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魔

安东尼霍金斯主演的《人魔》(Hannibal),在北美才上映二周,票房却已两周蝉联冠军。上映10天以来票房已达1亿390万美元,是2001年首部票房破亿的电影。
在上集《沉默的羔羊》中生食人肉的安东尼霍金斯,在《人魔》变本加厉,把人脑切成薄片,用火煎烤来吃。
如果《人魔》(Hannibal)的前集不是奥斯卡最佳影片《迷离谋杀》(The Silence of the Lambs)的话,它可能会被视为好莱坞每年推出的一大堆B级恐怖烂片(恐怖片中的烂片,或烂得很恐怖的影片)中的一部。
可是,由于《迷》片及其原著为《人魔》铺陈了一个极佳的故事背景及两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因而“在不同起跑点上”的《人魔》,烂也烂不到哪里去。只是,换一个角度来说,有前集的珠玉在前,《人魔》令人大失所望,不是没有理由的。
1991年《迷》片以一部商业类型片的姿态,却拍出同类电影中罕见的神采——细腻的人物刻划、精彩的心理缠斗、引人入胜的情节转折,都天衣无缝地“嵌”入暗流汹涌的场面调度和叙事中。《迷》片以悬疑为主,其惊悚元素总是窥伺在暗处,绝不轻易出手;节制“洒狗血”而又能营造心理惊悚,颇有紧张大师希治阁的遗风。
前阵子跟朋友争论恐怖片(horror)和惊悚片(thriller)的差异。他认为恐怖片应专指吓人的神经片,而那些不含超现实情节的连环凶杀犯罪片则属于惊悚片。我则认为,名词由人定义。惊悚片的.范围较广,连情节紧张的科幻片、动作片和战争片也算数。而连环凶杀电影之所以常被视为恐怖片,是因为它洒狗血及情节怪异(bizarre)的程度,往往令一些观众不忍卒睹。
美国女观众看了吐一地
《迷》片虽有少数吃人肉的“恐怖”,其基本架构还是悬疑惊悚片。而本片以心理惊悚手法为起点,描述以解剖活人为“嗜好”的汉尼拔医生放出想重出江湖的蛛丝马迹,引诱“老朋友”FBI女干探丝黛苓追查他的下落。这回,没有悬疑,只有惊悚,主要是电影作者进一步“剥削”汉尼拔这一角色的魅力、智慧和凶残,作为卖点。情节发展下去,不轻易出手的汉尼拔,每做一次案,手法就越“恐怖”,一直推进到那场曾令一名美国女观众吐了一地、然后跌在邻座陌生男子的怀里的场面(可堪名列“影史最恶心的暴力场面”之前茅)。
看来,《人魔》已脱离了《迷》片精湛的心理分析,而选择了“恐怖片”的路线(恐怖片中也有佳作,但这部不算)。汉尼拔和丝黛苓这两个人物只剩下躯壳,机械式的斗智、斗心理素质,而前者的光芒也总是“机械式”的笼罩后者。
丝黛苓的角色尤其平面,应了另一部凶杀片“The Hatcher”里的连环杀手对追捕他的干探所说:“是我定义了你的存在。”可以说,《人魔》基本上是 汉尼拔“挂起来卖”,再洒上丝黛苓作为调味品。
此外,首集两人之间含蓄的特殊感情,到了这一集也表面化,显然是算中了首集观众所期待的东西。个人觉得,汉尼拔和丝黛苓临别秋波的那一刀,是全片唯一的神来之笔,把观众先前对汉尼拔建立起来的恨意和惧意给切掉。也就是这一刀,汉尼拔的角色突然立体化了。只可惜,这一刀还是力挽不了全片的狂澜于既倒,也把首集可堪想像的空间给“剥削”贻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