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概述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俄语: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听 本姓朱加什维利,格鲁吉亚语:ჯუღაშვილი),)原名: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朱加什维利。前苏联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总理),斯大林、斯大林主义对二十世纪的俄国(前苏联)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斯大林逝世虽然已有半个多世纪了,但对于斯大林死亡之谜这个重要历史悬案目前仍无定论;还有关于斯大林的著作更是跌宕起伏!
基本信息栏中文名:斯大林国籍:前苏联出生日期:1879年12月21日逝世日期:1953年3月5日职业:政治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目录[隐藏]
人物生平大世纪年表婚宴与家庭推行个人崇拜人物评价斯大林主义
人物生平详见百科词条:斯大林
早年生活
斯大林出生于格鲁吉亚哥里一个贫困的下层劳动者家庭,是一名鞋匠之子。原名约瑟夫·朱加施维里。他15岁参加革命,在第比利斯东正教神学院读书时,因宣传推翻沙皇政府的思想被学校开除,随后参加了马克思主义运动,成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党员。
1912年斯大林在列宁的指示下创办《真理报》 ,并为苏共的政治活动筹集资金。他被俄国政府先后逮捕7次、流放6次,从流放地逃出5次。在这期间,他开始使用斯大林这个匿名,意为“钢铁的人”。在十月革命之后,他因为对列宁的支持而得到其重用。他曾参与指挥了察里津保卫战并获得胜利,从而熟识了苏俄红军第一骑兵军中的军人,这批军人后来成为苏联卫国战争(苏德战争)中红军高级指挥人员的中坚。在斯大林掌权后,察里津改名为斯大林格勒(1961年复更名为伏尔加格勒)。
担任苏联领导人
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中,斯大林并没有起主要作用,但是在随后的两年中他表现得积极出色,多次受到列宁的委派前往最关键的战线与国外武装干涉势力和国内反对势力作战,巩固了新生的政权。这一期间,在斯大林的主导下,俄国国家的名称由原来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改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这有使苏联成为 “未来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联合国”的意图。同时,斯大林还提出“在一个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的主张。1922年斯大林成为成为苏联共产党的总书记。列宁虽然欣赏斯大林的才能,但也曾批评斯大林太粗暴,担心他掌握无限的权力。有人甚至说列宁在他的政治遗嘱中曾建议将他“调离总书记职务”,而斯大林后来成功地销毁了这一遗嘱。
哥里市的斯大林塑像1924年在列宁去世后,斯大林联合季诺维耶夫和加米涅夫一起和托洛茨基斗争,他在俄共(布)第十三次代表大会选举上继续当选党的总书记,并获得最高领导权。1925年4月,在苏共十四大上,斯大林代表中央提出把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随后,斯大林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全力进行工业化,急于消灭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同时他也开始残酷消除其他政党和党内的反对派和政治对手,大搞个人崇拜和个人集权,以确保斯大林路线得以全面贯彻施行。
这样,在斯大林的主导下,在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后期这十几年里,苏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方面,斯大林通过两个“五年计划”,使得苏联这个传统落后的农业国家迅速改变了面貌,建立了完整的独立自主的工业和军事体系。这期间苏联的工业产值增加了4倍多,年平均增长16.8 %,重工业发展增加了9倍,年平均增长21.2 %。到1940年,苏联已经成为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工业大国。此外,1930年前后,在国家工业化迅速高涨,商品粮相对短缺的情况下,斯大林力排众议采用高压手段实行了农业集体化的政策,促进了苏联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贫农的生活处境,但也因其强迫流放数百万富农到西伯利亚与中亚,使之在国内外富裕阶层中极不得人心。另一方面,斯大林在30年代所领导的所谓“肃反”中对苏共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人和其他反对派人士展开了大规模的残酷“清洗”,将大量的干部杀害,包括当时红军第一批晋升为元帅的五人中的三位,以及列宁逝世时七名政治局委员中的四名[2];成千上万的人被处死,数以百万计的人被送进了劳改营。
斯大林在30年代还主导了苏联外交关系的改善和拓展以及苏联的法制建设。他先是同英法逐步改善了敌对关系,1933年又同美国正式建交。1934年苏联被接纳加入国际联盟并担任常任理事国,使得苏联完全走出了建国初期被孤立的处境,并以大国身份进入国际舞台。1936年底,斯大林在苏维埃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新宪法草案》的报告,大会随后通过了苏联宪法草案(这部宪法也被称为“斯大林宪法”,之后的苏联宪法虽几经修改,但都以此版本为基础),从法律上规定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
