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石峡关
简介石峡关,是唐代原州最北面的一个关隘。虽为原州七关之一,但知名度要比其它各关小得多。
地理概况地处海原县东北部,为清水河支流到西河流经庙山形成的峡口,现建有石峡口水库,并有固海扬黄工程主干渠经过,属海原县高崖乡草场村。关城遗址尚存。宋代筑萧关城时,把这个唐代的关城误作"萧关县故城"。
文化历史因此,唐石峡关与宋萧关城同在一地。此地近年曾出土东汉时陶酒壶、唐代铜铸如来佛像等珍贵文物。宋代为西夏境地,所谓"北控大漠,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的西夏疆域中的"萧关"即指此地。萧关城东西长500米,南北宽450米,基本呈正方形,城墙用黄土夯筑,又以十字墙分割,为兵营和草料场,故又名草场。 驿藏关,唐原州七关之一。《民国固原县志》记载,驿藏关即瓦亭关也。这里山岭奇特,峡水迂回,素称要道。关筑在瓦亭山西麓,瓦亭是东汉邮亭名,又是瓦亭关。由于驿站和关城在同一城内,唐时便名为驿藏关。此说如能成立,驿藏关即今固原县南瓦亭。
景区特色有人怀疑,在相距不到20公里不可能连置两个关(陇山关、驿藏关)。所以,仍需考古发掘,进一步考证,暂且以瓦亭而论。关城遗址残存,北高南低,依山傍水。外城呈不规则椭圆形,约1公里见方。北城墙建在山梁上。城墙现残高1-4米,基宽5米。内城保存较好,东窄西宽,呈椭圆形,南北宽130~133米,东西长515米,城墙残高5~10米,基宽9米,顶宽3米。设东西二门,城外有护城壕。1985年被固原县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宁夏的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快,旅游设施也日渐完善,现在全省已有各类宾馆、饭店近百家,仅银川就有几十家,其中有许多国内旅游定点饭店,交通便捷、服务周到、价格合理,可以满足众多游客不同层次的需求,不失为理想的下榻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