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泰祺
郭泰祺(1889年-1952年),1888年冬月生于武穴市(原广济县)田镇郭冲垸,1946年2月任联合国安理会首任中国首席代表,三月至四月中旬任安理会主席,联合国原子能委员(安理会主席每月轮换一次,一次一国,此乃中国首任),1947年3月任联合国常规军备委员会委员,12月出任驻巴西大使,1949年退隐于圣巴巴拉,宾夕法尼亚大学赠予其法学博士。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欢迎并屡邀郭回国工作,郭因病未能成行,于1952年2月29日病浙于美国加利福利亚洲医院。 郭自幼随你读书,课余还从事放牛、拾粪等农事劳动,1903年考入武昌南路高等小学,次年16岁时,因成绩优异,被选送赴美留学,清政府发给其家庭安家费白银25两。当时殷实人家不愿子女出国留洋,怕冒风险,郭去后,有好事者嘲笑其你“25两银子志个儿子”。1911年3月,郭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美国优秀大学生,进研究生院社会学系并任《费城新闻》、《宾夕法尼亚》记者和编辑;1912年返国加入中国国民党,任湖北省都督府外交股长(类今省外办主任),次年赴京任副总统黎元洪的英文秘书;1916年黎继任总统,郭兼任外交部参事、总统府等顾问;次年郭赴广州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事。1919年,郭以中国代表团技术专员身份出席巴黎和会,1923年任外交部次长;1926年郭参加北伐,接洽军事;1927年北伐军攻取京沪后,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派郭赴沪了解情况,以作外交准备;时值宁汉分裂,郭私受蒋介石委派,任江苏交涉员兼上海政治分会会员,为将办理外事。武汉国民党中央执委会以此作出决议,永远开除郭泰祺党籍,明令通缉,并通电斥蒋,后蒋汪合作,此案不了了之。同年伍鲜枢辞外交部长职,由郭代理外交部长。1932年郭任外交部政务次长,2月被聘为国难会议会员,3月18日以国民政府首席代表身份赴上海英领署参加中日停战会议,议定淞沪停战协定,同年9月奉命出任驻英公使,三年后升任驻英全权大使并获伦敦大学所赠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34年兼任国际联盟大会中国代表,1936年6月为互换“中爱(爱沙尼亚)友好条约”全权代表。抗战,郭在伦敦多次照会国联,要求采取措施,制止日军侵略,申明中国不接受日英以中国领土作交易的协议,重申“我国此次抗战乃为争民族之独立自由,非至敌人放弃其侵略政策,绝无和平可言”的立场,郭驻英时,李四光亦在伦敦供职,两人同是黄岗同乡加之湖北省南路高小同学,因而过从甚密。同时英牛津大学授予郭名誉法学博士学位。抗战中郭和顾维均努力争取国外的援助,曾从英国取得几笔贷款,1939年8月,抗议英政府将天津汉奸程庚锡被刺案所拘之同胞移送日本侵略军事当局,后又抗议日英以中国领土作交易所签订的有关在日占区江岸海关税款交付的协定。 1941年4月郭奉调出任外交部长,7月又兼任国际最高会议常务委员,后以修建郭长官邸一事,为当时舆论界所指责,旋于12月被免除郭长职务;据随郭任秘书多年的李铁铮先生称,郭被蒋介石免去外交部长职务事众说纭纭亦与得罪戴笠有关;作家韩素英在《无鸟的夏天》中谈到:“民国三十年(1941)初冬,一场反对外交部长郭泰祺的政治阴谋逐渐形成,一时重庆的社交界,上层人物,不谈饥荒,不论救国,而专论一部长的桃色新闻,这是一场反对外交部长郭泰祺的阴谋”,实际上是戴笠,胡宗南的中伤舆论。 郭原配胡氏,与郭虽婚而未同居,一直在广济故乡居住。郭另娶徐氏系苏州殷实巨商小姐。1931年家乡水灾,他给全垸三百多人各赈大米一斗。郭是武穴市也是湖北省历史上的首位外交部长、第二位大使,中国驻联合国首任安理会主席,人称其为爱国的天才外交家。 蒋介石于1941年4月将郭泰祺内调回国,委任他为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同年12月因被免去外交部长,任最高国防会议外交委员会主席。1945年国民党六大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再度复出,于1946年赴伦敦参加第一次联大会议,出任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首任中国代表。后任驻英及巴西大使。晚年旅居美国加州。1952年2月29 日,郭泰祺在美国病逝。