斯大林像二战期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为了对付英法等国对希特勒的“绥靖政策”,斯大林和希特勒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试图将“祸水西推”。1939年,在德国入侵波兰后,苏联红军进军占据了西白俄罗斯、西乌克兰、芬兰与维斯瓦河以东的波兰,很多人认为这实际上是与德国共同瓜分了波兰领土。之后,苏联以防御来自西方侵略的名义,以军事威胁或局部战争手段,合并了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以及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芬兰的卡累里阿地峡。
1941年,横扫西欧大陆的希特勒决定把其战略重心由西方转向东方,筹划了代号为“巴巴罗萨”的侵苏计划。6月22日,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发动闪击苏联的战争。面对德国的进攻,斯大林担任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和苏联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并于7月3日发表演说,号召苏联人民不仅要消除本国面临的危险,还要帮助在德国法西斯奴役下的欧洲各国人民。
苏德战争初期,苏联严重失利,入侵后一个月,德军占领的苏联领土相当于法国领土的两倍。但是,在经历了短暂的心理震荡之后,苏联全体军民在斯大林的最高指挥下开始奋起抵抗,逐渐扭转了战局。1941年11月初,德军逼近苏联首都莫斯科,但斯大林始终留在城里组织大反攻,当月7日,斯大林照常在红场举行阅兵式,受阅部队随即从红场直接开赴前线。在斯大林的亲自指挥下,莫斯科保卫战取得了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法西斯德国的第一次大的军事失败,被认为是“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之后德军被迫改闪击战为持久战。
1943年2月,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歼敌33万人,此役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943年7月,苏联又取得了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这场胜利的意义,用斯大林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如果说斯大林格勒会战预示着德国法西斯的衰落,那么库尔斯克会战则使它面临灭顶之灾”。1945年5月,苏联红军攻克德国首都柏林,德国被迫无条件投降。同年,斯大林获苏联大元帅军衔。
二战之后,根据美、苏、英等国在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的划分,斯大林确立了苏联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并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但在对待同为共产党政府的南斯拉夫时,斯大林采用大国沙文主义的手段,并在东欧各国推行清洗资产阶级精英分子的运动。此外,二战后中国政府也在斯大林的重压下被迫同意外蒙古作为“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
逝世
斯大林于1953年3月5日因中毒去世,享年73岁。他的遗体被保存在莫斯科红场的列宁墓中,供瞻仰参观。
斯大林去世之后,赫鲁晓夫在朱可夫元帅的帮助下,将贝利亚逮捕枪决,罢免了继任的苏共总书记马林科夫,最终坐上苏联的第一把交椅。并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做“秘密报告”,全面批判否定斯大林,斯大林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声誉在全世界受到极大的影响,非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大量党员退党。赫鲁晓夫还把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墓中移出来火化,骨灰埋在了克里姆林宫墙下。
大世纪年表1879年12月21日,出生在高加索格鲁吉亚的哥里城。 1894年,进入梯弗里斯(今第比利斯)东正教中学读书期间,开始研读马克思的作品并参加革命活动。 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梯弗里斯组织。 1900年,开始参加地下政治活动,在高加索一些工业中心组织罢工、示威。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分化为孟什维克派和布尔什维克两派后,斯大林参加了布尔什维克派。 1904年12月,领导巴库工人大罢工。 1902年4月至1913年3月间,因参加革命活动而被捕7次,多次被流放和监禁。 1912年2月,被选入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主编苏共的机关报《真理报》。 1913年7月至1917年3月,再次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1917年,协助列宁组织和领导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胜利后参加了以列宁为首的第一届人民委员会。 1918年至1920年,在苏俄国内战争时期担任民族事务人民委员和国家监察部人民委员。 1922年至1952年10月,连续当选为苏联党中央总书记。 1922年12月,在第一次全苏苏维埃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报告,提出了“在一个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的主张。 1928年,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全力进行社会主义化和工业化,通过几个五年计划使苏联这个落后的农业国家迅速发展为世界领先的工业大国和军事强国。 