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
对于军舰和海洋设施以及登陆作战来说,风浪是一种不可小视的重要因素,巨大的风浪常常导致舰毁人亡,军事设施毁坏。因此,利用风浪和海洋内部聚合能使大洋表层和深层产生海洋潜潮,从而造成敌海军舰艇、水下潜艇以及其他军事设施的倾颠和人员死亡。军事科学家认为,巨浪武器还可用于封锁海岸,达到遏制敌军舰出海进攻之目的。不过,到目前为止,真正引起巨浪的方法未问世,只是引发了一些小浪级的浪涛,这也算得上是巨浪武器运用成功的前兆。
同名电影 1996 美国

外文名称 White Squall
更多中文片名:怒海骄阳
导演: 雷德利·斯科特 Ridley Scott
编剧:
Charles Gieg Jr. ....(book The Last Voyage of the Albatross) and
Felix Sutton ....(book The Last Voyage of the Albatross)
托德·罗宾森 Todd Robinson ....(written by)
主演:
杰夫·布里吉斯 Jeff Bridges ....Captain Christopher 'Skipper' Sheldon
Caroline Goodall ....Dr. Alice Sheldon
约翰·萨维奇 John Savage ....McCrea, Albatross Crewman/English Teacher
制作人 Produced by:
Mimi Polk Gitlin ....producer
Rocky Lang ....producer
Terry Needham ....associate producer
托德·罗宾森 Todd Robinson ....co-producer
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executive producer
Nigel Wooll ....co-producer
影片类型:剧情/冒险
片长:129 min
国家/地区:美国
上映 1996年
对白语言:英语
色彩:彩色
幅面: 35毫米胶片变形宽银幕
混音:杜比数码环绕声
MPAA评级:Rated PG-13 for some sexuality and a traumatic shipwreck.
级别:Singapore:PG / Portugal:M/12 / Argentina:13 / Australia:M / USA:PG-13 / Sweden:11 / France:U / Spain:13 / UK:12 / Germany:12
制作成本:$38,000,000 (estimated)
摄影机: Panavision Cameras and Lenses
摄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胶片长度: 3608 m
剧情
“信天翁号”这次要从百慕大的圣乔治港出发,预计八个月后抵达加拉帕戈斯群岛。船上的14位乘客是来自海洋学院的学生。他们的国籍不同,家庭出身背景也不一样,但在船长谢尔顿的带领下,很快学会海上生存必须的本领以及自律和相处的能力,而这一切与船长的榜样力量是分不开的。然而就在航程即将结束的时候,他们遭遇到所有海员都闻之色变的无形暴风——一秒钟内风速增加十几米。在白色的巨浪中,存活率据说只有万分之一……
幕后花絮
本片探讨的话题非常深刻:在医学实验——乃至所有科学实验——其目的与手段之间如何权衡。Hugh Grant摆脱了其以往的公子哥儿或温柔小生形象,在本片中饰演一位坚持职业道德的医生。本片好评如潮,但亦有批评认为其过分拖沓,在最后提出的中心问题并没有充分展开。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高级记者,1963年考入西北师大政治教育系,先后在兰州电影片厂、甘肃电视台、兰州大学、浙江万里学院等单位工作。

新闻代表作有:
“为少数民族服务的特别班车”,获1981年全国优秀电视新闻一等奖;
“调试线路,为传输十二大节目做好准备”,获1982年全国优秀电视新闻二等奖;
“兰炼催化裂化装置一次开车成功”,获1983年全国优秀电视新闻二等奖;
“绿满峡谷” 获1984年全国优秀电视新闻二等奖。
主要专著:
《电视新闻摄制》、《新编新闻写作》出版;
课题论文“在新闻业务教改中突出实践教学”获兰州大学第二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论文“解放思想、遵循规律、发展甘肃的CATV”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面向新世纪的广播电视》论文评选一等奖,此为“中国广播电视系统最高级专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