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亲
抢亲就是未婚男子将喜欢的未婚女子抢到自己家结婚成亲,这种习俗,云南有几个少数民族均有,但这只是男女双方商量好的一种婚嫁方式。然而,德宏州梁河县的阿昌族抢亲却有所不同,分为三种情况:
一种是男女双方自由恋爱有了感情,但说亲时女方父母不同意,这时,男女青年便私下定好日子,让男方来抢亲。男方按约好的日子,邀约伙伴深夜摸进女方家,拉着姑娘就跑,姑娘有意高声喊父母,以示自己是被人抢走的。由于女方父母毫无准备,这种抢亲大都顺利。
二是姑娘有了自己的意中人,而父母又硬要为姑娘选定其他女婿。在两个男子喜欢一个姑娘的情况下,其中一个男子便约同伴把姑娘抢回家中,未抢到姑娘的另一个男子,只能眼巴巴地望着姑娘被抢走,而不能半路截取,这是阿昌族的规矩。
三是男女双方在恋爱过程中立下山盟海誓,但女方中途变心,男方便组织人趁姑娘外出不备抢起就跑。 抢亲到家,一进门就放鞭炮,当即拜堂。当夜或第二天一早要将姑娘领到较远的亲戚家住下,有时还要躲进深山,直到双方家长谈判妥当才双双回家。
----------------------------------------------------------------------------
中文名称: 抢亲
外文名称: Snatching a Bride
类别: 传统舞剧
剧情介绍
媒婆领着地主、打手抬着花轿去山村抢亲。
村姑在山上采蘑菇并与心爱的猎人相会。发现一只熊,猎人忙去追捕。
媒婆和地主找到村姑,哄骗未成,即抢亲,自己先行,打手抬花轿后跟,至山路上遇熊,吓得媒婆与打手弃轿而逃。猎人追来,捕到熊,并发现轿里的村姑,二人生计,将打晕的熊披上红披塞进轿中。天晚林暗,媒婆与打手偷偷回来急忙抬起花轿回府。猎人与村姑随后跟踪。
华堂内张灯结彩,宾客齐来。地主披红戴花接受贺喜。花轿临门,媒婆扶出“新娘”,宾客争相围观,七嘴八舌:怎么这么胖?怎么这么高?还有股什么味?媒婆张罗着鸣炮奏乐,地主揭开盖头,呀!是狗熊!惊醒的熊大闹华堂,吓得满屋鸡飞狗跳。猎人同村姑赶来,怒斥地主,猎叉一挥,熊扑向地主,众宾客狼狈不堪。
责任者
演出单位: 全总文工团前身
责任描述
创作者编导:全总产业文工团舞蹈队。执行编导:宋安江、石平。作曲:万林、茅地、于峰。服装设计:段纯麟。
演出者主要演员:蒋玲(饰村姑),杨进(饰猎人),向炳文(饰媒婆),李如祥(饰地主),赖成金(饰熊)。乐队:产业文工团民乐队。指挥:于峰。
演出介绍
演出大事记
《抢亲》以地道的民间舞表演民间故事,民族特色鲜明,人物生动,情节有趣,创小型喜剧体裁舞剧的先声。演出后备受欢迎,反映强烈。全国各地来学习的有中央歌剧舞剧院、北京舞校、中国煤矿文工团和十四个省、市的二十六个歌舞团、队及人民解放军空政、海政、战士等歌舞团。这些单位都曾排练上演《抢亲》,并曾分别带往希腊、日本和东欧国家演出。第三次全国文代会总结报告中表彰《抢亲》为优秀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