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爪藤

名称 : 猫爪藤
学名 : Macfadyena unguis-cati
英文名:Cat's Claw Vine
分类 : 紫葳科Bignoniaceae
原产地:热带美洲;在热带亚洲归化。
中国分布现状:我国广东、福建有引入并作观赏栽培,在福建逸为野生。
分布 : 原产地为危地马拉、阿根廷
鉴别特征:茎多分枝,藉气根攀援,分枝纤细平滑。叶对生,顶端具3枚钩状卷须。对生叶长圆形,先端渐尖,基部钝。花单生或2~5朵组成圆锥花序,被疏柔毛,钟形花萼先端近于平截,膜质;花冠黄色,钟壮至漏斗状,檐部裂片5,近圆形,不等长。蒴果线形,长达28cm,宽8~10mm,海绵质隔膜较薄。
生物学特性:常绿木质藤本,藉气根攀援。花期4月,果期6月。种子多数,具宽膜质翅,由风吹扬传播。种子繁殖。断枝有时也可长成新的植株。
花单立,具有直出的长冠喉,5裂片中2反卷、3平出,绿色花萼,恶端浅裂,花冠长筒铃形,两侧对称,冠径4~6公分,5单瓣,瓣端截状、浅2裂。
用途 : 因为根系不深,只需要小槽植就可以种植,不过需要充分发展的空间,它可以爬满整个棚架,提供遮阴,也适合花架、蔓篱、荫棚或是栅栏美化。
花期 : 晚春~夏天。
日照 : 日照需良好。
管理 : 早春或开花后修剪整枝,甚至可以强剪到地际,留几个芽点就可以了;成株萌芽力强,但是不容易长高,如果要牵引上棚架,应该留几个健壮枝条作为主枝抽伸更长。
性喜温暖,生育适温约18~26度C,4~10度C以下就会生长停顿。
施肥 : 生育期间每1~2个月施肥1次。
繁殖 :扦插或压条法来进行繁殖,春、秋为适期。
该植物也可以入药,可以用于治疗关节炎、湿疹、哮喘,甚至是癌症。
猫爪藤利用情况
1、猫爪藤植株含有的有用化学成分
Duarte DS和Dolabela MF等人对猫爪藤植株进行分析,鉴定出猫爪藤植株含有下列有效的化合物:corymboside、葫芦甙 II (vicenin-2)、槲皮甙(quercitrin)、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异绿原酸(isochlorogenic acid )、羽扇豆醇(lupe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sitosterylglucoside、尿囊素(allantoin)、2-羟-3-异戊烯基萘醌(lapachol)等。
2、 猫爪藤的利用状况
猫爪藤广泛地用作民间药物,可用来治疗炎症、胃溃疡、风湿、肿瘤、腹泻和避孕。几世纪以来,秘鲁和其它拉丁美洲国家的药草治疗师都用猫爪藤来治疗各种病痛。1991年,研究人员发现猫爪藤含有天然的抗炎因子,证实了它治疗关节炎的功效。近几年的研究还发现,猫爪藤可以增强免疫功能,有可能帮助延长艾滋病患者的寿命。这一研究结果造成了轰动,天然食品店都张贴着“出售猫爪藤”的广告来吸引顾客。
墨西哥索诺拉州自治大学微生物专家从猫爪藤等18种植物种提取有效的药物成分,研制成天然的杀虫剂,可以杀死蛀食玉米的害虫天牛。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840年福建厦门鼓浪屿成为英国租界后从海外引入。如今这种植物已成为鼓浪屿园林树木的一大公害,老藤本可成为绞杀植物。枝叶覆盖树木,使之生长不良或导致死亡,就连数百年的古榕树也不能幸免。
控制方法:避免在天然林附近种植该种植物。清除结果植株,以避免种子随机扩散。
野外调查情况介绍
猫爪藤的危害主要表现在:(1)猫爪藤能象“地毯”一样,蔓延铺满整个林地,并爬满树冠。抑制林下其它植物种子的萌发,大大降低群落中的杂草数量,并最终可能导致其攀爬的大树死亡; (2)猫爪藤最早是作为庭园篱笆和观赏植物引入鼓浪屿的,但现在已经对其攀爬的围墙造成很大破坏;(3)猫爪藤块根的积累是否会大量消耗土壤养分,有待进一步的实验来说明。
猫爪藤发生生境十分复杂。猫爪藤可以在公园、林地、庭园、路边、荒坡、草地等生长。猫爪藤可以在平地、山地、凹地、坡地、墙壁、屋顶等生长。
猫爪藤可以依靠两种方式来攀援: (1) 借助钩状卷须攀援:依靠钩状卷须,猫爪藤可以攀爬墙壁、石头、植物、屋顶、电线杆等;(2) 借助气生根攀援:在茎节处不断长出新的气生不定根,将猫爪藤固定到支持物上,并使植株向上攀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