问是“何人?”答:“举人候选知县华希闵。”问:“年几何?”答 :“八十。”乾隆笑道:“与汝即选去。”赐对袋。乾隆自浙返苏,华又献所刻《事类赋》等书,恩赐知县衔(有衔无实职)。华希闵,字豫臣,系华孝子后裔,初以副榜贡生为泾县教谕。康熙五十五年,他49岁时中举,获得一个候选知县的空名,至80岁尚未入选,等了30多年才被乾隆恩赐一个知县衔。华一生勤于学业,著书是其雅好,曾修先贤高子水居、王 其勤祠等;其先祖华孝 子祠的成志楼、承泽池、溯源桥、遗荫树楼等,也是他在雍正年间重建的。
吴淑,字正仪,润州丹阳人。父文正,事吴,至太子中允。好学,多自缮写书。淑幼俊爽,属文敏速。韩熙载、潘佑以文章著名江左,一见淑,深加器重。自是每有滞义,难于措词者,必命淑赋述。以校书郎直内史。
江南平,归朝,久不得调,甚穷窘。俄以近臣延荐,试学士院,授大理评事,预修《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一日,召对便殿,出古碑一编,令淑与吕文仲、杜镐读之。历太府寺丞、著作佐郎。始置秘阁,以本官充校理。尝献《九弦琴五弦阮颂》,太宗赏其学问优博。又作《事类赋》百篇以献,诏令注释,淑分注成三十卷上之,迁水部员外郎。至道二年,兼掌起居舍人事,预修《太宗实录》,再迁职方员外郎。
时诸路所上《闰年图》,皆仪鸾司掌之,淑上言曰:“天下山川险要,皆王室之秘奥,国家之急务,故《周礼》职方氏掌天下图籍。汉祖入关,萧何收秦籍,由是周知险要,请以今闰年所纳图上职方。又州郡地里,犬牙相入,向者独画一州地形,则何以傅合他郡?望令诸路转运使,每十年各画本路图一上职方。所冀天下险要,不窥牖而可知;九州轮广,如指掌而斯在。”从之。会诏询御戎之策,淑抗疏请用古车战法,上览之,颇嘉其博学。咸平五年卒,年五十六。
淑性纯静好古,词学典雅。初,王师围建业,城中乏食。里闬有与淑同宗者,举家皆死,惟存二女孩,淑即收养如所生,及长,嫁之。时论多其义。有集十卷。善笔札,好篆籀,取《说文》有字义者千八百余条,撰《说文五义》三卷。又著《江淮异人录》三卷、《秘阁闲谈》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