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妫
息妫(gui 第一声 与“归”同音),春秋时期陈国人,生卒年不详。陈国先祖曾为舜的后裔,世居妫水,后以此为姓,文王灭商后被封在河南舞阳一带。息妫应为陈国公主,无名无字,嫁息侯而称息妫。这是春秋的礼制。 息妫事迹,所述颇丰,然多不可考。如说她貌美如花:“目如秋水,脸似桃花,修短适中,举动生态”,却不知见于何书。从能查到的典籍考证,她天生丽质当属事实,但美到何种程度却不得而知。后人对她美貌的想象,多来自两个史实:一息候、蔡哀候、楚文王曾为她争风吃醋,大动干戈,最后导致息国的灭亡。二文王死后,其弟斗元在她寝宫外筑台歌舞,日夜挑逗,后终因她失位丧生。 两件事都见于左传,后人多以左丘失明,所作多伪,尤其是息国故人所撰县志,称息妫被掠后,三年不语,终于趁文王田猎之机,与息候私会,双双殉情,后人在其殉情处植桃花,建桃花夫人庙以记念她。这种说法源于汉阳的民间传说。汉刘向《烈女传》上说,楚文王灭息,虏获息君夫妇,息夫人自杀,息君亦自杀,国破家亡之时双双自尽。 更为奇妙的是《吕氏春秋》记载说,楚文王欲取息、蔡,先佯和好蔡侯,与其谋取息。蔡侯说:“息夫人,吾妻之姨也。吾请为飨息侯与其妻者,而与王俱,因而袭之。”楚文王依计照办,遂取息。“旋舍于蔡,又取蔡。” 同一件事而有多种版本,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所谓兼听则明,多收集,才能综合取舍。从上述记载至少可推断以下事实:一息夫人很美;二息国为楚国所灭;三蔡候在其中发挥了作用;四作为受害者的息夫人遭遇为后世同情。 然而,问题却并非这么简单。息妫与蔡妫同为姊妹,蔡候招待息妫时她也应在座吧,为什么她没什么反应呢?既为姐妹蔡妫何以未以美貌传世,楚文王既灭息掳息妫,何不趁势灭蔡而收蔡妫呢?《左传》庄公十年记载:蔡哀侯娶于陈,息侯亦娶焉。息妫将归,过蔡。蔡侯曰:“吾姨也。”止而见之,弗宾。息侯闻之,怒,使谓楚文王曰:“伐我,吾求救于蔡而伐之。”楚子从之。秋九月,楚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 左氏在行文间应该有对息候的责难吧,孙武三十六计假道伐虢中就引用此事,意为息候引狼入室,有自食其果之意。试想,蔡候如何不敬,而令一个男人认为受到污辱?酒宴之上,语辞狭邪,小偷小摸,至多搂搂抱抱吧。息妫却无说辞传世,她是胆小害怕,还是碍于姐姐的情面?春秋时盛行嬴妾制,姐妹同事一夫的现象相当普遍;况且当时女子地位低下,蔡候当然不会只有蔡妫一个妻妾,蔡妫想投其所好还来不及,怕是不会对丈夫酒后乱性有什么异议吧? 但息妫却并非没有口才,庄公十四年:“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楚子以蔡侯灭息,遂伐蔡”。面对质问息妫应对委婉得体,颜面尽顾,由此可以大致推想,息妫在蔡被戏弄时只所以忍而不发,是有所顾忌。 她顾忌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息候的名誉,二是蔡国的国力。息侯的先祖子羽据说是文王的三十七子,不知是因为庶出还是无一寸战功,被封到远离中原的息地。而蔡侯的先祖则不同,蔡叔度是武王的同母亲兄弟,据《史记》管蔡世家记载:“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次曰焻季载。……同母昆弟十人,唯发、旦贤,左右辅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发为太子。及文王崩而发立,是为武王。伯邑考既已前卒矣。” 