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桥
沈阳永安桥
永安桥,俗称大石桥,位于沈阳市于洪区马三家子乡永安村。该桥始建于清崇德六年(1641年),是沈阳市现存比较完整的一座石拱桥。
永安桥在清初是一座重要桥梁,是清朝各代帝王东巡的必经之路。
永安桥为三孔石拱桥,全长37米,外宽14.5米,路面宽8.9米 ,桥头宽12米。桥身两侧分别立着十九根石栏杆,桥端的石柱上是圆雕的狮子,其它为荷叶状柱头。桥头两侧各有一对雕刻精美雌雄相望的大石狮。桥的栏板上装饰着柿蒂花纹和卷云纹,端柱外的抱鼓石上刻有鹿、虎、麒麟、犀牛、羊、蝶等图案。桥身的北侧有二龙探首,桥身南侧则露出一对龙尾,从远看,呈二龙驮桥之势,造型生动,别具匠心。
永安桥经历了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桥面损坏严重,1979年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将其修葺一新。
1988年该桥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抚顺永安桥抚顺永安桥是2005年7月1日修竣的,原拆除的老永安桥是抚顺浑河上年龄最长的桥梁。
抚顺人关注着永安桥的重建,因为它不是普通的桥。 历经92个春秋的永安桥已被拆除,一座具有新时代风范的永安桥即将诞生。在此桥新旧交替时刻,记者访问了家居永安桥头长达20年之久的抚顺地方史专家赵广庆先生。赵先生不仅研究过永安桥的历史,还亲眼目睹了这桥的风风雨雨。 赵先生首先从桥的历史谈起。他说,历史上的永安桥曾经燃起过两次战火,一次是日俄之战;另一次是抚顺解放之战。日俄战争之后,抚顺成为殖民地,解放战争之后,城市回到人民手中。讲到这里,赵先生感慨地说:“永安桥成为抚顺百年历史两大转折点的见证者和纪念碑。” 两个强盗,一场掠夺大战,在永安桥两侧展开。历史上把这场战争称作日俄战争“抚顺之战”。 1905年3月24日,日本“鸭绿江军”第11师团在山龙峪与马根丹一带的三八八高地,经过6天的争夺后,俄军败退至高尔山,筑堡以守。由此拉开了战争的序幕。 滔滔浑河是天然的屏障,谁占有永安桥,谁就控制了大河南北、高地平原。 赵先生说,这里所说的永安桥,是1905年初刚刚建成的桥梁。沙俄为了防止日军北进,充实前方军需,匆忙修建了一条由抚顺城经小东洲、马根丹到山龙峪的轻便铁路。在浑河的中部段架设一座宽4米,长294米的简易木桥。这就是永安桥的前身。 俄军扼守高尔山高地,日军炮兵阵地设在山嘴子(今儿童公园)。俄军由马根丹撤往高尔山时将木桥点燃,大火熊熊燃烧。时值春汛期,浑河流量较大,日军难以渡河。于是派出工兵,上桥灭火,抢修桥梁。同时在桥的下游60米处又临时架设小型木桥。在架桥时,不断遭到浑河北岸的俄军炮击,筑桥工程时断时续,修桥工兵经常躲进工事,以免遭到炮击。由于筑桥进度缓慢,更由于高尔山俄军炮火猛烈,一时难以渡河,因此日军58联队开始沿浑河西进,企图从现今的海城桥一带浅滩强渡浑河,占领葛布街,向高尔山发起攻击。 被点燃的木桥和新建的木桥,在当日夜11时修建完成。那座新修的木桥,因为由日本四国部队所修,战后被日本侵略者命名为“四国桥”。但这座桥因为过于简陋,不到1年时间就被大水冲垮。 日军第58联队直插抚顺城,于此同时,位于山嘴子的日军炮兵向高尔山发起猛烈炮击。现在高尔山塔身的弹洞,就是那时留下的痕迹。经过激战,日军于当日晚 5时占领抚顺城北关。这时高尔山俄军炮兵向永安桥和抚顺城进行炮击。北关的关楼被炮火击中,大火燃起,墙壁倒塌。上了年纪的抚顺人在解放初,还能看到南关和部分南城墙,而看不到北关的关楼和那里的城墙,就是那时毁坏的。 日军第2师团,在高尔山西侧偷偷地登上了高尔山顶,向俄军炮兵阵地发起进攻。顿时,俄军阵地开始动摇。3月11日,俄军开始向会元堡一带撤退,日军全部占领抚顺。 由此日本新强盗替代了沙俄老强盗。抚顺沦为日本殖民地,资源被夺,人民受难,长达40年之久。 赵先生讲到这里,心情沉重地说,永安桥在黎明前又成为新式武器的试验场。当时国民党军207师和独立守备师以永安桥为中心,布设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在桥南琥珀泉一带的山顶上,筑有层层地堡群,坑道相通,地表上设有多层铁丝网,网上有挂雷,坑下有绊雷。今儿童公园一带是国民党军炮兵阵地,从山上到炮位,设有卧地式铁丝网,并有大面积布雷区。从琥珀泉到东1路,有连接的地堡群。