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节棍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多节棍

历史与发展

在中国,把多节棍作为一种兵器使用,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墨子》书中称做“连挺”的,即为此种兵器的最早记述。这是一种用50cm长绳把两根长50cm木棍栓在一起的多节棍。用这种连挺守城,打击来犯敌人很有奇效。

到了宋代,多节棍已被普遍使用。这种多节棍曾是西方一些民族的骑兵武器。在作战中,中国军队也用这种兵器装备自己。具有代表性的是这种兵器,就是《武经总要》中所说的“铁链夹棒”

多节棍的原型,可认为是打谷用的连枷,这是中国自古以来农村普遍使用的一种农具。因此,农民出身的中国士兵使用铁链夹棒实在是得心应手,再适合不过了。最早想起把连枷作为兵器使用,应该算是少林寺的腾蛇棍

多节棍的起源,在宋太祖赵匡胤(929-976)的传说中可以找到。这是有关赵匡胤作后周武将时候的故事。当时,以棒为兵器的赵匡胤,在一次战斗中,手中的棒折断了。他用铁链把折断了的棒栓在一起,又重返战场。没想到,这种临时栓上的二节棍却以外地好使,而且威力大增。从此,他爱不释手,成了他的专用兵器。武术套路中的宋太祖盘龙棍,也许就是由此得来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