最先,武王把蔡叔度封在上蔡,管叔鲜封在郑州的管城,让他们协助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治理殷民;叔旦被封在鲁国,史称周公。但武王死后,他的儿子成王太小,周公旦摄政,管蔡二位以为周公要争天下,就合谋造反。被周公击败后,管叔被杀,蔡叔被流放,“与车十乘,徒七十人从”,这也是周公英明之举吧,造反一定要杀头,但因为他是摄政,二人造反因他而起,若都一起杀掉,会给人灭口之嫌,当然也就起不到惩前毙后、治病救人的效果了。 蔡叔死后,他的儿子胡温良恭俭,周公赶紧向成王提议,让他到鲁国做官,结果鲁国大治,于是又重把胡封到上蔡,是为蔡仲,以奉蔡叔之祀。蔡仲死,子蔡伯荒立。蔡伯荒卒,子宫侯立。宫侯卒,子厉侯立。厉侯卒,子武侯立。武侯卒,子夷侯立。夷侯卒,子厘侯所事立。厘侯卒,子共侯兴立。共侯二年卒,子戴侯立。戴侯十年卒,子宣侯措父立。三十五年,宣侯卒,子桓侯封人立。二十年,桓侯卒,弟哀侯献舞立。 就这样传了十代,到了蔡哀侯。 蔡哀侯名献舞,排行老三,桓公当政时一直在陈国。公元前694年,蔡桓侯卒。据《韩非子》记载,他是因不听良医扁鹊的忠告而病死的。当时献舞在蔡国人的声誉很高,就被陈国送回,并立为国君。 这一年鲁桓公也死了,而且死得更加不明不白。春天他与齐襄公在济南附近会见,然后又带着妻子文姜到了齐国国都访问。文姜是齐襄公的妹妹,这此出行大概是以归宁为名吧。但没想到他们兄妹长期通奸,这次碰巧被鲁侯发现。四月十号,齐襄公请桓公吃酒,然后让公子彭生送他回去,桓公就在车上死掉了。当时齐强鲁弱,鲁国人没有充分的证据,只要求杀掉公子彭生了事。第二年鲁庄公即位,她母亲文姜干脆就留在齐国不回了,庄公与她断绝了母子关系。 四年后,江汉霸王楚武王死在征讨随国的道路上,但随行的令尹斗祁秘而不宣,直到与随国签了合约,回到楚都时才公布武王的死讯。他的儿子文王第二年即位,这一年是公元前689年。 关于息国的消息,我们所知甚少。《春秋》是鲁国史官的记述,多写战乱,对象多以大国为主,地域上限于中原一带。只是在公元前712年,记载了息国与郑国的一场战事。息侯与郑伯一言不和,息侯就带兵讨伐郑国,结果在郑国的边境被打得狼狼大败。很多人因此嘲笑息侯,说从这一点得知息国将要灭亡,因为息侯作为一国之君,不量德量力,不审时度势,不能与亲戚搞好关系,也不能明辨是非真假,却想以武力威胁别国,自讨其辱,活该! 郑与息都是姬姓国,但郑国处于中原,国力较强,多与诸侯亲近,息国地处大别山界,淮水之滨,古称淮夷的地方,周围是尽罗、黄、江、英、邓、随、申等小国,还数蔡国强大些,且与息同为姬姓,所以亲近些。但此次伐郑,蔡国并未出兵相助,可见蔡息也是泛泛之交。或许,当时的蔡侯并不赞成息侯的这种维护尊严的行动?但不管怎样,这次争斗的失败,在息人的心中留下了极大的阴影,此后几十年中,再无值得史官一书的战事。 可树欲静而风不止,南方近邻楚国自从楚武王执政后,积极推行军事扩张政策,兼并了江汉一带许多小国,国力和疆域只有当时的齐国可堪匹敌。这时也极想违反周天子的禁令,插手中原纷争。息国与楚国的交往如何,现在也不可考证。但除了地理上的原因,语言的隔阂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其实楚国社会相当进步,体现在铸造和农耕技术上,与秦国不相上下。但在文化上的却相当落后,或许是一直被视为蛮族,不与中原通婚的原因吧,他们的服饰与语言,多被中原取笑。 陈国的国力应该介于鲁卫之间吧,属于二流国,但陈国却是出美女的地方,所以多与诸侯联姻,当时的周王的皇后,就是陈国的公主。靠着这内戚这点号召力,也是经常会盟,频繁干豫别国内政。所以息侯来来问聘时,就非常自然把息妫嫁了过去吧。 