1934年底开始,斯大林发动了一场政治恐怖风暴,处决了许多曾支持他掌权的老党员以及苏联红军和苏联红海军的大多数中高级军官。 1936年,在苏联红军和红海军中实行红军式军衔制。 1936年12月,在第八次苏维埃非常代表大会上批准了在斯大林领导起草的第一部苏联宪法,即所谓“斯大林宪法”。 1940年,恢复实行俄罗斯传统军衔制。 1941年5月至1946年3月,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后改称部长会议)主席。 1941年6月任国防委员会主席,同年8月任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 1941年冬季,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期间,斯大林始终留在首都组织大反攻,带领苏军先后赢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使二战的形势出现根本转折。 1945年2月,参见雅尔塔会议,与美、英共同确定了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各国利益分配的基本问题。 1945年6月,获苏联最高军衔“大元帅”称号。 1946年3月至1953年3月,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1952年10月联共(布)十九大将中央政治局改组为苏共中央主席团时,斯大林当选为中央主席团委员和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因中毒去世,遗体经防腐处理后安放在列宁墓。 1956年,赫鲁晓夫主持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 1961年,斯大林的遗体被火化后掩埋在克里姆林宫红墙下。
婚宴与家庭斯大林1904年结婚,三年后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斯瓦尼泽死于痨病,其子雅可夫在苏联卫国战争中任苏联红军西方面军炮兵连上尉连长,1941年被德国军队俘虏,后德军提出交换被俘的德军保卢斯元帅,被斯大林以“我不会用一名将军(元帅?)交换一名士兵。”的回答断然拒绝。1944年雅可夫在德国的俘虏营中扑向380伏电网自杀。
1919年斯大林再度成婚,第二任妻子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在1932年去世,死因为自杀,但有传言说是斯大林杀的,或说是他指使人杀的,娜杰日达的兄弟不久之后身亡,加深了人们对娜杰日达死因的疑问。娜杰日达生有两个孩子,儿子瓦西里是空军飞行员,24岁成为苏联最年轻的空军少将,因指挥发生严重的飞行事故被撤职,后来变成了酒鬼,被关进了监狱,于1962年死去。斯大林疼爱有加的女儿斯维特拉娜,于1967年从苏联叛逃到美国。斯韦特兰娜的女儿,也就是斯大林的外孙女是一名火山科学家,从年轻时就定居在堪察加半岛的火山观测站,她反对母亲的政治立场。
在俄罗斯还有一种说法,历史学家从绝密档案中发现斯大林还曾经有过一个私生子。
推行个人崇拜斯大林在苏联建立了他自己和列宁的个人崇拜。他不顾列宁的遗孀反对,将列宁这位苏维埃创建者的遗体安放在水晶棺内供人瞻仰。斯大林也曾是大规模敬爱甚至是崇拜的中心。一些城镇、乡村、城市以他的名字命名,还有斯大林奖,斯大林和平奖等等。这种个人崇拜在苏联卫国战争(俄语的意思是“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后达到了顶峰,他的名字甚至被写入新的苏联国歌。斯大林成为了诗歌、音乐、绘画、电影等各种文化作品的焦点。
托洛茨基曾批评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认为建立这样的个人崇拜将个人价值凌驾于党和阶级之上,违反了社会主义和布尔什维克的价值,从而没有人能对斯大林进行个人批评。
有人认为,延安整风后毛泽东效仿斯大林在中国共产党内建立了自己的个人崇拜;这种个人崇拜也被金日成、金正日、卡斯特罗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所仿效。
斯大林为列宁修建了列宁墓,将列宁的遗体体使用科学技术,安放在水晶棺里供人们观看,自己死后的遗体也被安放在水晶棺内,放在列宁墓里
但是后来:
1961年10月17日至31日召开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会议上,斯大林及其“个人崇拜”受到了赫鲁晓夫和其他发言人的猛烈批评;代表大会决定将斯大林的尸体从列宁墓中移出。1961年10月31日夜,斯大林的尸体被移出列宁陵墓。士兵们七手八脚地抬下盛殓斯大林遗体的水晶棺,取出来保存完好的尸体,放入一口湿漉漉的、粗糙不堪的棺材内。然后,将斯大林火化,骨灰盒被洒到克里姆林宫红墙里。
人物评价斯大林是东西方公认的备受争议、影响深远、极其复杂矛盾多面的历史巨人。对他的评价从基本肯定、功大于过、过大于功、到基本否定都大有人在,却没有人能够否定他的在人类二十世纪历史中的极端重要性。
多数人都承认斯大林对于苏联成立后政局的稳定、以及苏联经济军事发展的巨大贡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苏联已经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改造,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了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强大的工业化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斯大林抓住英法等西欧国家衰落、日益丧失世界政治中心的时机,加强同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协商合作,共同筹划安排战后的世界秩序。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的大国地位在经济、军事和国际政治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全面加强,领土进一步扩张,最终成为与美国共同主导世界事务的超级大国,同时,苏联也进入了军事的核时代。