桥南的道路交叉口,设有高碉堡群和暗地堡群,形成坚固的永安桥封锁线。 赵先生说,这里所说的永安桥,并非前文所说的“四国桥”,而是经过多次改建后的桥梁。1907年由抚顺人张振声发起民捐,在原桥位置上修建1座77孔木桥。由于水患,桥刚完工,就被大水冲垮。1909年,抚顺县知县赵宇航通过借款,对原桥进行补修加固。工程竣工后,命名为“抚顺桥”。1911年春,河水又将桥墩冲垮,交通中断。1913年由抚顺炭矿出部分资金,又集民捐,在原桥的东侧易地新修桥梁。用红砖混凝土建桥基,用木材修桥体和桥面。桥宽4·7 米,长303米。建成后命名为永安桥,桥名的涵义是永庆安澜的意思。这是永安桥的最初得名。赵老说,永安桥的得名也有一番斗争,日本侵略者妄想用“四国桥”命名,而当时的抚顺县衙和民众一致主张用“永安”命名。在双方争执下,上报奉天省公署。省公署完全赞同用“永安”命桥名,挫败了日本侵略者的阴谋。 1931年9月,又从中长铁路运来废旧桥梁,改造了原有桥体。改造后的桥梁,宽5·2米,长304米。这就是抚顺解放前永安桥几经变化的历史。 1948年10月30日,我独立10师28团由浑河北岸攻占了抚顺城,开始向浑河南岸发起攻击。在攻击永安桥北头碉堡时,派出尖刀班,用炸药炸毁了碉堡,很快控制了桥北。在攻击桥南碉堡时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几次派出炸碉堡工兵,都遭到伤亡,没能成功。于是我军集中轻重机枪和9门六0炮,向桥南碉堡猛烈发射。在炮火掩护下,5名战士,携带重型炸药包,在桥面上匍匐前进,敌炮火猛烈,死伤3人,最终将桥南碉堡炸毁。正当我后续部队扑向桥南时,又遇敌碉堡群的猛烈阻击,经过3次反复争夺,才将敌军击退。我军控制了永安桥南端,大批主力部队向市中心推进。 永安桥回到人民手中,开始新的生涯。 赵先生讲到解放后的永安桥时,显现出一派喜悦的心情。他说,人民政府于1950年对永安桥进行了修复。1957年又对桥梁进行了整体改造,将桥墩加宽,车行道由原4·5米,改建为7米。桥两侧各加1·5米的悬臂式人行道。荷载标准由原来的汽———10级,提高到汽———13级。北端的行道纵坡由原来的 7·5%降到4%。宽度由原来的7米加宽到12米,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通行能力。1993年,市政府又投资500万元,对永安桥进行了改造。在原桥两侧各加宽4·5米,下部结构采用六式铁路军用桁架连续叠合梁。改造后的机动车道宽7米,两侧非机动车道各宽4·5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5米,进一步提高了通行能力。 这座年近百岁的桥梁,现在宣布“退休”了。在原址正在架设的永安桥将大放异彩。桥总长360米,桥面宽38米,双向6车道。桥的造型甚为别致。为两跨单斜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塔。主塔采用矩形体,呈天鹅造型。 我感到正在建设中的永安桥不仅气势磅礴,而且在造型上还有很深的涵义,反映着新时代的脉搏和抚顺的美好前景。
永嘉永安桥永安桥位于潘坑乡潘坑村水口,始建于清嘉庆十一年(806年),重建于1961年。系拱形石桥,跨越潘溪,离溪水面高30米,长30米,宽4米,桥系东西走向,桥孔用块石拱砌,其余均为山弹石叠砌。桥面两侧各设13组栏杆。
椒江永安桥位于椒江洪家街道挡港桥村,为石平桥,东西横跨小十泾支流。全长15.2米,宽1.48米,高度3米。桥面为三条石砌筑,桥墩用条石叠砌成井字形,每块条石相交之处,都打出凹槽,桥南面中间有文字,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所建。永安桥建造牢固简洁,极具地方特色,乡土气息较浓,为研究乡土桥梁建筑提供了实物依据。
景宁永安桥位于浙江省景宁县鹤溪镇团结路西鹤溪河,与环城西路连接。
宁德永安桥位于柘荣县乍洋乡溪口村,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为石构单孔拱桥。全长47米,宽5.6米,跨度25米,距水面高13.5米。桥面两侧石栏杆高0.75米,长36.7米,栏杆中部东侧石栏板阴刻“永安桥”三字。两对柱头各有石雕狮子一只。全桥气势雄伟,保存基本完好。桥北立永安桥、庆安桥、资寿桥、同安桥等碑志八通。1989年10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