息妫是春秋时代著名的美女。当时诸侯国息国和蔡国都本是友好邻邦,其国家元首蔡侯、息侯分别取陈国美女姐妹为夫人,有一年,息侯夫人息妫回陈国娘家探亲,路经蔡国,就顺便去探望姐姐。就着一个不经意又符合人之常情的决定,对息妫、息国、蔡国乃至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产生了深远而惨烈的影响。正是:晴天不肯去,只待雨淋头。 蔡侯一见不由大为心动,起了歹意,对息妫胡言乱语动手动脚。利刀割体痕易愈,恶语伤人恨不消,息妫大怒,拂袖离去。
息妫回到息国和息侯哭诉,息侯登时火冒三丈,心想真是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蔡侯竟做出这等事来,此仇不报非君子是!但是凭借息国的军事实力,估计也打不过蔡国,最多是双方平分秋色,卓识伤脑筋啊。
用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难。息侯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想来想去想了个昏招:去找楚文王,请楚国假装来攻击息国,连襟蔡侯一定会发兵相救,等他来了,息、楚兵合一处将打一家,轻松干掉蔡侯。楚国依计行事,果然顺利捉住了蔡侯。
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由于强大的楚国加入,息侯就已经失去了对局势的控制力,楚国把蔡侯捉住,本想交给息侯处置,但蔡侯也不会任人宰割,心出一狠招,正是:莫待是非来入耳,从前恩爱反为仇。于是蔡侯发发狠,告诉楚王说:都是息侯有一妻子的美丽动人。
楚文王刚开始还不信,毕竟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见,于是亲自去了一趟息国,亲自见到了息妫,不由被其美丽所打动,于是亲自把息国灭了,把息妫娶回了楚国作小妾。正是:路逢侠客须呈剑,不是才人莫献诗。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
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可怜息妫,被楚文王带去入了后宫,无依无靠,没招没落,慨叹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楚国势力强大,没有人能救得了她,有心一死了之,但那样的后果势必导致楚王杀掉息侯等一干人等,说不定陈国也会受牵连,于是决定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忍辱负重,甘心嫁给楚王,结婚三年后为楚王生了两个儿子。但为了表示对前夫的情谊,始终不肯开口说话,守口如瓶,防意如城。楚王十分恼火,却又无可奈何,就迁怒于蔡国,发兵大举进攻,蔡国不堪一击,楚王发现对手实在太弱,于是拿了蔡侯献上的珍宝回国,自封为王,与周朝天子分庭抗礼。
一日,息夫人借楚王外出打猎的机会,跑到了城门与做了守门小吏的息候私会,继而双双撞死城墙。
楚文王回来后,知道了这件事,竟以诸侯之礼将二人合葬在汉阳城外的桃花山上。后人将息夫人称为桃花夫人,并在汉阳建了一座桃花夫人庙以示纪念。
万事皆已定,浮生空白茫。光阴黄金难买,一世白驹过隙。委身居楚地,转眼两千年。龙归晚洞云犹湿,麝过春山草木香。息夫人的故事流传后世,不知是因为她的美丽、因为蔡侯的昏庸,还是因为楚王的霸权。秋至满山多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不知世间有几朵桃花能千古红艳、万代闻香?