多数人都承认斯大林为打败法西斯德国以及同盟国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斯大林的最高领导下,苏联工业化后的巨大威力得到了检验,在苏联红军和广大人民的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下,法西斯德国由盛转衰,最终走向覆灭。可以说,在1941年到1945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苏德战争)期间,斯大林作为苏联的最高统帅表现出了钢铁般的意志和卓绝的才干,成为了反法西斯同盟中最著名的领袖之一,为二战以反法西斯力量的完全胜利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不过,也有军事史学家也指出,斯大林30年代整肃导致红军军官、将领素质大降,是卫国战争初期红军损失惨重的主因之一。
许多人指责斯大林是过于残酷和犯下严重罪行的独裁者,在列宁去世后执政苏联的30多年间多次进行党内外的清洗活动,使一大批苏共党和军队的优秀干部遭到残酷迫害,许多人还指责斯大林利用政治保卫局、内务人民委员会(克格勃的前身)等组织严密控制人民的思想言论。至今,在斯大林时代被迫害的人的总数已经无法查明,特别是按照不同的统计、对时间范围的不同定义以及对于被迫害致死的不同定义(例如是否包括在迁徙中死亡的人数等等),所得到的结果往往大相径庭。其中一种说法是共约170万人被关押,近70万人被处死。
很多人认为斯大林对那一历史时期共产主义势力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起了重要作用,正是由于斯大林的作用,东欧的各卫星国才建立了共产主义。也有很多人指责斯大林在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时,把苏联一国的经验绝对化,忽视了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采取了不少不妥当的做法,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例如,共产主义在中国获得胜利就主要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斗争的结果。
很多人认为斯大林个性的突出之处是残忍,没有丝毫的怜悯之心。但多数人都承认斯大林有着卓绝的才干、旺盛的精力、坚毅不拔的品质和敏捷灵活的思路。同时,斯大林对各种艺术门类,特别是文学和音乐也涉猎良多,都有不俗的品味。
曾与斯大林又斗争又合作了几十年的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1959年12 月21日斯大林80诞辰之际(当时斯大林逝世已经6年)在下院发表演说时说:“对俄罗斯万幸的是,在她经受艰难考验的年代里,领导她的是天才而且坚韧不拔的统帅约·维·斯大林。他是一位杰出的人物,赢得了他所生活的我们这个残酷时代的敬仰……他的著作有一股磅礴无比的力量。这股力量在斯大林身上是如此巨大,以至在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的领导人中,他仿佛是无与伦比的……他(斯大林)接受的是还在使用木犁的俄罗斯,而他留下的却是装备了原子武器的俄罗斯。”
同样是与斯大林又斗争又合作了几十年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最高领袖毛泽东对斯大林的评价是:“斯大林不是在所有问题上,而是在一些问题上犯了错误”,“斯大林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总起来还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1989年东欧剧变后,匈牙利等国摆脱了苏联控制,在2004年4月2日加入欧盟前,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市市长办公室发表的声明称:“斯大林对人类、欧洲、匈牙利、匈牙利人民、布达佩斯和布达佩斯市民犯下了严重的罪行。”同时剥夺了斯大林于1947年被当时的布达佩斯市政府授予的荣誉市民称号(这项荣誉是为了表彰他领导的苏联红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把纳粹德国军队赶出匈牙利)。
苏联解体多年后,在俄罗斯的政治家和普通百姓中出现了一些重新正面评价斯大林历史作用的呼声,认为“斯大林是一个非凡的人物”、“是20世纪杰出的人物之一”。俄罗斯的民意调查表明,近三分之一的人认为“凭伟大的卫国战争的胜利可以原谅斯大林的一切”,几乎有一半的俄罗斯人对斯大林主要持正面评价。总统普京在就职演说中把斯大林说成是“不能忘记的人”。俄共总书记久加诺夫更声称“斯大林不仅是20世纪俄国历史,而且是整个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活动家”。
斯大林主义斯大林主义是指苏联和受苏联影响的共产主义国家,在斯大林统治下及其之后的共产主义理论,主要包括了斯大林的政治经济外交主张。但是,斯大林本人从来不承认自己创立了任何同
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列的所谓“斯大林主义”,一直以来他都认为自己是列宁的学生。很多人认为斯大林主义的一个核心是中央集权体系。里昂·托洛茨基认为斯大林主义体制的本质是独裁政策,这个解释被反对斯大林主义的评论家们广泛运用。斯大林主义还经常被他们称为“红色法西斯主义”。
也有很多人认为斯大林主义其实是西方反共势力强加给斯大林的。毛泽东就曾经说过:“如果一定要说什么斯大林主义的话,就只能说,首先,它是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这是主要的一面;其次,它包含了一些极为严重的、必须彻底纠正的、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错误。”他尖锐的指出:“所谓非斯大林主义化就是非马克思主义化,就是搞修正主义。”
图为 苏联出版的斯大林和毛泽东宣传海报。事实上斯大林的身高不到1.70米,比毛泽东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