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叶藻科
概述杉叶藻科(Hippuridaceae)是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菊亚纲(Asteridae)的1科。该科仅杉叶藻属(Hippuris Linn.)1属3种,几乎分布于全世界,生于沼泽地区。中国有杉叶藻1种,分布于西南到东北。
形态特征该科植物为多年生水生草本,具匍匐根状茎。茎直立不分枝,其下部多浸在水中,上部则出露于水面之上。叶线形,4~12枚轮生,沉水叶往往比气生叶长而软。花小,单生于茎上部的叶腋,两性,稀具单性雌花,花萼大部分与子房合生,具明显的边缘,无花瓣;雄蕊1,上位,花药大,2室;风媒传粉。子房下位,具1颗悬垂的倒生胚珠;花柱及柱头1,线形,果为不开裂的核果。种子1,有少数胚乳,胚圆柱形,雌蕊先熟。染色体基数x=8,16。[1]
常见种类

杉叶藻:茎直立,粗壮,单一,圆柱形,上部挺出水面,高15-50厘米;根状茎细长,匍匐,生于泥中,于节处生多数细根。叶轮生,6~12,1轮,无柄,线形,长1~1.5厘米,宽1~2毫米,略弯曲或伸长,质软,全缘,但生于水中者较长。花小,单生,通常两性,稀单性,无柄,生于叶腋;花萼绿色,大部分与子房合生,长约1.5毫米,宽约1毫米;雄蕊1枚,生于子房顶部,略偏一侧,位于雌蕊前方,花丝短,花药广卵形,红色,被疏毛或无毛;雌蕊1枚,花柱与柱头呈丝状,直立或略弯曲,被疏毛,比花丝长,顶端常位于花药背部两药之间,子房下位,椭圆形,1室。果实为核果,椭圆状,长1.2-1.5毫米,顶端近截形,表面绿色,光滑。
杉叶藻喜日光充足之处,在疏阴环境下亦能生长。喜温暖,怕低温,在16~28℃的温度范围内生长较好,越冬温度不宜低于10℃。
价值杉叶藻无论池栽于露地,还是缸养于室内,均能成景。在园林中适宜成片种植,形成微型森林景观。小型水景,丛植造景效果如盆景。
繁殖培育杉叶藻采收种子较难,故采用无性繁殖:①分株繁殖:将地下茎切取3~5个分蘖的茎栽植;②扦插繁殖:将茎剪成8~10厘米的插条,插入苗床培养。在幼苗期生长较慢,因此,要及时清除杂草与杂物。肥料需求量较多,适当施追肥,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形成美观株形,提高观赏价值。生长旺盛期可每隔2~3周追肥一次。[3]
亲缘关系该科植物的亲缘关系尚待探索,A·恩格勒主张把该科作为一个独立的亚目(杉叶藻亚目,Hippuridineae),英国学者J·哈钦森则把杉叶藻属放在小二仙草科中,隶属于千屈菜目(Lythrales)。近代的系统学家根据其胚珠结构及化学成分认为与传统的管花目(Tubiflorae)有关系,而接近车前科(Plantaginacea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