-----------------------------
整理补充:
桃花夫人妫恨兮,史称息妫,是春秋时陈国(今淮滨)的公主,先为息国君夫人,后为楚国王后.她出生在深秋,却满园桃花盛开;一出生就引来了百鸟朝凤,额上带着桃花胎记,仿如桃花女神转世.可是陈国智者却预言她的到来会引来生灵涂炭.她贵为公主却从小就远离王宫,伴着乳娘长大.因为面若桃花,又称桃花夫人.
当时的楚国正处于强盛阶段,消灭了邓国,攻克了权国,征服了随国,击败了郧国,与绞国缔结了盟约,使息国成为楚国的附属国。汉水以东的小国,没有不在楚国面前称臣并向楚国进贡的。只有蔡国(今河南上蔡),仰仗与齐侯连姻, 没有屈从楚国。中原各诸侯国曾联合用兵,都没有战败楚国。到了文王熊赀 时,称王已经两代了。文王有斗祈、屈重、斗伯比、薳章、斗廉,鬻拳等人 辅佐,始终对汉阳虎视眈眈,而且大有侵占中原的意图。
那位不与楚联盟的蔡哀侯献舞,同息国君侯先后娶了陈国的公主作自己的夫人,嫁到蔡国的是息妫的姐姐.
公元前684年,息夫人回陈国探亲,顺路到蔡国探望姐姐.谁知在接风的宴席蔡侯竟调戏息妫,不仅言语轻薄,更拉住妫氏的手不放。息妫为了国君夫人的尊严,不待盛筵结束,便匆匆率领从人拂袖而去。盛怒之下的息妫回到息国,将此事告诉了息侯。息侯决意报复,无奈息国力量薄弱,根本不是蔡国的对手,于是息侯向楚王献计,由楚国假装攻击息国,让息国向连襟的蔡国求救,再合兵进攻蔡国的军队.此计对楚国百益而无一害,楚王自然是毫不犹豫地答应.
依计行事,蔡侯果然亲率大军来救,安营未定,楚兵与息兵四面包围进攻,蔡侯在黑夜中仓皇突围,奔至息城,息候却紧闭城门。蔡侯走投无路,大败而逃,楚军从后面紧追不舍,一直到莘野才捉住哀侯,把他带回了楚国。此时息侯大张旗鼓地犒劳楚军,蔡候方知中计,但已悔之晚矣。这也是后来春秋战国的各个国家出兵救援,都必须有求救国的皇子为质才出兵的原因.
蔡侯既对息侯恨之入骨,又对楚国师出无名而愤怒异常,在楚营大骂不已,楚文王大怒,下令烹杀蔡侯以祭太庙。楚国的忠耿大臣鬻拳犯颜直谏,指出:“大王准备问鼎中原,若杀蔡侯,别的小国都害怕了!会结成联盟与我国为敌,不如放了他,结为盟友。”楚文王虽然明白这个道理,总认为蔡侯太嚣张,仍然坚持烹杀蔡侯。事情十分危急!鬻拳愤怒地冲到楚王座前,左手抓住文王的袖子,右手拔剑厉声喝道:“臣与陛下就是都死了,也不忍看到楚国丧失诸侯中的盟友!"楚文王大惊失色,连声说:“好了好了!我听你的!”下令赦免了蔡侯。鬻拳这时匍伏在地,说:“大王能听臣的建议,是楚国之福,然而臣子胁迫君王,罪当万死,请杀了我吧。”
楚文王叹了一口气说:“你的忠心可昭日月,寡人不怪罪你!”
鬻拳却说:“大王虽然赦臣,我却不能自赦!”手起剑落,鬻拳的一只脚被砍掉,并大声对群臣说:“人臣有对君上无礼的,就应该受这样的处罚!”
楚文王命人用棉匣将鬻拳的断脚装起来,放在太庙之中,以表示永久自责,因为不能接受有利于国家利益的好意见,使忠臣受到摧残。文王让医生给鬻拳治病,病好后却不能走路了。楚王就让他作大阍的官职,负责掌管城门,尊称为太伯。
蔡侯回国前,楚王在宫中设宴为他饯行。怀恨在心的蔡侯在酒宴上,极力向楚王称赞息夫人的美貌.不久,好色的楚王果然率领大军,以巡视为名来到息国。息侯不敢怠慢,连忙设宴迎接楚王,楚王便说:"我为尊夫人尽了力,如今夫人怎么连为我倒杯酒都不肯呢?"息候惧于楚国的武力不敢拒绝,不一会息妫便穿着整齐地走了出来,端起酒壶倒了一杯酒.楚王惊为天人,本想亲手接过,却见息妫不慌不忙地将酒杯递给仆人,再转递给楚王.待楚王一饮而尽,息妫就拜谢回宫了.
回到住所的楚王满脑子都是容貌艳丽的息妫,辗转反侧不能入睡.转天楚王以答谢的名义也在住所设宴,却暗备伏兵.他假装醉了,对息侯说:"我对你夫人有大功可言,今天三军在此,你夫人就不能替我慰劳一下三军将士吗?”息侯推辞说:“我们小国不能满足您的要求,望您能为我小国考虑一下。”(废话,她老婆又不是妓女,是个男人就不该答应!)楚王一下子拍案而起,大声道:"匹夫之人,背信弃义,难道用巧话来拒绝我吗?左右的人还不给我拿下!”息侯正要申辩,四面隐藏的将士突然冲出,薳章和斗丹二将一下子就把息侯抓往并捆了起来。楚王然后带着将士直奔息国的王宫找息妫。息妫听说出现乱子,自叹道:“引狼入室,咎由自取!”说完就欲投井徇情。斗丹抢上前一把抓住,拉住她的衣裙说:“夫人难道不为保全息侯的性命考虑吗?您这样俩人都活不了。”最后楚王答应不杀息侯,不毁息国宗庙, 将息妫封作了楚国夫人。但堂堂息侯却被近乎侮辱地封作了楚国都城的守门小吏。
三年里,息妫在楚宫中备受宠爱,甚至为楚王生下了两个儿子,却始终不发一言.楚文王十分纳闷,一定要息妫说出道理来,妫氏万般无奈,才泪流满面地说道:“我不能为丈夫守节而死,又有什么面目同别人谈笑呢!”
不久楚文王出城打猎,预计两三天后才能回宫。息妫趁此机会,悄悄地跑到城门处私会自己的丈夫,两人见面,恍同隔世,她边哭边说:“妾在楚宫,忍辱偷生,初则为了保全你的性命,继则为了见你一面,如今心愿已了,死也瞑目。”息侯伤心欲绝,安慰妫氏说:“苍天见怜,必有重聚之日,我甘任守城小吏,还不是等待团圆的机会么!”但息妫心愿既了,再不愿忍辱偷生.干脆以死明志,头撞城墙而死,息侯阻拦不及,顿时万念俱灰,也撞死在城下。
当楚文王打猎回来,知道了这件事,竟也以诸侯之礼将息侯与妫氏合葬在汉阳城外的桃花山上。后人在山麓建祠,四时奉祀,称为“桃花夫人庙”,至今仍为汉阳的名胜之一。
另附相关诗词:
王维《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
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
不共楚王言。
杜牧 《题桃花夫人庙》:
细腰宫里露桃新,
脉脉无言几度春。
毕竟息亡缘底事?
可怜金谷坠楼人!
邓汉仪[清朝] 《题息夫人庙》:
楚宫慵扫眉黛新,
只自无言对暮春。
千古艰难惟一死,
伤心岂独息夫人。
洪亮吉《题息夫人庙》:
空将妾貌比桃妍,
石上桃花色可怜。
何似望夫山上石,
不回头已一千年。
纳兰容若 《采桑子》:
桃花羞作无情死,
感激东风。
吹落娇红,
飞入窗间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
也为春慵。
不及芙蓉,
一片幽情冷处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